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针对电磁发射过程中产生的脉冲强磁场对发射包内电子器件产生较强干扰问题,采用 COMSOL中 PDE模块对电磁发射过程中的速度趋肤效应进行仿真计算,建立轨道炮的面电流分布模型和脉冲电流模型;采用趋肤效应理论分析电磁屏蔽原理,建立了屏蔽效能评估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屏蔽体模型。分别采用导电、导磁材料设计了单层、多层组合屏蔽体,用 COMSOL中磁场模块计算离弹底不同距离处的强磁场屏蔽效果,得出在离电枢较近时,导电材料与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屏蔽体距离电枢越远时,导电材料的屏蔽效能不变,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逐渐提高,距离电枢100 mm时屏蔽效能达到34 dB。轨道炮磁场的低频特性使得导电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高磁通密度使得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得出弹丸内智能电子元器件应置于远离电枢的弹头。  相似文献   

2.
用于磁探测的铁磁屏蔽体的厚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军  林春生  胡叶青  黄凡 《兵工学报》2012,33(12):1498-1503
针对高精度磁探条件下铁磁屏蔽体的厚度设计问题,推导了屏蔽壳体感应磁矩计算公式,并定义了最佳厚度,提出最佳厚度模型,设计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屏蔽体厚度增加时,屏蔽体内磁源的漏磁减小,但屏蔽体自身的附加干扰场将增大,且漏磁减小的斜率逐渐减小,而干扰场增加的斜率逐渐增大。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提出的最佳厚度模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采用内触发方式的内置式压力测试仪,在火炮膛压测试中易受到伴随的电磁干扰,从而影响测试仪的测量精度等问题,特提出基于内置式压力测试仪的电磁屏蔽设计,通过对电磁屏蔽的理论分析及相关计算,设计了内置式压力测试仪的最佳壳体屏蔽模型,确定了屏蔽体的材料。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壳体的屏蔽设计进行了电磁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为解决内置式压力测试仪的电磁屏蔽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10~100 kHz的低频磁场设计了几种屏蔽材料的复合结构,研究不同屏蔽材料对低频磁场的屏蔽效能。结果表明:低频磁场的屏蔽效能主要与材料的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屏蔽效能随磁场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不同频率的磁场,通过调整屏蔽材料的复合结构,能够以较低的厚度获得较高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5.
多管火箭炮定向管的多目标优化及多属性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孙科  马大为  于存贵  乐贵高 《兵工学报》2010,31(11):1413-1417
针对某多管火箭炮(MRLS)复合材料定向管的结构设计指标,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法,以复合材料定向管的复合铺层厚度、铺层角度及定向管中定位部的位置为优化设计变量,定义定向管固有频率和定向管质量为优化目标,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采用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建立了复合材料定向管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优化求解,得到帕雷托(Pareto)最优解,并由这些Pareto最优解构成决策矩阵,利用客观赋权的信息熵法计算各属性的权值,并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进行了多属性决策研究(MADM),对Pareto最优解作了排序。引入比刚度结构效能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定向管性能,表明对定向管的优化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良好的电磁屏蔽,利用CST工作室套装TM软件的TLM时域求解器对某型机箱的屏蔽效能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分析2种激励入射方式,对涉及电磁泄漏的常见结构如散热孔阵、接缝等进行探讨,并通过仿真分析了螺钉间距对机箱屏蔽效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入射方式对孔缝处的屏效有显著影响;随螺钉间距减小,其对机箱屏效影响的增速下降.该研究可为机箱的电磁屏蔽设计和机箱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吸收-屏蔽复合材料对军用电子仪器设备进行屏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用吸波材料与金属材料双层复合代替单层金属材料对军用电子仪器进行屏蔽的设计.计算结果得出,这种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在低频段与单层金属的屏蔽效能相当,但在高频段远远高于单层金属.另外,这种"内吸外反"的屏蔽材料,还有很好的吸收性能,特别是在高频段,大部分电磁波被其吸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很少,这样就为军用电子仪器防电磁泄漏和抗电子干扰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AHP方法在多点攻击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作战过程中,协同作战的多个节点获得大量目标参数信息。如何进行目标分配以获得整个武器系统的最大攻击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目标参数和节点自身状态对攻击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多点攻击决策实质上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文中利用AHP方法,建立了该问题的递阶层次模型,将复杂决策问题转化为各层因素之间的简单两两比较,结合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多点攻击决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枢发射过程的速度趋肤效应影响磁场分布和导磁材料磁饱和特性的问题,在轨道炮面电流模型基础上提出单层导电材料、单层导磁材料、三层组合屏蔽方案以及考虑屏蔽体相对弹底距离及屏蔽体壁厚的优化方案。该屏蔽方案利用导电材料的涡流消除机理和导磁材料的磁通分流机理可以有效屏蔽磁场从而保护引信内部电子器件。仿真结果表明,在距离弹底2倍导轨间距位置处,3mm厚的低碳钢-铜-Mumetal的组合屏蔽体具有最优屏蔽效能,屏蔽前后考察面平均磁通密度峰值分别为0.224T和0.0115T,屏蔽效能达到25.79dB;在距离屏蔽体底面9mm距离内,屏蔽效能不低于29dB。  相似文献   

