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非晶态Fe_5Co_(73)Si_(10)B_(12)合金薄带不同方向磁化曲线与磁致伸缩曲线随退火状态的变化规律,发现Curie温度低于晶化温度的非晶态合金经旋转磁场热处理时,可以消除由于自发磁化场所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初步分析和讨论了淬火态(制备)非晶态合金具有磁各向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弧熔炼法制备Tb_xDy_(1-x)(Fe_(0.6)Co_(0.4))_2合金(0.27≤x≤0.40),对合金的磁性和磁致伸缩性能进行研究。利用XRD、交流初始磁化率测试仪、超导量子干涉仪和标准应变测试仪,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居里温度、磁化曲线和磁致伸缩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x≤0.27时合金的易磁化方向为á100?方向,当x≥0.30时合金的易磁化方向变为〈 111〉方向;合金的居里温度随x的增加而增加;x=0.32附近时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_1有极小值,室温时合金在x=0.32附近时达到各向异性补偿;当x=0.32时饱和磁致伸缩系数达到9.57×10~(-4);随Co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各向异性补偿点向Tb含量高的方向移动。Tb_(0.32)Dy_(0.68)(Fe_(0.6)Co(0.4))_2合金具有高磁致伸缩系数和低各向异性,是一种实用的磁致伸缩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3.
官可洪  王军 《金属学报》1989,25(5):111-114
非晶态Fe_(1-x)(Si,B)_x合金的磁矩和磁致伸缩随着Si和B含量的增多而缓慢降低,而Curie温度约在25%(Si+B)含量时呈现出最大值;Si与B的含量对磁各向异性并无明显影响,但表面条纹退磁效应对磁各向异性却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实验现象可以借助电子转移和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模型得到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非晶态Fe_(90-x)Si_xZr_(10)(x=0,4,7,10)合金是用单辊急冷方法制备的,用提拉样品磁强计测量了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热磁曲线。发现每个磁性原子的平均磁矩μ和Curie温度T_c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相应的非晶态FeSiB合金相比,非晶态FeSiZr合金的μ和T_c明显偏低,认为这一反常现象是Fe-Fe原子间的反铁磁耦合的存在所致。低温下样品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较好地符合Bloch T~(3/2)定律,得到自旋波劲度系数D从x=0时的0.37meV·um~2增加到x=10时的0.538meV·um~2,计算出交换相互作用范围都是在最近邻原子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沈保根  章志英 《金属学报》1990,26(4):B261-B266
非晶态Fe_(90-x)Si_xZr_(10)(x=0,4,7,10)合金是用单辊急冷方法制备的,用提拉样品磁强计测量了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热磁曲线。发现每个磁性原子的平均磁矩μ和Curie温度T_c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相应的非晶态FeSiB合金相比,非晶态FeSiZr合金的μ和T_c明显偏低,认为这一反常现象是Fe-Fe原子间的反铁磁耦合的存在所致。低温下样品的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较好地符合Bloch T^(3/2)定律,得到自旋波劲度系数D从x=0时的0.37meV·um^2增加到x=10时的0.538meV·um^2,计算出交换相互作用范围都是在最近邻原子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Fe_(71)Ni_(10)B_(13)Si_4C_2非晶态合金在磁场退火时的反常磁各向异性变化。结果表明,在430℃磁场热处理时优先发生了表面晶化现象,导致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反常增大。磁矩取向的择优性取决于压应力引起的和磁场热处理感生的两种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Fe_(71)Ni_(10)B_(13)Si_4C_2非晶态合金在磁场退火时的反常磁各向异性变化。结果表明,在430℃磁场热处理时优先发生了表面晶化现象,导致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反常增大。磁矩取向的择优性取决于压应力引起的和磁场热处理感生的两种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8.
用RF溅射方法在不同的基片温度下制备了非晶态和晶态NdFeB溥膜合金。研究了薄膜合金的磁各向异性。在600℃溅射得到的晶态样品具有强的垂直各向异性和高的矫顽力。由非晶态晶化得到的晶态合金也呈现了较强的垂直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9.
