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建材工业又是主要的高耗能行业,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约28.5亿吨标准煤,其中建材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约为2.09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7.3%。除水泥和建筑卫生陶瓷之外,平板玻璃行业能耗居建材行业第三位。2008年,我国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平均为19.22kg标煤/重箱,与国际平均水平16.5kg标煤/重箱和国际先进水平15kg标煤/重箱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一、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 据初步统计,2006年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约1.28亿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12.8吨标准煤,比2005年降低1.9吨标准煤,降低幅度12.9%,见图1。  相似文献   

3.
2006年平板玻璃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82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7%,高于,建材工业能耗总增长率。平板玻璃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连续两年下降。加106年平板玻璃制造业按2005年价格计算的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9.58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1.41吨标准煤,增长幅度7.27%。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2006,(2):23-2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测算,2005年我国崞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能源消耗增长9.5%。万元GDP能耗1.45吨标准煤,与上年持平。  相似文献   

5.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也是高耗能和容易产生污染的产业。据统计,2005年化工行业消耗能源30480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耗能总量的15%,能源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很大,高能耗产品的能耗费用占60%~70%;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34亿吨,工业废气15887亿立方米,产生固体废弃物9233万吨。  相似文献   

6.
张人为 《水泥》2003,(11):1-3
建材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材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工业,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建材工业是仅次于电力、冶金行业的耗能大户,占全国能耗的9%、全国工业能耗的13%,万元产值能耗近5吨标煤,所耗能源基本上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能源——煤和石油。根据我国现已探明的储量来看,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从资源方面看,以占建材产业半壁江山的水泥工业为例,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石灰石资源保有储量全国仅为542亿吨,以目前我国水泥生产年消耗的石灰石量计算,仅够维持…  相似文献   

7.
石化产业节能降碳,既是行业自身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服务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石化产业能耗总量大、化石能源消耗占比高且替代难度大、碳排放总量较高,2019年我国石化产业能耗总量约1.7亿吨标煤,碳排放总量约4.7亿吨.未来我国油品消费将较快达峰,但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仍有一定时期的较大增长需求,在统筹经济社...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1994,22(3):1-4
1 广州化工目前概况 广州化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广州市国民经济主要的原材料支柱工业之一。业已初具规模,能够生产门类比较齐全的360多类、2000多个品种的化工产品,年产品总量超过150万吨。为中南地区农业、轻纺、冶金、电子、建材等行业和第三产业提供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广州化工的主体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产值约占全系统总产值的64%。到1993年底,全系统共有职工约2.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约10亿元,净值约6亿元;工业总产值19.7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出口交货值(现行价)1.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02万元/人;万元产值能耗 3. 3吨标准煤;综合效益指数117.68,居全市工业系统第六位。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精细化工比例持续上升, 1993年,精细化工产值约占全系统工业总产值55%。  相似文献   

9.
水泥工业的节能综合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2月21~24日,国家建材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建材局长会议。王燕谋局长在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建材工业是耗能大户,其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总产量的10%,万元产值能耗居全国各产业部门之首。近期在产品成本中生产能耗支出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已近50%。因此建材企业生产承受着能源紧缺的巨大压力。他还指出,建材工业节能的潜力很大,据初步估  相似文献   

10.
佛山市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贫乏,而能源消耗却非常大的城市。2006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731.49万吨标准煤,绝大部分为外购。中国每年消耗标准煤约为27亿吨,其中所消耗的石油有45%左右需要进口。为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必须认真落实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