10.
从球壳屏蔽体和无限长圆柱水雷壳体壳屏蔽效能的计算公式出发,对比分析了2种屏蔽壳体的屏蔽效能随半径和厚度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以无限长圆柱壳屏蔽体来近似计算端面为球面的圆柱形的水雷壳体静慈屏蔽效能的近似计算方法,可用于水雷磁干扰屏蔽和消磁处理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板上沉积ITO薄膜,通过调整基板温度、薄膜厚度得到了最低方阻1.4Ω/□,薄膜透光率超过76%。对样品在150 kHz到18 GHz频段内电磁屏蔽效能采用屏蔽室法进行测试,1 G频率点得到的屏蔽效能最好,达到了54 dB,在屏蔽困难的低频段,150 kHz频率点的屏蔽效能达到24 dB。  相似文献   

12.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电磁干扰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综述了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与常规高分子、金属复合材料在电磁干扰屏蔽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于金属系电磁干扰屏蔽材料,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不仅具有质轻、易合成、电导率可调、环境稳定性好等优点,而且它们的主要屏蔽特征为吸收损耗,不同于金属材料的反射损耗特征。单纯采用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很难获得优异的电磁干扰屏蔽效能,通过将本征型导电高分子与金属材料的复合可极大提高它们的电磁干扰屏蔽效能,同时可以控制屏蔽材料的吸收/反射损耗比。  相似文献   

13.
电磁屏蔽导电复合材料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介绍电磁屏蔽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近年来电磁屏蔽用表层导电材料和导电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发展,展望了其研究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金属丝网透明电磁屏蔽层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属丝网与PET膜复合结构作为电磁屏蔽结构,对该结构在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透过率以及微波段的屏蔽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属丝网与PET膜复合结构可以制备可见光透明的屏蔽性能优良的电磁屏蔽层;可见光波段透过率超过50%,微波衰减为25~46dB;在1000~5000MHz屏蔽效果好,可达到45dB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透明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研究透明屏蔽材料在军用和民用事业上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屏蔽材料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屏蔽材料能够透光对导电粒子的要求,同时介绍当前透明屏蔽材料的两个热点研究方向,对薄膜型透明屏蔽材料和互穿网络结构型透明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叙述。在总结上述两种材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匀复合体材料才是将来最理想的透明屏蔽材料,并对透明屏蔽体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屏蔽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手段。简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意义与屏蔽机制,综述当今国内外现有的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种类、屏蔽性能及特点,并讨论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平板材料对高频电磁波的屏蔽原理,研究不锈钢纤维、石墨和焦碳复掺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阻率、电磁屏蔽效能随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材料的电阻率在龄期28d后,趋于稳定,龄期35d,交流电阻率为84.7Ω·m;随着龄期的增加,材料的屏蔽效能趋于增强;龄期在35d,频率为11GHz时,增加最为明显,达到52.8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