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3块纯棉白坯织物进行了调湿和放湿测试,得出了4组放湿曲线.通过对4组放湿曲线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了织物紧度、经纬纱线密度以及织物组织与织物放湿性能的关系.其中织物紧度对放湿性影响最为显著;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以及经纬向紧度差异也影响到织物放湿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测试织物组织、密度对织物缩水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浮长线越长的组织缩水率越大。原料、组织相同,经密增加,织物经纬向缩水都有增加。在同一块样品中,纬向密度大于经向密度的时候,则纬向缩水率大于经向缩水率;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则经向缩水率大于纬向缩水率。  相似文献   

3.
试织36种规格的间位芳纶织物,分析包括织物紧度、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织物平方米质量、织物厚度在内的各结构参数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经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综合平衡法得到阻燃性最优织物的结构参数为29.5tex×2,299×158根/10cm,8/3经面缎纹织物;随着织物紧度、纱线线密度、平方米质量的增加,织物的阻燃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组织结构对织物阻燃性影响最大,纱线线密度影响居中,织物紧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设定织物结构中影响织物透气性的5个因素,分别为平均浮长、浮长方差、总紧度、经纬紧度比、纱线号数,运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文中得出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含不锈钢纤维抗电磁辐射织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含不锈钢纤维织物的电磁屏蔽原理,研究分析织物中不锈钢纤维的含量和分布方式、不锈钢纤维的纱线结构以及织物的紧度等因素对织物电磁屏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中不锈钢纤维含量越高,织物的屏蔽效能越强;在不锈钢纤维含量相当的情况下,使用不锈钢纤维包芯纱的织物电磁屏蔽效能优于使用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的织物;织物经纬向都含不锈钢纤维的屏蔽效果优于单方向含不锈钢纤维的织物;在不锈钢纤维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紧度越大,电磁屏蔽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织物结构对织物透气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设定织物结构中影响织物透气性的5个因素,分别为平均浮长,浮长方差、总紧度、经纬度比、纱线号数,运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文中得出各因素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规律 。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触媒纤维纱线与涤纶长丝以不同比例和不同组织结构进行纬向嵌织制得织物样品,通过KES风格测试仪在标准环境中测得试样的16项力学性能,由风格计算公式获得各组试样基本风格值,将纯涤纶织物与所设计的各嵌织比例及各组织结构的试样进行织物基本风格值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涤纶织物相比,嵌织入光触媒纤维纱线的织物柔软度增强,且随光触媒纤维的比例增加而增强;但织物的爽滑度、平展度受光触媒纤维比例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织物的各项风格值,试样中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物较适合用做夏季衬衫面料,为使丰满度适合夏季服用光触媒纤维嵌织比需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触媒纤维纱线与涤纶长丝以不同比例和不同组织结构进行纬向嵌织制得织物样品,通过KES风格测试仪在标准环境中测得试样的16项力学性能,由风格计算公式获得各组试样基本风格值,将纯涤纶织物与所设计的各嵌织比例及各组织结构的试样进行织物基本风格值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涤纶织物相比,嵌织入光触媒纤维纱线的织物柔软度增强,且随光触媒纤维的比例增加而增强;但织物的爽滑度、平展度受光触媒纤维比例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织物的各项风格值,试样中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物较适合用做夏季衬衫面料,为使丰满度适合夏季服用光触媒纤维嵌织比需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织物透气性作为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利用Hagen-Poiseuille定律推导了机织物结构参数与透气率的关系式,通过对30种纯棉机织物结构及透气率的测试,分析织物理论透气率、紧度及厚度与实测透气率的相关性,并得到织物实测透气率与理论透气率及紧度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织物的透气性与织物密度、纱线直径及厚度有关;在织物两侧压差较小的情况下,气体流经织物主要以层流运动为主;通过织物理论透气率及紧度得到的织物透气率回归方程,其计算值与织物实测透气率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常见的服用织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织物基本参数对其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厚度、紧度、面密度、经密、纬密、纱线直径、纱线线密度、孔隙率等织物基本参数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了厚度因子和紧度因子2个主因子.厚度因子反映织物厚度、纱线粗细等相关信息;紧度因子反映织物紧密程度、孔隙多少等相关信息.随后分析了各主因子和主因子的综合得分与织物电磁屏蔽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随厚度因子增大而增大,随紧度因子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织物的屏蔽效能随主因子综合得分值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接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机织物延伸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延伸性能与各因素之间的解析关系.以假设分析为出发点,建立了平纹机织物结构的微元理论模型并进行数理分析,得出了纱线细度、弹性、体积质量、织物的紧度等因素与机织物延伸性之间的数理关系.对平纹机织物的延伸性及延伸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对比预测值与实测值,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数据确定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的纬编针织物的屏蔽效能,分析了不锈钢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网孔大小和编织度目对针织物屏蔽效能的影响,测试了纱线的毛羽频数分布和纱线回潮率。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和网孔大小对针织物屏蔽效果影响较大;不同组织结构织物其度目影响程度不同;纱线具有较好的可织性,织物吸湿舒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甲醛2D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测试织物处理前后的拉伸性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及织物经纬密度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抗皱整理,织物的经纬向拉伸强力均有所降低,并随着树脂浓度和烘焙温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使得经向强力保留率小于纬向强力保留率,经向的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纬向的断裂伸长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的圆柱成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的结构和性能特点,进行了该织物的圆柱成型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描述圆柱成型的特点及规律,研究圆柱成型过程中的纱线滑移现象.研究确认:织物45°方向上衬经衬纬纱交叉点处的夹角随成型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呈非线性变化趋势;织物达到成型极限时,圆柱的高度/直径比与直径呈线性关系,直径小的圆柱其织物成型的相对极限高度要高一些;织物的剪切变形极限角约为25°.  相似文献   

