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鸿源  徐燕 《山西建筑》2007,33(33):27-28
结合"城中村"的概念,分析了"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探讨了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作用,详细地阐述了"城中村"改造与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结合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中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必须着力解决的难点。文章在对聊城市"城中村"现状以及改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研究"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改造的因素,提出了适合于聊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问题及其改造措施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城中村"的概念及类型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改造困境,并重点探讨了"城中村"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衡水市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寻找"城中村"改造的有效途径,破解"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新区为例,剖析了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政策,针对武汉新区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水平低、规模小、改造周期长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结合城中村改造政策,新区开发建设特点,城中村现状情况以及规划案例,提出在新区大规模成片开发背景下,城中村改造不宜以行政村为单位分散改造,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的原则,在大规模开发区域内以乡为单位统一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
从多方关联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博弈出发,以"利益博弈关系—城中村改造模式—核心经济平衡—城中村改造难易度—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为理论脉络,凝练出经济平衡为核心的城中村改造方向和策略选择的理论模型,以引导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并结合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实际要求,将理论脉络发展为以经济平衡为核心驱动机制的"一核心、两主线"的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框架,以期对涉及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规划决策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型城市化,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本文结合河南省三门峡市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和对策进行探索和思考。根据城中村在城市规划中具体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因素下,全面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的主要问题,从而积极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和改造对策,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为城市决策和发展提供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改造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中村"的出现是我国城乡二元对立背景下一种畸形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应用新融资模式成为解决目前"城中村"改造资金瓶颈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改进的PPP模式,建议通过行业协会的介入改进"城中村"改造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中国特大城市现代化发展最后的堡垒,对城中村进行空间、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结构性乃至系统性再造是特大城市"十三五"期间面对的历史性挑战。目前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多种模式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排斥性"、高成本、低效率、逆垄断、不可持续等,中国特大城市迫切需要建立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及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调查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中国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架构和实施机制,特别提出特大城市需要并可能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可支付健康住房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极大降低特大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城中村的成因分析与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探讨了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更好地解决"城中村"问题,把城中村打造成文明社区,实现城市建设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宗强  王军华 《山西建筑》2009,35(30):25-26
对城中村的概念、特征及改造模式作了描述,通过介绍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项目特性,提出了其规划思路及改造策略,并且运用切实可行的运营思路,保障多方价值和利益的共同实现,从而实现城中村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澜  曹巍 《山西建筑》2007,33(10):40-41
从城中村改造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宅基制度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并提出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使宅基地制度与城中村的改造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物业管理既是对物业区域"物"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人与秩序"的双重属性以及城中村物业的先天不足和管理成本高、收费难等因素,研究了政府激励城中村物业管理的必要性和效用;结合深圳市城中村物业管理的实例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激励城中村物业管理的方式、难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红霞 《山西建筑》2012,38(14):26-27
从城中村的概念入手,指出城中村的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阐述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性,探讨研究城中村改造模式以及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季强  吕燕红 《山西建筑》2007,33(1):31-32
论述了建设集合住宅模式是城中村住宅改造的最佳选择,根据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现实状况,介绍了城中村改造中集合住宅的设计方法,以满足集合住宅的特殊性要求,为城中村改造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城中村改造中暴露出的环境问题,通过对“城中村”自身特点、改造现状及改造环节运行机理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制约“城中村”改造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红星  蒋芸 《山西建筑》2007,33(9):76-77
面对在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城中村”的现象,调查了“城中村”目前的人居现状及人居环境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提出改造城中村的思路与模式,揭示“城中村”实现合理城市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奕廷 《山西建筑》2011,37(16):32-33
以郑州高新区东史马村为例,探讨了城中村整体改造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针对东史马村在建筑遗产保护与改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并作了具体阐述,以指导城市城中村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9.
顾桂金 《山西建筑》2010,36(15):18-19
针对城中村的存在给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矛盾分析出发,提出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思路,以期对各地的城中村改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文化融合”改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研究城中村的存续机制,指出城中村改造的核心在于人口的城市化。分析了当前城中村的改造模式,阐释了城中村改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保证农民的利益,不能急功近利;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现象,它的最终融入城市是历史的规律。最后提出“文化融合”模式,让城中村村民充分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其文化属性,并结合近期“自我原位塑造”的改造模式实现城中村的自然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