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入侵检测系统———网络侦察中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对带自适应模型生成特性的入侵检测系统和智能卡系统的分析,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一般设计思想,最后介绍了其发展方向和主要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分类,指出了入侵检测技术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域的移动自组织(Ad Hoc)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并给出了其网络分层结构和代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动Ad hoc网络的独特网络特性导致其安全性特别脆弱,所以为其提供高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势在必行。通过考虑在移动Ad hoc网络中入侵检测系统的分布式和协同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的多层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并给出模型。此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的异常检测技术结合数据挖据技术和簇技术对入侵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了移动Ad hoc网络的安全性和对分布式攻击的协同检测能力,并降低了网络的通信负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中的BP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讲述了入侵检测的发展史和入侵检测数据包的截获技术的分类。然后详细分析了BPF(Berkeley Packet filter)的数据包截获和信息过滤技术。最后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陈志航 《通信技术》2010,43(11):112-114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越来越重要。本文是针对现有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算法技术的不断提高,给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应用该模型能使阻拦入侵元素有依据可寻,同时能很好地减少网络入侵的危害程度,从而提高自身系统的免疫性。其功能在文中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刘芳  郑义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3):51-53
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在体系结构上的灵活性、提高入侵检测的速度,本文将Agent技术应用于入侵检测,探讨了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技术和模型。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及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对入侵检测技术及Agent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了构成基本构架的各个子系统在整个模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给出了各自的设计实现方法,并重点讨论了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7.
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文中介绍了网络安全的概念和现状,分析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着重探讨了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该技术的概念、分类和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及工作流程.对目前比较热门的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基于相似度和孤立点挖掘算法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已经成为下一代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在分析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结构和传统的特征模式匹配技术的基础上,对协议分析的原理和实现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并针对具体入侵检测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说明了模糊方法在入侵检测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模糊方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了基于模糊方法的入侵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入侵检测技术已逐渐成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热点。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发掘出新的、有用的知识的过程。介绍了通用的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其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网络编码提高无线Mesh网络的吞吐量己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献[1]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在无线Mesh网络中采用网络编码的MAC层先验式混合协议,它采用异或编码的算法,这种算法在低丢包环境下性能较好,但不适合高丢包率环境.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Mesh网络的线性网络编码方法,并采用复合解码策略,能确保在高丢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周学广 《通信技术》2002,(10):95-97
研究了无线网络入侵的可能方式,总结了无线组网基本概况,分析了无线组网的安全性实现方式及特性。针对无线组网安全现状,提出无线网络入侵的可能方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can assistant to the user anywhere at anytime communicating with wireless components seamlessly. In this paper, the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frequency band and human body effect has been estimated. The bluetooth and UWB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the narrow band and the broad band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separately. Further, the narrow band wireless wearable network and wireless body-centric network based on bluetooth technology has been constructed by integrated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and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character has been studied by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a prototype radio system that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he wearable computers by suitable wireless technologie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facilitate a reliable and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system units.  相似文献   

14.
王诚  张祖昶 《电信科学》2011,27(7):104-108
在其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根据自身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度权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访问机制模型,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相关原理、实验方法及结论,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绿色通信网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大国 《电子测试》2010,(12):83-89
网络节能在无线网络中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文从有线网络的角度首先分析了有线网络现状,然后从单个交换设备、网络级和拓扑级分析可能的节能基点,并建议从网络设计、系统设计和协议设计3方面注重能量意识从而达到节能效果。最后从主要的休眠技术出发分析了节能可能对OSPF等路由协议和网络拓扑影响,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对现有的网络和拓扑稍加改变将会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An Adaptive Generalized Transmission Protocol for Ad Hoc Networ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reless networking and group communication in combination allows groups of dispersed mobile users to collaborate. This paper presents AGENT, 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that unifies point-to-point an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ervices to facilitate group communication in ad hoc network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a simulated ad hoc network demonstrate that AGENT exhibits reliabl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with high spatial bandwidth reuse. Moreover, varia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point-to-point and multi-point traffic is shown to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AGENT.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tested MAC protocols reveal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GENT is superior, achieving higher channel utilization and lower access delay.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某些特定领域所需的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和CC1100无线芯片的无线通信模块,介绍了系统架构,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进行了低功耗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无线通信模块设计方案组建的星型网络,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及稳定性高等特点,能满足近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淡军  刘姜钧泰 《电子测试》2020,(8):120-121,115
在5G网络技术与其他无线移动技术的集成化发展下,全球通信的发展也有了全新的思路。5G网络的灵活性加快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结合。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5G网络技术十分注重用户的真实体验。而5G网络在信息传输速度方面的优势,必然对用户具有巨大的吸引。只有信号覆盖范围不断的扩大,才能够确保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5G网络技术特点及无线网络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万磊  章勇  李剑 《电子科技》2012,25(2):116-119
根据智能家居的特点和需求,选用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以其低功耗,优秀组网能力等特点,在家用系统控制、楼宇自动化、工业监控领域的应用。介绍了ZigBee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前景,描述了ZigBee协议,对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做了分析,对于网络的设计和节点的加入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说明了系统能够对家居环境进行良好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无线片上网络中,无线网络拥塞可以分为无线节点级的拥塞和无线链路级的拥塞,这两种拥塞都会造成网络性能下降.针对无线节点和无线链路级拥塞,本文设计了一种拥塞避免的高效无线路由器,首先提出了节点级的拥塞避免机制,无线节点通过广播本地拥塞信息相互感知拥塞程度,避免向拥塞程度较高的无线节点发送数据包;其次提出了链路级拥塞避免机制,在无线接口中设计了并行FIFO,允许无线接口以流水的方式,在单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一个拥塞信息数据包和三个数据微片,数学建模证明使用并行FIFO至少降低50%无线信道竞争频率,从而避免了无线链路级拥塞,提高了无线资源利用率.实验表明本文方案相较普通无线路由器增加了少量的面积,但是在网络整体性能、无线路由器性能以及功耗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