15.
织物几何结构与织物织缩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织物结构相与织物的紧度关系理论中增加了八枚缎纹组织,完善了常用组织的结构相参数。织物结构相变化与织物紧度的变化存在至相效应迟钝,在织物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组织和紧度,以便于实际生产。织物结构相与织物织造缩率的变化接近线性变化,无至相效应迟钝。所有组织织物的织缩率都在以平纹组织织物的织缩率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提供了织物织缩率与织物组织在织物设计中选择的依据,也是联合组织各组织部分密度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织物的组织外观效应出发,选择以涤棉混纺纱和涤纶长丝为原料的不同结构和紧度的经二重及表里结接组织织物共12块,测定织物光泽性,并结合主观透光实验结果分析织物组织和结构对遮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纬密度、纱线浮长、织物颜色及织物孔隙率等因素对织物光泽度、吸光性、透光性影响显著,进而影响织物的遮光性能.表里接结组织比经二重组织对光线具有更强的阻隔性,可有效防止光线透射.  相似文献   

17.
采用Kevlar纤维作为原料,改变并织丙纶参数,试制14种平纹织物,以剪切增稠液体(STF)修饰织物,按照一定的复合工艺制备STF-Kevlar织物复合材料;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织物进行交织阻力测试,借助气控高速发射装置测试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探讨不同的丙纶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evlar织物中丙纶线密度的增加,加强纱线间的结合,织物交织阻力增大,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变优;织物交织阻力与并织丙纶根数呈线性关系,纱线结合度高的区域扩大,复合材料防弹性能加强;织物中丙纶分布较密,复合材料在单位面积上吸收的能量较多。  相似文献   

18.
竹/丝交织物设计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充分发挥纤维的性能优势及获得优异的织物服用性能出发,重点对纱线、织物结构及性能进行设计,选择桑蚕丝做经纱、竹浆纤维做纬纱,生产平纹、1/3破斜纹、5/3经面缎纹织物,并与纯桑蚕丝、纯竹浆纤维织物进行性能测试比较,可知竹/丝交织物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设计生产6款织物,对其透气率、透湿量、经向毛细效应、纬向毛细效应、动态悬垂系数和静态悬垂系数进行测试。然后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动态悬垂系数的主次顺序为:透气率、经向毛细效应、纬向毛细效应和透湿量;影响静态悬垂系数的主次顺序为:透气率、经向毛细效应、纬向毛细效应和透湿量;透气率与悬垂系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苎麻 /Coolnice吸湿纤维Sirofil纱与交捻纱纱线及织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 ,利用纱条加捻理论对Sirofil纱及交捻纱成纱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造成Sirofil纱及交捻纱纱线性能和织物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在纱条合股加捻时长丝束与短纤纱条的性质差异和张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