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红旗岭矿区Ⅱ岩带的老七号岩体位于矿区的中部,并侵位于NW向断裂带。NW向的构造大致分为三大容岩主构造,这三大构造划分了3个岩带,I岩带为该区主要成矿区;第Ⅱ岩带是老七号岩体赋存的地带,如果在老七号岩体的底部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铜镍矿床,将是老岩体找到铜镍矿的一个重大突破;第Ⅲ岩带的岩体是不含矿的岩体。铜镍矿化体的形成还将受到岩体岩相以及成矿时期和所在地质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4.
为评价北山成矿带东盐池地区地层及岩体的成矿潜力,以地层和岩体中的岩石化学元素光谱分析数据为基础,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从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后期叠加强度(D)和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等方面分析其含矿性。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分析表明:该区域Pb、Au、Ag、Co、W、Bi、P、V等元素存在明显的富集,成矿潜力巨大;成矿元素后期叠加强度(D)分析表明:该区Pb、W、Au存在较为强烈的叠加;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分析表明:东盐池一带各时代地层及侵入岩中Pb、W、Au、Co、Bi、Zn等存在较强的变异程度。对该区地层和岩体成矿能力综合评价认为,东盐池地区最优势矿种为Pb、Au、W、Ag、P、V,长城系古硐井岩群是Pb的主要赋矿层位;寒武系双鹰山组和西双鹰山组是P、V的主要赋矿层位;寒武系、中元古代地层以及中寒武世和晚石炭世侵入岩是W、Au、Ag等元素的主要含矿地质单元。  相似文献   

5.
红旗岭矿区分布几十个基性—超基性岩体,3号岩体是矿区规模最大的岩体,在2008年国家危机矿山资源潜力勘探调查中,利用地球物理和深部钻探手段发现了厚大的深部矿体。通过利用3Dmine矿业软件,对岩体、矿体、大理岩捕虏体和剩余重力异常建立三维模型或虚拟三维体,将这些模型相互叠加,进行全方位不同叠加复合的观测研究,结合地质相关理论和信息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确定进一步勘探的靶区。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银洞沟外围西沟段与银洞沟已知大型银金矿具相似的成矿条件,通过对比研究后提出该区可望找到与银洞沟类似矿体的认识,并认为隐伏矿体可能以金为主,伴生银。  相似文献   

7.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1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Bieniawski的节理岩体CSIR分类法和Barton等人的NGI隧道质量指标Q值系统对上庄矿区的岩体进行了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对矿区岩体进行了分级,预测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支护参数及采准工程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9.
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已经成为隐伏矿床预测、评价和勘探的重要技术方法。在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床,特别是浸染状硫化物金属矿床工作中,激化极化法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EH4对低阻介质反映较为灵敏;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不受高阻层屏蔽影响等优点,主要用来确定深大断裂构造和低阻矿体的位置和产状。利用激化极化法、EH4、CSAMT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地质信息,经过勘查、成矿靶位的确定、深部工程验证,认为在覆盖层比较厚的哈达特矿区寻找隐伏铅锌矿地质勘查中,地质物探综合方法应用效果明显,在哈达特矿区找到了一个中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轧制矿用7号π型钢的轧机设备与工艺,HDJB型金属顶梁的技术参数和制造工艺参数。通过实验测试了HDJB型金属顶梁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用7号π型钢制造的HDJB型金属顶梁梁体结构设计合理,抗弯强度高,适合与单体液压支柱配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常来山  李绍臣  颜廷宇 《煤炭学报》2014,39(Z2):359-365
岩体是具有初始几何损伤的多裂隙介质,露天和井工开采导致应力场发生改变,进而节理扩展,损伤增加,强度降低。根据Kawarnoto损伤张量概念、等效应变原理及断裂力学理论,对安太堡煤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的节理岩体损伤演化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边坡岩体在露采与井采时损伤张量的时空分布演化特征。建议应用反映采动效应的损伤张量或截面损伤度作为岩体扰动参数,根据岩体质量分类RMR值,确定Hoek-Brown强度参数m和s,体现了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和时空变化。应用到安太堡煤矿露井联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安全系数为1.89~2.32,说明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较小,边坡岩体的破坏主要由井工采空区坍塌引起。  相似文献   

