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某水厂地下水硬度。在实验室进行静态烧杯试验研究,考察石灰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和过滤条件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投加量为180~240 mg/L,PAC投加量为15~30 mg/L,沉淀时间小于30 min,滤料粒径为0.5 mm、滤速为10 m/h时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碳纤维及其复合滤料进行油田采出水模拟试验,并对其吸附性能、再生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当水中油的浓度为10mg/L时,活性碳纤维滤料的最大吸油量可达205.7mg/g;在过滤实验中,当进水含油浓度在100mg/L时,经活性碳纤维复合滤料处理后出水均小于5mg/L,达到A类回注水水质的要求.活性碳纤维复合滤料的过滤周期为24h,容易再生.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复合滤料是一种优良的过滤材料,对水中油污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A2N/BAF中试工艺的一级BAF为研究对象,研究了BAF在不同气水比的条件下,沿程COD、氨氮和DO的变化规律,探索了曝气在线控制DO探头的安装位置和控制规律。结果表明,沿程DO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规律;COD的降解主要集中在滤料层高度为1.0 m以下的区域;氨氮的降解主要集中在滤料层高度为0.5~2.0 m;DO探头最佳安装位置在滤料层高度为1.0~1.5 m;当原水氨氮质量浓度在40 mg/L(BAF进水质量浓度在29 mg/L)以内时,DO探头装置所显示的DO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上,可保证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5 mg/L。  相似文献   

4.
根据粉状及球状羟基磷灰石对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去除特征,结合除氟技术的需求,组合形成了新型除氟工艺,利用动态中试试验对工艺应用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工艺进行长期运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除氟工艺组成为澄清反应器(聚合氯化铝(PAC)、粉状羟基磷灰石)+球状羟基磷灰石过滤+双层滤料过滤。对沈丘含氟地下水的优化运行参数:絮体浓度为3~5 g/L,上升流速为3 m/h,混凝剂采用PAC,球状羟基磷灰石过滤层高度不小于0.5 m,过滤采用双层滤料过滤,且滤层厚度不小于1.5 m。按优化后的运行参数连续运行2个月的结果表明工艺可有效控制出水氟化物浓度低于1.0 mg/L,直接运行成本(药剂及动力)约0.30元/m3。综上所述,基于羟基磷灰石的新型除氟组合工艺可用于地下水中氟离子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研究活性砂过滤器在碱液精制工艺中的应用情况,采用不同类型和粒径的滤料通过活性砂过滤器处理碱液。结果显示,以粒径为0.5~1.0mm的石榴石为滤料,通过活性砂过滤器碱液浊度由40NTU降低到10NTU,达到生产要求,活性砂过滤器可以实现碱液精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TG-DTG热分析仪对神府粉煤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升温速率、煤样粒径和载气流速对神府粉煤热解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大失重速率的最佳条件.热重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煤样粒径和载气流速对热解失重均有影响.升温速率和载气流速增大,热解失重量减少.粒径对热解失重率的影响呈抛物线分布,最大热解失重量存在最佳粒径,本实验所研究的粒径小于0.84mm的神府煤,热解过程中最佳粒径为0.25mm~0.42mm.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是影响煤热解过程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粒径,载气流速对热解影响最小;当神府煤的煤样粒径为0.25mm~0.42mm、升温速率为30℃/min、载气流速为120mL/min时,热解失重速率最大,为4.95%/min.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景观湖泊水体因径流污染、大气干湿沉降等因素,水体质量普遍较差的现象,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净化水质以控制水体质量。研究了气水比、水力负荷、滤料粒径、滤层高度等工艺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体积比为2:1,水力负荷2 m/h,滤料粒径3~5 mm,且滤层高度为1.60 m时,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70.59%和85.82%,出水COD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10 mg/L和在0.06 mg/L左右,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质量标准,可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控制与保育提供技术依据与工艺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滑石粉作为试验粉尘,以1#、3#中空纤维滤料作为过滤介质,对高效纤维过滤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气体含尘浓度、过滤风速、滤料压缩率和过滤时间四个因素对过滤器阻力降和过滤效率的影响。利用DPS数据回归处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出试验范围内的优化工艺条件:对于1#滤料,在气体含尘浓度0.68 g/m3,过滤风速0.5 m/s,滤料压缩率16.7%,过滤时间10.3 min时,阻力降为172 Pa,过滤效率为99.993%;对于3#滤料,在气体含尘浓度0.5 g/m3,过滤风速0.5 m/s,滤料压缩率15.4%,过滤时间3 min时,阻力降为493 Pa,过滤效率为99.99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悬浮聚合法制备粒径小于50μm,表观密度小于0.5g/cm3的聚苯乙烯微粒子过程中,搅拌器的位置、搅拌速度、分散剂及交联剂对产品粒径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桨接近或稍高于液面时有利于生成小粒径产品;搅拌器最佳搅拌速度为500~620r/min;使用明胶和聚乙烯醇(PVA)混合分散剂体系能得到粒径小、密度低的产物;随二乙烯苯(DVB)的加入,产物粒径和密度均减小,当DVB/St>1时得到平均粒径小于50μm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上向流过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确定了对应于不同滤料粒径的上向流过滤的极限滤速,该结果与理论公式计算值在滤料粒径小于1.10mm范畴吻合;以过滤性能指数FPI(ME)及过滤水头损失增加率为判断依据,同等条件下,上向流过滤优于下向流过滤;对L/d10分别为1140、710、691、400、230滤层进行上向流过滤比较:在实验条件下,L/d10=1140滤层抵抗进水浊度变化冲击的能力最强,单位面积产水量最大。按传统滤池8—10m/h滤速,上向流过滤采用L/d10≥400的滤层,出水浊度小于INTU;最后简述了上、下向流过滤在滤料选择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以NaOH改性芝麻杆做吸附剂,研究其对活性黄M-3RE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剂粒径、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搅拌速度及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3,吸附剂粒径为80到100目,搅拌速度200r/min、吸附剂用量为16g/L的条件下,改性芝麻杆对80mg/L的活性黄M-3RE的去除率可达到85%,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min。  相似文献   

