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牦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牦牛乳蛋白质的过敏性,用化学方法分离牦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蛋白质,采用快速蛋白纯化系统(FPLC)结合凝胶层析技术对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纯化.在牦牛脱脂乳中添加10%醋酸至酪蛋白的等电点pH46,使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分离.根据酪蛋白在尿素溶液中的溶解度和对钙的敏感性不同,对酪蛋白进行粗分级,得到αs酪蛋白和β酪蛋白.应用离子交换色谱和葡聚凝胶sephadex G100进一步纯化粗分级得到的酪蛋白,得到αscasein和β酪蛋白.以柠檬酸钠为螯合剂、在低pH并有盐存在的条件下从酸乳清中分离出β乳球蛋白,FPLC纯化后用RPHPLC检测其纯度,得到αscasein和β酪蛋白纯度分别为8713%和8858%,β乳球蛋白的纯度为8000%.  相似文献   

2.
从中草药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稀碱提取液中分离得到多糖SNLBP。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实为单一组分。经酸水解和色谱分析可知,该多糖由D——木糖(82.2%)、D——甘露糖(7.4%)、D——葡萄糖(3.8%)和D——半乳糖(6.6%)组成,以D——木糖残基为主连结而成。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牦牛乳中α-乳白蛋白遗传多样性,以α-乳白蛋白基因(LAA)的Ⅰ、Ⅱ、Ⅲ和IV外显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麦洼牦牛的LAA进行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揭示LAA在牦牛乳中遗传多样性分布. 牛属不同来源的α-乳白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被用于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表明,牦牛乳中LAAⅠ外显子区域以杂合体形式存在,并发现了一个新变异体JN084189. 不同来源LAA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LAA在进化上存在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山羊乳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天然食品,其营养成分丰富,组成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为考察关中山羊乳的品质,新丰奶站对所产羊乳进行了连续84天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山羊乳品质稳定,其平均酸度为12.16°T,平均相对密度为1.0279(20℃/4℃),平均冰点为-0.4885℃,脂肪、蛋白质和千物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5g/100g,3.18g/100g和12.17g/100g.且该山羊乳的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均与相对密度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干物质含量分别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定温度的稀碱液对棉籽粕进行处理,在尽量不破坏蛋白的同时降低其中的棉酚含量,进一步制备出分离蛋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pH7~8,温度50℃,时间3h.利用冷冻沉淀、甲醇洗脱、酸沉等工艺处理提取液中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提取过程中棉籽蛋白亚基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沉分离蛋白中主要为含量60%左右的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其中pH 6.0酸沉蛋白和pH 4.5酸沉蛋白20 000和14 000组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甲醇处理后蛋白发生交联,部分亚基聚集不易进行分析,不过棉酚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刚挤出的生鲜乳必须严格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储藏才能保证不会变质,然而在储藏过程中有很多原因会使冷却罐温度升高导致奶质变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平台技术实现了生鲜乳储藏过程生鲜乳温度的监测预警,并实现了多区域生鲜乳冷却罐的智能监测和管理.采用高精度NTC温度传感器非接触探测生鲜乳保证了测量的精度和生鲜乳的卫生;通过设计的生鲜乳冷藏罐监测终端提取了生鲜乳冷藏阶段的温度,形成生鲜乳温度管理数据档案.对设计的智能监测预警终端和搭建的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测试.异常出现时冷却罐智能监测预警终端能够在本地和远程实时智能预警从而避免奶质变坏.经连续测试表明:异常出现时,2 s内可以接到远程预警短信提醒.管理者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能够实时掌握多区域采奶站生鲜乳储藏温度的变化进而能够有效了解各个采奶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的奶质变质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宏基因组角度对西藏地区自然发酵牦牛奶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细菌16S rRNA的V3区和真菌的ITS区序列为扩增、测序靶点,分别获得3 051和3 396条高质量序列.研究发现,西藏自然发酵牦牛奶样品中真菌的丰度要大于细菌.在门的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分别由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组成,而在属的水平上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耐碱酵母属(Galactomyces).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H_2O(g)和CO_2为气化剂,采用管式炉煤炭气化模拟实验系统和GC-MS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粒径为5~10mm内蒙褐煤、鹤壁烟煤和晋城无烟煤煤气洗涤水中有机物的组成,探讨了气化温度、气化剂和煤种对煤气洗涤水中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 000℃范围内,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煤气洗涤水中酚类物质含量增大,多环芳香烃、脂肪烃和含氧非酚类化合物含量明显减少;在气化温度为1 000℃条件下,褐煤H_2O(g)气化煤气洗涤水中有机物种类多于CO_2气化(分别为163和143种),且酚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褐煤CO_2气化,但脂肪烃、含氧非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含量低于CO_2气化;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煤气洗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最多达191,108和113种,3种煤在1 000℃及H_2O(g)气化条件下,酚类有机物含量大小依次为:内蒙褐煤鹤壁烟煤晋城无烟煤,单环芳香烃含量大小依次为:晋城无烟煤鹤壁烟煤内蒙褐煤.  相似文献   