12.
深部开采中的强扰动特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部岩体具有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压的独特赋存环境,其采动影响远较浅部复杂。通过将深部岩体的赋存环境和深部开采的扰动特征两方面相结合,系统分析了深部岩体开采中的强扰动特性。首先对扰动激励的动静组合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深部开采中的应力变化路径,给出了不同深度类型下原岩应力状态以及扰动应力状态的分布区域,揭示了深部开采中应力变化更加复杂的必然性,并初步给出了考虑赋存深度、开采工艺、岩体重度、残余应力以及采动速度影响的岩体卸荷速率计算公式。根据深部开采中的动力扰动类型和波动传播规律,分析指出了深部岩体中的流体压力传播特征,揭示了深部动力扰动时间延长和扰动范围扩大的特点。然后基于扰动状态概念(DSC)对扰动影响水平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深部岩体能量蓄积、能量耗散以及释放规律的分析,定义了基于能量特征的扰动函数,可以籍此构建基于DSC的深部岩体统一本构模型,并定量描述深部岩体扰动的大小。最后定性描述了深部岩体开采中开挖扰动区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应的应力应变状态,将其划分为原岩弹性区、开挖损伤区(EDZ)以及开挖破碎区,其中开挖损伤区又可分为峰前损伤区、塑性流变区、外部损伤区。并初步给出了开挖损伤区大小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各项参数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深部岩体的高应力状态以及复杂的多场多相耦合环境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受到扰动的影响,EDZ的范围将显著增大,并表现出复杂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扰动状态概念(DSC)建立的扰动函数,以及基于能量分析建立的开挖损伤区(EDZ)大小计算公式,可以定量刻画深部扰动的程度,分别反映了深部扰动激励增大和扰动影响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铭 《中州煤炭》2019,(10):67-72,84
通过对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区的现场调查,获得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矿区工程地质调查统计资料、矿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等,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矿区分布的主要岩组进行岩体质量分析评价。将区内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矿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地压动力灾害的问题,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结合矿山实际特点建立岩体稳定性监测系统。优化台网设计,通过定点爆破的方法进行波速校正,最终建立了定位误差在10m,灵敏度在-2.2的监测台网。对监测数据进行波形拾取,分析微震事件时空演化特征,圈定潜在危险区域,并对潜在危险区域围岩变形损伤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微震事件大幅度上升且处于较高水平、空间分布高度集聚、能量指数突然下降而累计视体积迅速上升的动力灾害预警前兆。研究结果可为深部开采岩体稳定性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杨  夏冬  梁冰  贾淯斐  杨意德 《煤炭学报》2019,44(7):2133-2142
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岩质边坡极端恶劣的立地条件制约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该边坡地层分布特征、岩性、结构面产状及风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东帮边坡DTM模型,在三维激光扫描结果与地质平面图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东帮边坡划分为北、中、南3个区域;根据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结合各区域岩体结构面空间几何信息,采用BQ分类法对上述各区域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为:北、中、南区岩体质量等级分别为Ⅳ级、III级和II级,以矿区公路为同区上、下半区的分界线,下半区岩体质量好于上半区;根据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结果,在不同区域采用与该区域岩体质量等级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相适应的生态重建方案,其中,北区上、下半区分别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和厚层基材喷播技术,且下半区喷播基材中的黏结剂和团粒剂含量高于上半区,中区上、下半区均采用以铁尾矿为基质的人工土壤喷播技术,南区上、下半区均采用爆破燕窝、植生孔与高保水绿化喷播相结合的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方案;边坡平台在前期采用林地、草地相结合的生态重建技术,待平台上土壤熟化后,采用林地、中药种植地相结合的生态重建技术;根据边坡最终境界与新河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疏干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同时,设计了边坡生态重建所需的滴灌系统。研究成果为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方案选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全面的评价岩体质量,克服传统的岩体质量等级分级方法如RQD,RMR和BQ等未考虑岩体中的节理、裂隙的不足,根据岩体结构面的自相似特征,应用分形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运用盒计维数法对某地下工程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验证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对计算结果数值分布的规律分析发现,分形维数越大,岩体质量越差,表明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可以作为评价岩体质量的指标.并通过分维数D与RQD,RMR和BQ的拟合,给出岩体质量分级指标D值,从而提出一个以岩体结构面分形维数为分级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7.
蔡永博  王凯  袁亮  徐超  付强  孔德磊 《煤炭学报》2019,44(5):1527-1535
为研究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下伏煤岩体卸荷损伤变形演化特征,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及现场实验测量手段,以山西保德煤矿实际情况为研究背景,对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下伏煤岩体应力、变形、塑性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及验证。研究表明: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被保护层应力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规律,下伏煤岩体应力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O"形应力分布规律;受保护层采动影响,下伏煤层测点经过原岩应力、应力集中、采动卸压、应力恢复4个阶段;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与最小卸荷比为固定值,且出现时间相同,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系数与工作面后方卸荷比均呈往复性变化,变化周期与工作面来压周期相关;本文实例中,最大应力集中系数约为1. 32,此时测点受到的z向应力值达到最大;最小卸压比约为4. 4%,此时测点受到的z向应力值达到最小,卸压效果最好;受应力变化影响,被保护层呈压缩—恢复—膨胀—回缩的基本变化规律,最终状态保持一定的膨胀变形,与应力分区相对应,根据不同变形特征可将下伏煤层分为原岩状态区、压缩变形区、卸压膨胀区、变形恢复区;本文实例中11号煤层最大膨胀变形量约为0. 6%,此时测点裂隙最为发育,增透效果最好,有利于瓦斯卸压抽采;受应力变化影响,下伏煤岩体塑形区域范围在空间上呈先xyz三向增大—x轴方向单向增大y轴z轴2个方向稳定的变化规律;随着工作面的回采,被保护层煤体塑性区范围在x轴方向不断增加;通过实测保德煤矿8130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下伏11号煤地应力、膨胀变形量,对深部煤岩体卸荷损伤变形演化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下伏11号煤地应力、膨胀变形量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规律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榆神府矿区烧变岩及地下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蒋泽泉 《陕西煤炭》2005,24(4):20-22
榆神府矿区具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萨拉乌苏组和烧变岩,均位于煤系地层上部及浅部,在分析烧变岩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主张在烧变岩带建立供水水源地,是解决近期矿区供水既经济可行又可靠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寅  赵毅  李皓  丁湘  韩刚 《煤炭科技》2021,42(2):24-29
根据国家能源西进战略,鄂尔多斯矿区近年来新建了部分深部矿井,由于缺乏深部开采经验,其在矿井建设阶段未充分考虑冲击地压因素,导致矿井在开采过程中面临冲击地压灾害.通过对鄂尔多斯深部矿区冲击地压显现现场调研,分析了其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提出了鄂尔多斯深部矿区冲击地压研究方向.鄂尔多斯深部矿区受开采深度、煤岩冲击倾向性、顶板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