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讨论了PWM方式Boost变换器,提出了一种能提高功率因数的DC/DC变换器—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功率因数校正器通过输出电流的控制提高了功率因数,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变换器的效率,利用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详细分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装置中常用的几种Boost变换器的损耗来源,并对这几种变换器的损耗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软开关技术的Boost变换器的损耗明显减少。与采用实验方法分析电路性能相比,计算机仿真分析具有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度高、可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能够得出与实验分析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全桥变换器在传统控制模式下对噪声过于敏感、抗干扰能力较差的弊端,提出了一种采用仿电流控制技术的移相全桥变换器.通过重构电流信号实现电流模式控制,可以避免环境因素对电流信号的干扰,增强电路的稳定性.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仿电流控制技术应用在移相全桥变换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Buck变换器,应用小信号分析法推导出变换器的模型,建立了Buck型变换器闭环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稳态、动态性能分析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小信号分析法对于建立复杂电力电子变换器的频域模型并进行系统分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Z源BOOST变换器在输入电压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变换器仿真研究.在变换器中加入分段比例调节控制策略,使系统成为自适应调节的闭环控制系统,采用Matlab软件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6.
基于SIMULINK的Cuk PWM Dc—Dc变换器的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CukPWMDe-De变换器的建模方法,推导出CukPWM变换器的非线性状态变量方程,并据此得到了Cuk变换器的Simulink模型,给出了CukPWM变换器的开环仿真曲线,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正确,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矩阵变换器的虚拟交一直一交调制策略,并与电犀型双PWM变换器进行了比较,对二者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矩阵变换器的虚拟交一直一交调制实质就是电压型双PWM变换器控制目标的一体化实现,仿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单相矩阵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拓扑结构,建立Simulink仿真分析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相矩阵交-交变换器具有输出频率和电压连续可调、输入输出电流较接近正弦波、但输出电压波形存在畸变等特点.单相矩阵变换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型LED驱动电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LED驱动电路功率因数和效率低的问题,论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SEPIC变换器.它是一种升降压型变换器,具有校正功率因数,效率高,能简化外围电路等特点.最后用Pspice软件对其驱动电路进行仿真,证明SEPIC变换器可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并提高了电路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恒功率变换器理论分析复杂,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C谐振的恒功率调节Buck变换器.该变换器结构简单,开关器件以及二极管均实现了软开关,拥有较高的效率;同时具有恒功率调节的功能,对短路故障的抑制能力较强.首先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各工作过程时等效电路,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实现软开关的关键器件参数的约束方程,得出了恒功率调节的方式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变换器结构所拥有的诸多优点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轨道交通节能改造的需求,为克服双向DC/DC变换器增益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该变换器利用了一个耦合电感作为双向磁性开关来控制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提高变换器的增益.分析了影响该变换器增益的因素,推导了该变换器的增益公式,并通过Matlab仿真和制作一台50W的样机进行了原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变换器工作在Boost状态(功率25W)时增益达到8倍,Buck状态(功率42W)时为0.2倍的增益.因此该电路拓扑可应用于高增益的场合.  相似文献   

12.
A comprehensive predictive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the neutral-point balancing control of back-to-back three-level converters. The phase currents at both sides and the DC-link capacitor voltages were measur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neutral-point current. A quality function was found to balance the neutral-point, and a metabolic on-times distribution factor was used as a predicator to minimize the quality function at each switching stat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oduces smaller ripples in tested signals compared with the established one, namely, 9.15% less in a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 of line-to-line voltage, 1.08% less in the THD of phase current, and 0.9 V less in the ripple of the neutral-point voltage.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harmonics of the line-to-line voltage and the phase current in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improved by 10 d B and 6 d B, respectively, and the ripple of neutral-point voltage is halved compared to the established one.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三明钢铁厂高炉探尺为例,分析了高炉探尺传动系统特点和工作进程,给出采用西门子全数字交流装置的参数设计方法和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物理层的光纤收发器远程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层的光纤收发器远程管理方法,通过控制单片机I/O管腿电平的高低变化,实现了光线收发器的远程差错检测和指示,提高了网络维护的效率,增加了设备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饮钢80t转炉冶炼重轨从低碳出钢到高碳出钢的工艺流程,并得到了出钢碳含量与[H],[O]关系图以及出钢温度与[H]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16.
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系统及换流阀的接线方式、换流阀与换流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交流滤波器的接入系统方式、直流开关场的接线以及背靠背换流站特殊的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新型零电压转换(Zero Voltage Transition,简称ZVT)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ed,简称PWM)Buck变换器,该Buck变换器能在整个周期范围内实现主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辅助开关管的零电流开关(ZCS)和所有无源功率器件的零电压开关(ZVS);相对于硬开关Buck变换器,该新型Buck变换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的电压电流应力都很小.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电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便携式通信设备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和效率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步整流模式的BOOST型DC-DC变换器电路,以提高芯片的转换效率。该设计采用CSMC(Centr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0.5μm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并利用0.5μm双层多晶硅三层金属的CMOS工艺实现了电路的版图绘制。仿真结果证明,变换器能稳定输出电压,并具有较小的电压纹波和较高的转换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功率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高压变流器的结构、控制系统、保护系统的研究,设计出一套7.5 MVA的基于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的高压三电平中点箝位(NPC)变流器.通过对几种常见的三电平NPC变流器的拓扑结构进行研究,选取了采用分散的缓冲吸收电路的结构方式.控制系统采用基于VME总线的VMIC核心系统,利用信号数字处理(DSP)控制板生成三电平电压空间矢量PWM调制脉冲.保护系统可以对变流器运行中的过压、过流等各种故障采取快速有效的保护措施.在变流器系统的性能试验中,最大直流母线电压达到5 000 V ,最大输出电流达到2 500 A.试验结果表明,该变流器达到了7.5 MVA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HVDC-light和HVDC-plus两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基本原理,从换流器的谐波、桥臂控制、桥臂设计三方面对两种技术路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VDC-light的桥臂控制相对简便,在实现相同容量传输时,所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数量更少;HVDC-plus换流器电压谐波含量较低,一般不需要配置专门的滤波器,电磁辐射较低,桥臂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