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磁流变液的混合运动模式和双极线圈分布,从结构类型、元件材料、零件连接、工程应用等多角度考虑,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性能优良、零部件较少并适合于加工的新型车用磁流变阻尼器.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用于流体传动系统的磁流变液流动式阻尼器的设计方案,采用阻尼缸和阻尼阀并联的结构形式,阻尼阀长度不受系统气缸行程的限制.阻尼阀采用双线圈磁路设计,相对于普通阻尼器而言,该流动式阻尼器减少了导磁轴的横截面积,降低了漏磁的影响,具有体积小和结构紧凑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用于实时气动伺服系统中能够实现系统的精确定位,其实时控制的稳定性、精确性、可靠性和快速响应性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磁流变阻尼器作为磁流变技术最新应用于气压伺服结构,其动态特性是磁流变技术特性检验的重点.针对磁流变阻尼器自身以及应用环境的特点,通过采用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做出具有较高交互性操作效率的虚拟仪器系统,然后在低速运行的条件下设定系统的目标速度和起始控制点,对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在传动系统中的速度稳定性以及位置控制的高精度定位特性进行测试.系统设计中对PWM电流控制器的可能产生的误差做出高效率的处理程序设计,并在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硬件、通讯接口方面以提高数据交换效率为目的进行了规划,使得数据采集体系与虚拟仪器上位机的操作软件紧密配合,在完成对阻尼器的性能测试的同时体现出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行摩托车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选择剪切阀式作为摩托车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推导了基于平行结构的Bingham模型阻尼器阻尼力的计算表达式,设计制作了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并对其阻尼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其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正确可行的;该磁流变阻尼器有较好的可控性,能满足摩托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磁流变液的快速流变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制造减振阻尼器、制动器、离合器、抛光装置和液压阀等.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及半主动控制策略,并对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磁流变阻尼器是应用磁流变体在强磁场下的快速可逆流变特性而制造的一种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本文介绍了磁流变液的组成以及材料特点,即连续性、可逆性、频率响应时间短;从设计磁流变阻尼器的角度,阐述了磁流变阻尼器的构造特点、力学模型以及半主动控制方法;最后介绍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工程应用,总结了目前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新型可控流体磁流变液的特性,以及利用磁流变液为流体的阻尼器的阻尼特性。讨论了描述磁流变液的流变模型,即在分析现有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阻尼器结构,并对改进结构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Herschel-Bulley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磁流变液的力一速度特性;改进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可使阻尼特性得到提高;在三角波激励情况下,当速度较大时磁流变液存在剪切稀化现象;在正弦波激励情况下,磁流变液存在非线性迟滞现象.  相似文献   

8.
普通的磁流变阻尼器对外部能源依赖性强,本文设计的混合式磁流变阻尼器,通过永磁体的设计、计算分析和仿真,验证了混合磁路的有效性,使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以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磁流变液是智能材料与结构前沿领域中的一类重要的驱动材料。由于它具有响应时间短、能耗低、流变效果显著、抗杂质干扰以及温度适应性强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测试数据对Bingham阻尼力模型以及Herschel—Bulkley阻尼力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Herschel—Bulkley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座椅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总体方案.阐明了减振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进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座椅的动态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减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三维面形位相测量轮廓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物体三维面形对正弦光场的调制机理和位相测量轮廓术(PMP)基本原理,同时探讨了PMP的关键技术-相位去包裹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微机的全套应用软件,并以一个典型的复杂三维面形硬币为例,采用四步相移技术进行了实物测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实现了高精度、无接触的三维面形测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字相移条纹投影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具有高对比度和较高亮度、并有一定相差的正弦条纹,用数字投影仪将这些条纹图依次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相位移动由软件控制,这一过程即实现了数字相移投影,避免了传统相移带来的各种误差.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面形确定最优的投影条纹,使得系统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并能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证实可实现小物体面形自适应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