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讨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球形叶片液压泵,在详细阐述球形叶片液压泵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球形泵的工作原理。通过建立球坐标得出球形叶片液压泵排量的计算公式,采用Pro/E体积测量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该泵的流量输出特性,讨论了斜盘角度、叶片数目等参数对球形叶片液压泵流量脉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目增加时,叶片泵的流量脉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离心通风机的叶轮结构,采用增加分流叶片的形式,提高流场的稳定性及速度.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对不同长度系数下的分流叶片及原始叶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增加分流叶片的结构对于离心通风机的静压效率及全压效率在低流量及额定流量系数下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能够提高出口处的径向速度.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渣浆泵的抗磨性能并优化泵的设计,采用RNG κ-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多工况下渣浆泵叶轮内部清水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叶片表面相对速度矢量分布,分析了叶片表面回流、旋涡现象;基于单颗粒动力学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法计算了多工况下固相颗粒的运动轨迹,分析不同粒径颗粒对叶片表面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压力面进口在大流量工况下开始出现回流,而叶片吸力面进口则在小流量工况下回流、旋涡严重,叶片进口的回流、旋涡不仅容易引起NPSHr增高,诱发空化现象,还会导致颗粒聚集、反复冲击该区域;在小流量工况下,叶片压力面出口和吸力面出口均出现大区域的回流,甚至延伸至叶片中段,随着流量增大,回流和旋涡区域逐渐缩小,由此可见叶片出口在小流量工况下的磨损比较严重;其他因素一定时,固液混合物的流量越小,颗粒在进入叶片流道前停留的时间越长,导致颗粒与叶片头部的碰撞概率增大;随着颗粒直径增大,颗粒向叶片压力面靠近的趋势越明显,与压力面的碰撞机会也增多,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到,该叶轮对1mm以上的大颗粒适应性不好,在设计流量工况下,0.5~1mm粒径范围内颗粒适应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叶片数是泵作液力透平时的主要几何参数之一,为了明确叶片数对泵作液力透平时的性能影响,基于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应用FLUENT流场模拟软件对不同叶片数下的泵用作液力透平时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叶片数下液力透平的外特性曲线并分析内部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低比转速离心泵作液力透平,随着叶片数的增加,流量从最高效率点向小流量偏移时效率下降的梯度增大,而从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时效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另外液力透平的最高效率点随叶片数增加向小流量偏移;压头随叶片数的变化在小流量变化相对较小,而在大流量工况时,随着叶片数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内流场分析表明,随着叶片数的逐渐增加,透平叶轮中漩涡区域逐渐减小,叶轮内部的流动有很大的改善。但结合外特性分析发现,叶片数过多的增加反而不利于透平性能的提升,因此,对于具体参数组合的液力透平,存在着最佳叶片数使得泵作液力透平的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5.
使用ANSYS软件对主氦风机的叶轮进行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分别对叶轮的叶片出口安装角为27.5°~37.5°和叶片数为15~19的氦气压缩机进行建模和仿真计算,分析叶轮叶片出口安装角和叶片数对氦气压缩机内部流场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片出口安装角的增大,叶轮的出口压力增加,但压缩机的多变效率下降;随着叶轮叶片数的增加,叶轮出口压力增加,在70%设计流量工况下,减少叶轮叶片数会导致压缩机多变效率下降;当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增加叶片数则导致压缩机多变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小型低压大流量通风机为模型,通过对其内部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说明了叶片不同周向弯曲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叶片弯曲带来这些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小型低压大流量通风机的内部流动损失中,通流损失部分所占比例大于二次流损失部分,因此降低其通流损失是降低小型低压大流量通风机内部流动损失的一个有效办法;推荐在小型低压大流量通风机的设计中采用叶片的适度前弯,此时压头和效率与径向叶片差别不大,但有利于扩大叶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离心泵偏置短叶片叶轮内部流动的粒子图像速度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副短叶片不同偏置的低比转数复合叶轮离心泵,应用粒子图像速度仪分别测试大流量、设计流量和小流量三种工况下长短叶片叶轮同一叶槽内的瞬时流场.分析叶槽内相对速度矢量、速度等值线的特征,揭示短叶片不同偏置时的速度分布规律.研究三副长短叶片复合叶轮出口处径向速度、切向速度、相对速度和相对液流角沿圆周的分布,测得与三副叶轮相对应的泵外特性曲线.测量结果表明,分流短叶片不同偏置对叶槽内流场的影响差异明显,当短叶片进口相对出口向压力面偏转时,叶轮出口相对速度分布很不均匀,短叶片工作面出口存在较大的低速区;与之相反,当短叶片进口相对出口向吸力面偏转时,叶轮出口速度分布较均匀,并且泵的扬程与流量曲线明显右移,大流量时,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杨  刘艳 《风机技术》2016,(6):27-33
本文主要针对大流量系数模型级的叶轮叶片载荷分布进行研究,通过改变叶片前缘载荷(叶片0~20%无量纲中弧线长)分布来设计不同形式叶轮,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流场的分析和性能曲线的对比,研究叶片前缘载荷对叶轮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载荷分布形式使得压缩机的性能曲线也有不同程度的左右偏移,叶轮内部流场也有较大差别,分析结果可为大流量系数模型级叶轮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大流量系数压缩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叶片气马达的恒转速控制精度,考虑采用高速开关阀调节叶片气马达进气腔的压力和流量。通过分析阀控叶片气马达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搭建了叶片气马达周期性、离散的腔室体积模型,对其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得到叶片气马达周期性、连续的腔室体积模型。结合叶片气马达运动学模型、腔室流量数学模型以及高速开关阀阀口流量数学模型建立了阀控叶片气马达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PID控制算法对该阀控叶片气马达系统进行恒转速控制研究,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转速控制精度,同时也表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跨音速离心压缩机进行了气动设计优化分析,研究了变叶片数和分流叶片结构对叶轮以及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叶片数下,不同长度的分流叶片在小流量下性能差距不大,但是在大流量工况下,带有长分流叶片的叶轮性能迅速下降;不应该简单地选择长叶片的截短作为分流叶片,分流叶片的型线优化同样有必要,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本文算例,通过对不同叶片数、不同分流叶片形式的研究,最终确定18~20为最佳叶片范围,其整体性能优于原设计.  相似文献   

