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橘皮水溶性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橘皮为原料,水为溶剂浸提得橘皮水溶性黄色素,并对色素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282nm折光率nD^20=1.3373,比旋光度[α]D^20=0。橘皮水溶性黄色素对光稳定,对热的稳定性较差。弱酸及中性环境条件、多种金属离子、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橘皮黄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橘皮中橘皮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橘皮黄色素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光照、pH值、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对橘皮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20∶1,提取温度60℃,时间60min。橘皮黄色素对日光较为敏感;对铁、铜、锌离子的耐受力较强;具有一定耐氧化能力和较强的耐还原能力;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对碱性的耐受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对油菜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花黄色素水溶性较好,色素溶液对光、热比较稳定;在酸碱、金属离子、氧化剂、蔗糖等添加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含氧酸根阴离子、还原剂、VC、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添加剂中稳定性较差.抑菌活性实验表明,油菜花黄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菜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菜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花黄色素水溶性较好,色素溶液对光、热比较稳定;在酸碱、金属离子、氧化剂、蔗糖等添加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含氧酸根阴离子、还原剂、维生素C、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添加剂中稳定性较差。抑菌活性实验表明,油菜花黄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油菜花黄色素的稳定性和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花黄色素水溶性较好,色素溶液对光、热比较稳定;在酸碱、金属离子、氧化剂、蔗糖等添加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含氧酸根阴离子、还原剂、Vc、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添加剂中稳定性较差。抑菌活性实验表明,油菜花黄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防止栀子黄色素绿变方法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栀子黄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果实中提取的水溶性色素,安全无毒,资源广泛,但经过长期使用发现,当栀子黄色素用于面类制品着色时,易发生绿变,另外与大多数天然色素一样,栀子黄色素也有稳定性差的弱点。本文提出了多种防止栀子黄色素面类制品绿变的方法,并在研究中发现,层析是提高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用加盐-微波法提取橘皮色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橘皮色素在330.0 nm处吸光度有最大值。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时间90 s,料液比1:15,加盐量(盐/橘皮质量比)4%,水浴温度50℃,水浴浸提2 h。同时,橘皮色素溶液稳定性研究表明,金属离子Al~(3+),Co~(2+),Cu~(2+),Fe~(3+)对橘皮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其中Fe~(3+) 影响最大;食品添加剂中,仅碳酸氢钠会降低橘皮色素稳定性;碱性条件下,橘皮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该橘皮色素对还原剂稳定,强氧化剂KMn O_4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橘皮色素对光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微波萃取花生壳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林棋  魏林海 《食品科学》2002,23(12):32-35
本文对福建产花生壳进行微波萃取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研究表明微波萃取的工艺条件是:以pH=3,体积分数70%的乙醇水溶液作提取剂,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g:5ml,微波辐射功率120W辐射时间200s。对该色素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属黄酮类以素,适用pH值范围比较广,尤其性状态效果最佳,对光、热稳定性好,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对氧化剂H2O2的耐受能力较差,对还原剂Na2SO3的耐受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刘可  段旭 《食品工业科技》2015,(1):226-229,234
采用微胶囊化方法提高天然红花色素的稳定性,以推广天然红花黄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本文首次采用多孔淀粉为吸附剂,使用明胶对天然红花黄色素进行包埋,制备红花黄色素微胶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2h,芯壁材比1∶40,此时红花黄色素的包埋率高达89.5%。其水溶性有所提高,红花黄色素微胶囊对温度、酸碱、光照、金属离子和氧化还原剂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水溶性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以及光降解动力学规律,并考察金银花醇提物对其护色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水溶性红色素以及黄色素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金银花醇提物对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和黄色素有良好的护色效果。结合添加金银花醇提物后色素溶液的浊度(NTU)确定金银花醇提物最优添加量为0.5 mg/mL。金银花醇提物有效提高了酸性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在pH4、7条件下,添加金银花醇提物的红色色素保存率分别是不添加的4.58、2.75倍;添加金银花醇提物的黄色色素保存率分别是不添加的5.93、1.75倍。经HPLC分析显示,金银花醇提物中绿原酸含量达到108.13 mg/g。红色素以及黄色素溶液中分别添加0.5 mg/mL金银花醇提物、0.5 mg/mL绿原酸和0.5 mg/mL维生素C,紫外照射180 min后红色素保存率分别是空白组的2.18、2.02、1.82倍;黄色素保存率分别是空白组的3.49、3.20、2.56倍,金银花醇提物的护色作用可能与绿原酸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耐光性较差,有一定耐热性,对Fe3+离子极不稳定,对高浓度氧化剂稳定性较差,而对酸、碱、还原剂、Na+等离子较稳定;另外,Cu2+、蔗糖和维生素C对黄色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腊八蒜绿变色素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试验初步确定了提取分离大蒜绿变色素的方法 :体积分数 75 %乙醇提取绿变色素 ,色素经弱阳离子交换树脂CG 5 0 ,sephadexLH 2 0柱层析分离 ,得到了构成绿变色素的蓝色素和黄色素 2条色带 ,两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5 90nm和 440nm。通过试验证明了黄色素为蓝色素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13.