12.
对聚驱采出液黏度上升、稳定性增强导致平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率下降的问题,在实验室内模拟海上平台污水处理流程,建立了污水连续处理模拟装置,系统优化各操作参数,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斜管除油罐斜管倾角为50°,污水停留时间为20~60 min;气浮选器曝气量为5.9 L/min,孔径为30~60μm;过滤器滤料为核桃壳,粒径1.6~2.0 mm,填料高度为石英砂垫层的5倍。  相似文献   

13.
用低值易得的稻草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活性红和中性黄两种偶氮染料进行吸附处理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粒径、初始染料浓度、吸附时间、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染料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吸附剂粒径200目、活性红染料浓度40mg/L、中性黄染料浓度50mg/L、吸附时间20min、吸附物剂量5g/L、初始pH2时,碎稻草对两种偶氮染料的吸附效果显著,分别达到活性红84%、中性黄94%。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乳液萃取法(SFEE)制得载槲皮素微胶囊,系统考察了制备过程中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速、配制乳液参数对溶剂残留与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场发射扫描电镜、Zeta电位、FTIR对溶剂残留与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313 K、9 MPa、CO2流速为0.4 L/min的条件下,处理40 min,溶剂残留可低至59 mg/L。壁材质量浓度从10 g/L增加至100 g/L时,微胶囊粒径由0.9μm升至3.7μm。与溶剂蒸发法相比,SFEE法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有机溶剂,所制备的微胶囊球形度高,界面清晰,在水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岳敏  吕佳萍  周乃东 《橡胶工业》2010,57(10):631-632
试验研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锌的有效含量.结果表明,测定的最佳条件为:灯电流 5 mA,狭缝宽度 0.5 nm,乙炔流速 0.85 L·min-1,氧气流速 10 L·min-1,试液从冰箱冷藏室取出放置20 min.该方法简便、环保,测定结果准确,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回收率为103.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陶瓷滤料种类、滤料粒径和滤池运行方式对油田采出水精细过滤除油、除浊效果的影响.对陶瓷滤料进行了改性,并用SEM、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除油、除浊试验在自制小试装置中进行,并采用红外分光仪、浊度仪测定,结果表明,改性滤料对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28.32%、22.3%;0.8 mm.改性滤料除浊能力略优于1.2 mm滤料,而1.2 mm改性滤料除油率高于0.8 mm改性滤料,出水中油浓度前者要比后者约减少2 mg/L;上向流滤柱除油、除浊效果均高于下向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反粒度"理论的三级精细过滤装置,对江汉油田经混凝、粗粒化预处理的开采水进行了连续三个月运行.出水中油、浊度达到SY/T 5329-1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中A1类标准(油<5 mg/L、悬浮物<1 mr/L).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颗粒状粉煤灰基质滤料对于水体中的可溶性Cu2+的吸附性能,主要探讨了滤料的投加量、吸附时间、操作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初始浓度为10 mg/L的含铜溶液中,当滤料投加量为800 g/L,振荡速率为110 r/min,经过25 min后,吸附率可达91.53%。温度升高有利于Cu2+去除率的提高和单位吸附量增加,但超过65℃后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高速过滤工艺已成为钢厂再生水回用处理的必要环节。考察了有效粒径d10为1.35 mm的粗粒径石英砂均质滤料过滤系统对浊度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投加适当的絮凝剂后,该高速过滤系统在15 m/h滤速下出水浊度小于或等于3 NTU,过滤周期大于48 h,满足钢铁企业再生水回用对浊度的要求,可实现工程应用。过滤系统最佳冲洗强度为:气冲17 L/(m2.s),水洗10 L/(m2.s),水漂洗19 L/(m2.s)。  相似文献   

19.
王锐刚  成坚 《水处理技术》2013,39(1):97-100
采用改性粉煤灰为吸附剂,对生活污水中磷进行吸附脱磷试验,并研究粉煤灰粒径、投加量、pH、温度、振荡强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脱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灰粒径为0.075~0.096 mm、投加量为25 g/L、溶液pH为3.5、水温为50℃的条件下,对磷质量浓度为6.0 mg/L的生活污水,以140 r/min的强度振荡吸附120 min,磷的去除率可高达94.5%,水样中的磷质量浓度降至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0.
微波改性凹凸棒滤料对微污染苯酚废水动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改性凹凸棒土对微污染废水中苯酚及其再生后吸附效果作了动态试验,研究了去除苯酚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凹凸棒滤料经CATB改性后在动态试验过程中对微污染水中苯酚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苯酚的去除率随着废水流速的减少而增大,在pH为6~8,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为17.74 mg/L,流速为2 m/s,吸附时间25 min条件下,吸附去除率达93.07%;改性后的凹凸棒滤料可用碱进行再生,再生后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没有明显下降;苯酚的动态吸附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