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依据单井可采储量可进行油田年度新钻井增加可采储量计算,是实现可采储量精细化管理和年度投资效益客观评价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研究单井可采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为建立年度新钻单井可采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单井可采储量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应用综合分类法可将单井可采储量的影响因素归为5类:油藏类型、开发方式、开发新老区域和井型、初始产量和初始含水率.理论推导出的单井可采储量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初始产量和初始含水率这2个开发指标上,单井可采储量随初始产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初始产量较低时,增大速度较快,在初始产量较高时,增大速度变缓;单井可采储量随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在含水率小于60%条件下,减小速度较快;在含水率高于60%条件下,减小速度变缓.  相似文献   

2.
针对以往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方法在油藏特高含水期应用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以胜利油区40个开发后期中高渗透水驱砂岩油藏单元为样本,建立了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呈指数关系,并且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逐渐减小;但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的形态各不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流动系数、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过程中地层能量的保持状况.基于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在不同油价、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计算图版,依据该图版和所建立的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可对特高含水期油藏井网加密潜力进行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5单元在油价为80美元/bbl时,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为0.57×104 t,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20口/km2.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过程中,可采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综合调整和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统计结果,研究了水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单井可采储量多因素定量预测模型通式.基于实际样本建立了4个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模型,包括基于油藏静态参数的定量预测模型、基于油藏静态参数与初始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4.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是评价滩坝砂油藏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由于未动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压裂方式等特征,难以应用常规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典型区块静、动态数据,建立直井分层压裂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历史拟合确定启动压力梯度及压敏效应表征公式中的系数,并分析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油藏参数和开发参数对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影响,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力系数、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孔隙度、压裂缝长、集中度和黏度;通过多元回归方式建立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主控因素之间的计算公式,经与实际生产井数据对比,相对误差为4.58%,说明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矿场要求。进一步建立直井体积压裂、水平井多段压裂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油藏参数之间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为评价滩坝砂油藏动用潜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法等动态方法测算可采储量时,存在时间滞后性,难以及时反映调整井所增加的可采储量。通过利用油井单井生产动态指标,应用油藏工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理论和矿场2方面对单井可采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产油量和递减率是影响单井可采储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确定递减率的主控因素为油藏类型、单井控制储量、初始含水率、单井产液量以及产液量随含水率变化的程度等,构建主控因素与递减率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19种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模型。这些模型涵盖了水驱、稠油热采等开发方式,中高渗透、低渗透等油藏类型,直井和水平井2种井型。应用实例表明,根据新钻井的初始产油量等生产动态指标,能快速、简便地预测单井增加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6.
从神泉油田基本情况和开发现状入手,分析了侏罗系油藏剩余可采储量和井网密度状况;计算了新钻井所要求的单井最小经济可采储量,并建立了单井小最经济可采储量与油价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油价下的最优井网密度以及对应的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得出了经济可采储量合理区域。当前情况下在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新钻开发井虽然经济上是可行的,但并不是最优选择。对已开发油田调整加密钻井的经济可行性提出了新的技术思路,对油田开发调整、投资有效分配及合理途径的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胜利油田不同油藏类型、开采方式、开发阶段单井控制经济可采储量规律的不同,因此结合胜利油田近几年开发形势的变化及开发规律,建立了单井控制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定量分析初产、递减率、单井开发投资、油价、桶油成本、操作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构成比例等变化幅度分别为±5%、±10%、±15%、±20%时,对单井控制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程度,对吨油折耗的影响程度,对评价期内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期利润总额与初产、油价是正相关关系,与递减率、桶油操作成本、成本结构、单井开发投资是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可采储量是决定油气田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影响单井可采储量的因素非常多,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形成复杂的关系.综合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正交试验设计、灰色关联以及层次分析等方法,对水驱油藏单井可采储量各因素的定量权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单井可采储量物质基础的因素权重最大,包括井距和有效厚度;其次是与单井可采储量关联关系较大的开发动态因素,包括初始产油量、初始含水率与开发时机;最后是影响水驱开发采收率的因素,包括非均质性等级、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原油粘度和渗透率等.单井可采储量影响因素权重定量研究为单井可采储量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致密油藏储层致密、大面积含油、局部“甜点”富集、油水分布复杂以及后期工程改造带来的储层复杂性,决定了其单井开发动态与可采储量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较强的不确定性,很难用常规的储量评估方法得出合理的确定性认识。通过引入北美对非常规页岩油气藏储量的评估方法,采用已开发井确定单井储量,再用已开发井储量的概率分布特征来表征区块或者油气藏的储量。对红河油田长8致密特低渗油藏进行了研究,跟踪单井的初期生产动态和产量递减特征,分析可采储量与地质特征、含油性和初期生产动态的相关性,来寻找影响可采储量估算的关键因素。用P10/P90值来判断数据的不确定性,其值在3~8,可获得90%的置信度所需最小的样本量;该值如大于10,说明油藏具有地质、工程改造的复杂性和不同区块的差异性。通过不确定性法建立了关键影响参数和单井可采储量的概率分布,实现了单井可采储量的快速评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行业标准中所列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的筛选结果,推导出了单井新增可采储量和单井控制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井新增可采储量与单井控制储量的平方成正比。对关系式系数进行了讨论,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动态资料或类比驱油效率与单储系数的比值确定系数值,从而得到了考虑动态影响的关系式。典型油田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关系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作为评价油田经济合理单井控制储量和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老油区经济极限单井可采储量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宇 《新疆石油地质》1997,18(4):385-388