9.
担子菌纲8种真菌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8种担子菌纲真菌的蛋白质、脂肪、多糖、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质量分数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8种真菌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金耳、猪苓外、其余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均在20%以上,最高的达38.84%,脂肪的质量分数低,且变化不大,在1.44-3.82%之间,氨基酸质量分数为7.03-35.11%,均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9.18-50.07%,真攻的多糖质  相似文献   

10.
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部分无机阴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常用离子色谱法(IC)、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方法分析无机阴离子。提出一种以填充有PorapaK—P的色谱柱分离N0^2-、Br^-、I^-,氮气做载气,色谱柱温度为105℃,检测器为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0%、4.3%和3.7%,回收率分别达到94.1%、91.5%和96.6%。  相似文献   

11.
为加速牦牛重要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鉴定,以牦牛乳作为试验材料,建立简便的牦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采用常规离心法,从牦牛乳中获得体细胞,进而提取基因组DNA.研究不同去除蛋白方法、不同DNA沉淀剂、不同贮藏条件对牦牛乳中DNA提取质量的影响.DNA质量通过PCR评价.结果表明:高盐法与酚/氯仿法去除蛋白效果相当.高盐法简便...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牦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腹腔注射牦牛乳蛋白质免疫Balb/C小鼠.未次免疫后,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特异性抗体和组胺质量浓度.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并培养脾淋巴细胞.Western-Blotting方法分析牦牛脱脂乳中主要过敏原组分.结果显示,牦牛脱脂乳中主要的过敏原组分为β-乳球蛋白、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这3种过敏原蛋白质致敏强度的大小为β-乳球蛋白>α-酪蛋白>β-酪蛋白.因为脾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素IL-4、IL-5质量浓度较高而IFN-γ较低,所以牦牛乳蛋白质为Th2应答.  相似文献   

13.
豆天蛾主要营养成份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豆天蛾幼虫的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如下;幼虫粗蛋白含量为65.5%,必需氨基酸占总量氨基酸的52.84%,半必需氨基酸占9.70%,粗脂肪含量23.68%,C16-C18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9%以上。不饱和脂肪酸为64.17%,其中亚麻酸达36.53%,与鸡蛋、牛奶及大豆相比,豆天蛾表现了较高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必需脂肪酸含量,尤其是C16:3亚麻酸含量高,因而  相似文献   

14.
激光快速测定牛乳蛋白质质量分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根据光散射原理,建立了利用散透比快速测量牛乳蛋白质的理论模型,推导了散透比与牛奶脂肪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函数关系,得到了它的标准曲面方程并进行了误差讨论.结果表明,利用本理论测量牛乳蛋白质相对误差<0.1%,重复性好,速度快,操作简单.为研制快速蛋白质测定仪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裂殖酵母Hsp60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与蛋白结构分析,发现其与人和芽殖酵母分别有56%或67%的同源性和71%或79%的同源性. 使用MitoProt II软件预测显示其线粒体信号肽为N端前33个氨基酸,且存在一个Chaperonin Cpn60/TCP-1 family结构域. 进一步研究发现,Hsp60定位于线粒体基质. 通过检测野生型细胞在30 ℃和37 ℃条件下和不同生长时期的Hsp60蛋白水平,发现Hsp60蛋白水平在37 ℃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在生长后期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新的天然抗氧化剂,采用DPPH法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法对11株来源于牛乳的酵母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包括他们的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发现Pichia fermentans BY5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分析不同条件下P.fermentans BY5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培养基的起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基种类对酵母菌的抗氧化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抗氧化活性与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P0.01).将酵母BY5在pH6的麦芽培养基中培养2d后清除DPPH活性可达60%;在pH6的YPD培养基中培养4d后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达到74%.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以离子色谱快速检测原料乳中硫氰酸盐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三氯乙酸-乙腈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离心,上清液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利用阴离子色谱柱分离、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100 mg/L,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0.1 mg/L,加标回收率为90.5%-95.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6.6%.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原料乳中硫氰酸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牛奶废水厌氧水解酸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CSTR反应器进行了牛奶废水厌氧酸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牛奶废水的厌氧水解酸化过程表现为丁酸型发酵;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是蛋白质类物质厌氧处理的限速步骤;长链脂肪酸C18:1(含一个双键的不饱和油酸)的积累是造成蛋白质厌氧水解酸化效率降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牛奶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用CSTR反应器作为生物产氢反应器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