非晶合金没有磁晶各向异性,其磁伸应力各向异性在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发现(Fe_(1-x)Co_x)_(75)Si_(15)B_(10)系列的λ_s在x=0.94处过0以后,已对不少零磁伸合金进行了研究,但关于热处理对λ_s大小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最近,作者提出了一种用冲击法通过张应力感生各向异性测量软磁薄带λ_s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装置,测量了几种零磁伸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λ_s,得到一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旋转磁场退火对非晶态合金Fe_4Co_(66)Ni_2T工_2Si_(10)B_(16),Fe_5Co_(70)Si_(15)B_(10)及Fe_(40)Ni_(40)B_(20)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用磁转矩方法测定了在不同旋转速率的磁场作用下合金中感生磁各向异性在等温退火(260—280℃)过程中的变化。实验结果指出,在旋转磁场退火过程中,原存于试样中的感生磁各向异性K_u值随退火时间单调下降,其下降曲线和磁场的旋转速率无关;而由旋转磁场退火所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在一般实际条件下,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实验结果可以成功地用本文提出的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何开元  王群  孙庭烈 《金属学报》1986,22(6):114-119
研究了旋转磁场退火对非晶态合金Fe_4Co_(66)Ni_2T工_2Si_(10)B_(16),Fe_5Co_(70)Si_(15)B_(10)及Fe_(40)Ni_(40)B_(20)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用磁转矩方法测定了在不同旋转速率的磁场作用下合金中感生磁各向异性在等温退火(260—280℃)过程中的变化。实验结果指出,在旋转磁场退火过程中,原存于试样中的感生磁各向异性K_u值随退火时间单调下降,其下降曲线和磁场的旋转速率无关;而由旋转磁场退火所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在一般实际条件下,可以忽略不计.这个实验结果可以成功地用本文提出的理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磁场和张力退火对金属玻璃Fe_(78)Si_(10)B_(12)磁导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存在磁化感生和应变感生的两种磁各向异性,二者分别具有正值和负值的各向异性常数。  相似文献   

13.
利用X射线衍射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Ni52Mn23 xSn25-x(x=0,1,2)合金的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合金为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奥氏体具有强的铁磁性,而马氏体表现为顺磁或反铁磁性.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磁场诱导马氏体相变行为.Sn含量对居里温度影响十分显著,而对马氏体相变温度影响很小.合金马氏体相变过程的温度范围很窄,约在5K以内.  相似文献   

14.
对退火Fe78Si9B13非晶合金部分晶化后的恒导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Fe78Si9B13非晶态铁基合金,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晶化相逐渐增多.在适当温度经一定的时间退火后,初始磁导率和最大磁导率均逐渐减小,磁化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即合金呈现恒导磁特性.这种特性是由于表面晶化引起的体积收缩,给内部未晶化层施加了压应力,导致内部的磁畴横向排列,使合金产生恒导磁现象.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向凝固方法制备了Ni47Mn32Ga21多晶合金,通过XRD谱和金相照片研究合金的结构,通过对合金磁化强度与温度关系、电阻与温度关系、磁化曲线和磁感生应变曲线的测量分析,研究了合金的相变、磁化特性及磁感生应变特性。结果表明:Ni47Mn32Ga21合金在室温(298K)时为四方结构马氏体相,晶格参数a=b=0.593 8 nm,c=0.553 1 nm。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Ms和终止温度Mf分别为309 K和295 K,逆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As与终止温度Af分别为306 K和319 K,居里温度TC为365 K。室温无压力下,Ni47Mn32Ga21合金有较好的双向可恢复磁感生应变,其饱和磁感生应变值达到-700×10-6。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电化学工作站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试验仪器对辊速为14.65和43.96 m/s旋淬制备的Fe_(73.5)Si_(13.5)B_9Cu_1Nb_3(C1和C2)合金条带进行了测试分析。