从分析影响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因素入手,结合经济指标,提出了经济极限单井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对新疆油田6个稠、稀油加密调整区块进行了计算,并作了平均井深、经营成本对经济极限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将Arps递减曲线与技术经济学原理相结合,研究了加密井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下限的计算方法,在考虑投产年的计产时间与评价期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投资净现值法,推导了不同经济条件下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下限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与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下限的关系,建立了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下限与单井投资、油价、成本、开采时间、递减率及投产年计产时间的定量关系,可为单井个性化加密可行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Logistic模型的改进及在油藏可采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油气藏未来的经济可采储量,依据油气藏随开发必然要经历产量递减和生产收支平衡的实际。利用Logistic模型中技术可采储量、产量与时间的相互关系,经推导和改进后,再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的废弃产油量,预测油气藏的有效生产时间及其经济可呆储量。实践证实,改进后的Logistic模型预测结果更符合油气藏的生产实际,能为油气藏的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G油田XX井区非均质油藏参数变化难于适应剩余油分布富集描述的问题,利用单井控制计算储量,将油层有效厚度、物性和原油性质接近的油砂层控制在一个单井计算单元内,考虑非均质油砂层参数平面和纵向上的差异及其油气采出量,计算出了各油砂层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利用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分析单井剩余可采储量和剩余油分布图表,阐明了剩余油平面和剖面分布富集井区、层位及其相应位置和形态,提供了目的层段剩余油挖潜规模、范围及其具体井位和富集量,为剩余油挖潜和高效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加深,加密井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年变差,已开发老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成为油田开发决策的关键指标。在传统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胜利油区15个典型开发单元不同阶段加密井平均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井网密度与阶段平均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关系,并结合单井控制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的政策界限研究,提出了已开发老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的新方法。应用新方法计算了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胜坨油田二区沙一段油藏不同油价下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结果表明,在高油价下具有一定的加密潜力,并且随着油价的升高,井网加密的潜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板桥凝析气藏丰富的矿场资料,对凝析气井的停喷压力、停喷产量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归纳出适用性较强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对凝析气井(藏)废弃产量、废弃压力进行预测,进而较准确地预测凝析气藏油气的可采储量,为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储量管理及制定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孙科  刘慧卿  王腾  张红玲  谢建勇 《石油学报》2020,41(10):1238-1247
由于致密油藏的地质特征、渗流特征、开发特征及生产特征均有别于常规油藏,因此亟待建立适应于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开发的生产动态分析及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以致密油藏压裂后的衰竭生产特征为基础,根据油藏工程基本理论,应用物质平衡与动态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简便且广泛适用的致密油藏压裂后衰竭开采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井最小含水率一定的条件下,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变化有关。通过绘制关系图版,发现投产初期含水率降低速度较快,随着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不断上升,含水率下降速度逐渐减缓,且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及含水率均随最小含水率的减小而降低。当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1时,生产井含水率降至最小含水率。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X区块的12口致密油井为例,应用该方法分别预测了单井可采储量,计算了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并通过对比其中2口生产井的理论图版曲线与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此外,基于提出的理论与方法,预测了2口实例井的生产动态,并分别得到了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生产动态关系曲线,用以评估油井当前生产状态并预测生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孙科  刘慧卿  王腾  张红玲  谢建勇 《石油学报》2021,41(10):1238-1247
由于致密油藏的地质特征、渗流特征、开发特征及生产特征均有别于常规油藏,因此亟待建立适应于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开发的生产动态分析及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以致密油藏压裂后的衰竭生产特征为基础,根据油藏工程基本理论,应用物质平衡与动态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简便且广泛适用的致密油藏压裂后衰竭开采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井最小含水率一定的条件下,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变化有关。通过绘制关系图版,发现投产初期含水率降低速度较快,随着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不断上升,含水率下降速度逐渐减缓,且单井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及含水率均随最小含水率的减小而降低。当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1时,生产井含水率降至最小含水率。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X区块的12口致密油井为例,应用该方法分别预测了单井可采储量,计算了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并通过对比其中2口生产井的理论图版曲线与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此外,基于提出的理论与方法,预测了2口实例井的生产动态,并分别得到了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生产动态关系曲线,用以评估油井当前生产状态并预测生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