田龙  庞振凌  王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7):119-121,143
研究了油菜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和防腐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提取法的优化工艺条件,即: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时间为1h、提取温度为20℃、料液比(g∶mL)1∶12。在此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为98·84%,产品色价70·72。防腐试验表明:油菜花黄色素溶液浓度在0·05%以上对苹果原汁具有显著的防腐性,但经加热煮沸后防腐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从膨化玉米黄粉中提取的天然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色素。文中主要研究了该色素的稳定性以及食品中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耐光性较差,有一定的耐热性,食用植物油对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Al~(3+)、Fe~(3+)、Cu~(2+)等离子极不稳定,对高浓度的氧化剂稳定性较差而对酸、碱、还原剂、含氧酸根、Fe~(2+)、Na~+、K~+等较稳定;其中,木糖醇对该色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V_C和香兰素对该色素也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且香兰素的保护作用要明显优于V_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玉米蛋白粉提取的天然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食用色素。该实验主要研究黄色素稳定性及食品中常用几种食品添加剂对黄色素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黄色素耐光性较差,有一定耐热性,食用植物油对其有很好保护作用,对Al~(3+)、Fe~(3+)、Cu~(2+)等离子极不稳定,对高浓度氧化剂稳定性较差,而对酸、碱、还原剂、含氧酸根、Fe~(2+)、Na~(2+)、K~+等离子较稳定;另外,木糖醇对黄色素有一定保护作用,维生素C和香兰素对黄色素也有较强保护作用,且香兰素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6.
天然红花黄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黄色素(SAFLORYELLOW)是从红花花蕾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该色素是水溶色素,在pH4~5范围内光稳定性好,氧化剂、还原剂、盐、糖、金属离子(除铁外)对色素的色泽、色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树脂法分离富集虎杖黄色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比较了七种树脂对虎杖黄色素的吸附。结果表明,AB-8树脂为吸附剂,丙酮为洗脱剂得到的色素,质量较好、色价较高。AB-8树脂的重复使用性高。使用20次后,吸附率仅降低1.6%。  相似文献   

18.
L-半胱氨酸盐酸盐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L-半胱氨酸盐酸盐对储存在自然、光照、黑暗、真空四种环境中的天然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等量稀释法将添加到栀子黄色素中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配制成含量分别为0.09%、0.39%、1.56%、6.25%等四种均匀混合样品,在20cm的培养皿中均匀分装2g样品,各种环境中保存3份相同L-半胱氨酸盐酸盐含量栀子黄色素样品,在240d内,每隔15d 60d取各样品配制相同浓度溶液,在44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L-半胱氨酸盐酸盐含量为0.09%和0.39%时对四种保存环境中栀子黄色素品质都有明显的稳定作用(P﹤0.05),当L-半胱氨酸盐酸盐含量为6.25%时对栀子黄色素品质的稳定作用不明显,真空环境中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保持最好。结论:含少量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能明显改善长期储存的栀子黄色素品质。  相似文献   

19.
玉米黄色素的微胶囊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玉米黄色素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β-环糊精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了微胶囊玉米黄色素,并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β-环糊精比值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0,产品包埋率达88.6%.玉米黄色素对光、热、pH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