XRD结果显示,低冷速下制备获得了非晶/纳米晶双相(C1)合金,高冷速制备的合金(C2)为非晶态。VSM结果显示,C1和C2合金均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低冷速制备的纳米晶(C1)合金相比高冷速制备的非晶态(C2)合金具有较强的磁各向异性,C1合金磁各向异性的增强是由纳米晶相的键对有序性以及纳米晶相与非晶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磁弹各向异性所致。合金的电化学测试显示,C2合金耐腐蚀性能要好于C1合金,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差异与制备过程中不同冷速所导致的合金表面组织结构和应力不均匀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Fe_(1-x)Co_x)_(78)Si_(9.5)B_(12.5)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室温下的M()ssbauer谱。得到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的磁矩从x=0时的2.1μ_B下降到x=1.0时1.2μ_B。Curie温度T_C与成分的关系可用分子场近似来描述。平均超精细场从x=0时的250kOe增加到x=0.7时的278.5kOe,然后在x=0.9时下降到262kOe。假定每个Co原子的磁矩不随成分而变化(1.2μ_B),得出每个Fe原子的磁矩μ_(Fe)随x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近饱和值2.6μ_B(x=0.9)。平均超精细场(h)_f和平均磁矩(■)可表示为:(h)_f/(■)=h_0 h_1μ_(Fe)/(■),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系数h_0和h_1的数值分别为42.5kOe和80kOe。从M()ssbauer谱得到该非晶态合金系列的磁化强度与带面夹角随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了应力-磁致伸缩各向异性能随x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Fe_(1-x)Co_x)_(78)Si_(9.5)B_(12.5)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室温下的M()ssbauer谱。得到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的磁矩从x=0时的2.1μ_B下降到x=1.0时1.2μ_B。Curie温度T_C与成分的关系可用分子场近似来描述。平均超精细场从x=0时的250kOe增加到x=0.7时的278.5kOe,然后在x=0.9时下降到262kOe。假定每个Co原子的磁矩不随成分而变化(1.2μ_B),得出每个Fe原子的磁矩μ_(Fe)随x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近饱和值2.6μ_B(x=0.9)。平均超精细场(h)_f和平均磁矩(■)可表示为:(h)_f/(■)=h_0+h_1μ_(Fe)/(■),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系数h_0和h_1的数值分别为42.5kOe和80kOe。从M()ssbauer谱得到该非晶态合金系列的磁化强度与带面夹角随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了应力-磁致伸缩各向异性能随x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1-xAlx)1.95(x=0,0.05,0.1,0.15,0.2,0.25,0.3,0.35)合金中金属Al替代Fe对晶体结构、磁致伸缩、内禀磁致伸缩、各向异性和自旋重取向的影响.结果发现,x<0.4时,Tb0.3Dy0.7(Fe1-xAlx)1.95完全保持MgCl2立方Laves相结构,晶格常数a随Al含量x的增加而增大.磁致伸缩测量发现,随着替代量x的增多磁致伸缩减小,x>0.15时超磁致伸缩效应消失;x<0.15时磁致伸缩在低场下(H≤40kA/m)有小幅增加,高场下迅速减小,而且易趋于饱和,说明添加少量Al有助于减小磁晶各向异性.内禀磁致伸缩λ111随[111]替代量x的增加大幅度降低.穆斯堡尔效应表明,Tb0.3Dy0.7(Fe1-xAlx)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随成份和温度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即自旋重取向.室温下,当x=0.15时,Tb0.3Dy0.7(Fe1-xAlx)1.95合金中出现了少量非磁性相;x>0.15时,合金完全呈顺磁性.  相似文献   

20.
徐祖雄  马如璋 《金属学报》1988,24(1):141-143
急冷法制备的非晶软磁材料的实用磁性与其磁各向异性和磁矩取向分布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急冷状态的过渡金属-类金属非晶合金薄带里的磁畴结构和磁矩取向主要取决于淬火急冷内应力。Becker通过磁化测量发现,表面层去除和厚度减薄对急冷内应力系统没有影响。Takahashi等的磁转矩研究表明,急冷态非晶薄带2个表面附近的磁各向异性最大。对急冷态非晶薄带的Moss-bauer研究表明,磁矩取向主要分布在薄带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