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冬青 《世界建筑》2003,(5):104-105
建筑营造活动的根本动因在于空间需求,空间也就自然地成为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本的语言。而在现实的建筑学领域内,空间形式无法剥离于物质体系而独立存在。空间的量、形、质的现实描述必须依赖材料实体的组织和建立。尽管空间和实体不可分,却可分产生两种不同取向的设计概念;其一是把设计的主要对象设定在物质形式上,而今人们追求视觉刺激的膨胀欲望和特质系统极大的丰富性也在不知不觉地鼓励这种设计概念;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人类聚居方式的出现,便产生了集镇、继而发展成城市,也就有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和,这种空间关系依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点,将混合的宿舍空间单一化,把娱乐和学习的空间从宿舍中分离出来,形成相对纯净的空间形式和多样的空间组合,更加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吴皓月 《现代装饰》2012,(5):130-133
当我们身处一方空间,周围有越为明显的边界,我们的位置感就有可能越强烈;而在我们习惯于这样的环境后,便可能不易察觉空间的存在,更难以感知空间中所具备的力量。空间也有力量一说?是的,国际环境艺术装置设计者们分别用他们多姿多彩的形式,挖掘和展示空间赋予个体的存在感。  相似文献   

5.
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空间是外部空间中人们乐于停留和使用的一类特殊空间.从边缘空间的形成方式与空间要素出发,分析了边缘空间的各种空间构成形式:平面要素的限定、平面与垂直要素组合限定,包括了"一"字形、"Ⅱ"形、"L"形、"U"形、四面围合形等.研究发现,不同构成形式具有不同特点与空间效应,有各自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马蓉 《建筑与环境》2007,1(6):135-138
檐下空间在把街道空间与室内空间联系起来的同时,也将人与店铺,店铺与店铺紧密的联系起来,充当联系者的角色。这个角色越活跃,越能将人与店铺、店铺与店铺拉结在一起,从而促进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完成历史街区功能置换,最终成为商业街和综合商业体。  相似文献   

7.
杨毅  李纯 《华中建筑》1997,15(1):63-68
通过对高低层建筑及其庭院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区别,包括空间形式工中交通流线以及庭园空间一建筑空间的过渡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而提出了现代多、高层建筑与庭园、空间相结合时面临的三个问题:传统庭园水平展开的面局形式与多、高层建筑竖向空间的矛盾;多、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与传统庭园水平序列空间的矛盾以及二者协调过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建筑空间与空间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探讨了壁画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关系,包括不同空间类型对壁画的不同要求,以及壁画的诸种形式要素对于建筑空间创造的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好的壁画不仅丰富了建筑空间,更将功能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文章最后指出,随着建筑不断发展的多样性,壁画与建筑空阎的统一性也在不断深化,建筑空间创造与壁画创作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日益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出符合人性的现代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陈红  史岩 《华中建筑》2009,27(5):68-71
该文通过研究空间复合在住宅交通空间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其形式和优点,提倡合理运用空间复合,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视线交流、邻里交往等,从而实现在节省住宅建筑面积的同时,提高住宅空间效率,提升住宅品质。  相似文献   

10.
空间图式的文化抉择王贵祥抽象空间图式是某一文化传统中,潜存着的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外在空间的方位形式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依据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与不同宗教信仰而变化,并影响到该一民族或文化诸多方面的追求,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即是建筑的空间及其构成。一...  相似文献   

11.
空间的形式是人定义的。正因为是人定义的,所以形式就有可能因为创造者或使用者的想法不同而改变。可是事实通常并非如此,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所有空间形式差不多都被制式化了。所以,所谓的有理想的空间创造者穷其一生都在努力想要改变既有的形式事实,但是,事实却很困难。因此,大多数设计师过了四十不惑的年纪,碍于残酷现实的考量,不是转行或变成管理者,就是任它去了,业主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了。我认识的设计师实在是没几个人像我这过了半百的老设计师,还这么自以为是地坚守自己设计的信仰侦操。我自以为自己是少数的特例,从创造来说,我应该才起步吧。  相似文献   

12.
乡土建筑空间环境中的教化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定坤 《华中建筑》1996,14(4):22-26
文章认为:中国乡土建筑的空间环境,以具体的物质空间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社会规范和传统的民间信仰。在特定的乡土蓉间环境中,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性特征而又能直接诉诸人们感觉器官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图案,其效果常胜过语言的教化作用。所创造出的教化性建筑空间环境,更能表达空间环境意义上的诉说力。  相似文献   

13.
空间游戏     
空间的形式是人们定义的,就是因为是人定义的,所以形式就有可能因为创造者或使用者的想法同而改变。可是事实通常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所有的空间形式差不多都被制式化了,所以,所谓的有理想的空间创造者,穷其一生,都在努力想要改变既有的形式事实,但是,事实却是很困难的,因此,大多数的设计师,过了四十不惑的年纪,碍于现实的残酷考量,不是转行或变成管理者,就是任他去了,业主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了,我认识的设计师实在是没几个人像我这过了五十的老设计师,还这么自的坚守自己的设计信仰贞操的,我自以为自己是少数的特例,从创造来说,我应该才起步吧。  相似文献   

14.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5.
精神的空间     
杨志疆 《华中建筑》1998,16(4):55-61,63
文章通过对西方现代宗教建筑的简要概述,指出精神空间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抓住了建筑类型的精神气质,其形式刘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提出唯有形式探索的多元化才能真正丰富建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生活空间-高龄者住居空间,这对我国目前居住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高龄者会计室空间,特别是户外空间的特点,影响因素,基本形式及社会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共空间的思考:兼论法国城市规划的两种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起源与发展的分析,总结和概括了传统公共空间的特征和现代公共空间的人性化需求,提出了空间的秩序性与人性化的辩证关系,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分析和评价了法国城市规划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巴黎公共空间整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福建土楼的空间表现形式,从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方面对福建土楼的空间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城市的公共站点空间分布对城市的交通状况有着不同影响,对比不同城市公交站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可达性,总结得出利于公共交通的空间特征。以内蒙古中西部核心区经济圈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知网统计年鉴、百度地图API开放平台等收集基础数据,采用平均最邻近、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分布特征,使用公交站点覆盖率及空间可达性来分析城市公交站点的可达性。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公交站点多为聚集分布,越靠近城市边缘密度越低;(2)城市公交站点的分布均匀度越好,空间可达性就越高;(3)城市公交站点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形态与城市形态越契合,其空间可达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住宅的各个组成部分,说明住宅的空间大小和住宅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