11.
田方  陶柯  谢里阳 《流体机械》2005,33(9):14-16,82
给出了压缩机的主要部件——滑片的受力分析模型,采用Matlab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经过分析计算找出了系列产品中滑片所受各力的变化范围,分析了其中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摩擦功率进行了分析和模拟,找到了摩擦功率与压缩机主要设计参数的关系,给出了摩擦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对于压缩机的性能分析与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压缩机设计中参数的选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滑片膨胀机内滑片与转子及气缸之间的摩擦损失是影响滑片膨胀机热力性能的重要因素.建立了滑片膨胀机内滑片动力学模型,对滑片运动引起的摩擦损失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 000r/min的设计工况下,滑片槽底部安装有弹簧的滑片产生的摩擦功为80 W,该摩擦使得膨胀机的绝热效率降低20%.去掉弹簧后的滑片摩擦功减少了68.3%,但会导致滑片顶部脱离气缸,从而使高压气体大量泄漏.通过进一步对滑片膨胀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寻找在保证滑片顶部与气缸的贴合紧密的前提下降低摩擦损失的台理方案.研究发现:增加滑片质量,滑片槽底部充适当压力气体,以及降低气缸内圆轮廓型线的偏心率都可以确保滑片顶部与气缸贴合紧密并且有效降低摩擦损失.3种优化方案可以分别将摩擦损失降低到现有样机的64.3%,36.5%和25.9%.  相似文献   

13.
针对螺旋输送机上的螺旋叶片放样难题,介绍了一种螺旋叶片卷制新方法并设计了新型螺旋叶片卷制专用机床,可直接卷制成型,具有材料消耗低、生产效率高、可连续运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周同利 《机械工程师》2006,(12):141-141
继今年4月上海金桥工厂建成运营后。全球领先的工业技术供应商博世力士乐近日宣布,其投资1.85亿元人民币新建的北京工厂和投资9500万元人民币扩建的常州新工厂正式落成,将进一步拓展其在中国的业务。  相似文献   

15.
邹雯 《广西机械》2012,(11):70-71
利用SW的动画仿真功能,完成叶片转子泵的三维虚拟模型的清晰演示,实现泵的虚拟模型的作用。这样既可让SW服务于机械制图的教学,又可以提高学生对SW绘图软件的学习积极性,为三维设计软件的学习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9叶片双作用叶片泵的径向力的方向变化规律、径向力的大小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11个叶片的径向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后得出变量双作用叶片泵采用奇数叶片可行性结 论。  相似文献   

17.
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倾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力情况着手讨论叶片前倾的利弊及作用,说明目前学术界对叶片倾角的争议原因,并对叶片倾角的作用和大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双层滑片机构的运动,受力,摩擦,磨损及强度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双层滑片机构能够减小滑片压向气(液)缸壁正约束力的幅值,降低摩擦损力和摩损量,但使滑片应力有所增加,强度有所降低,通过对不同上层滑片与下层滑片厚度比的双层滑片机构受力状况,摩擦磨损及强度的分析比较,找出了厚度比的适宜值。  相似文献   

19.
李向东  韦轶 《机械制造》2004,42(8):43-46
系统地介绍外曲线径向叶片马达的核心部件的结构和设计计算方法。该种叶片马达适合于在低速大扭矩场合使用,结构简单,更易于实现机械加工和提高加工精度。其独特的转子外曲面结构更适合于在数控设备上实现高精度稳定生产,可实现一定范围的无级调速,转矩可调,是一种系列化、通用化设计的新的马达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叶片偏心旋叶式压缩机几何建模与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叶片偏心设置旋叶式压缩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编程手段对其进行了动力分析;从降低轴功率和提高机械效率两个目标优化着手,提出了影响上述两个目标的6个结构参数,并建立结构参数优化方案。在旋叶式压缩机设计优化领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