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诸广山成矿区铀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诸广山成矿区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区内典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该区铀矿床成矿模式,指出成矿地质流体是上地幔热流体对富铀的前寒武纪基底、印支期、燕山期富铀花岗岩体交代、萃取作用的产物。成矿铀源来源于前寒武纪富铀基底和印支期、燕山早期富铀花岗岩体,成矿作用受统一的晚中生代伸展构造—深源岩浆热液流体演化机制控制,形成了内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微脉浸染型、硅化碎裂花岗岩脉型铀矿床和外带构造角砾岩脉型铀矿床等3种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芬兰西南部Kutemajrvi金碲化物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与变质岩、侵入体、褶皱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矿床热液蚀变和金、碲矿化的矿石矿物、结构构造、蚀变及矿物共生组合等矿化特征;应用了包裹体等方法,对成矿热液流体的演化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钾质碱性岩岩浆期后从早期交代作用到最晚期表生作用过程中放射性元素的性状。作者以钾质火山岩系中分布最广的侵入岩-霞石正长岩为例,对其未蚀变和经过热液蚀变的岩石中铀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霞石正长岩中铀平均含量为10.3 ppm,钍为20.3ppm,其中有一部份铀以易汲取的形式存在,这一部份铀在岩浆期后和表生作用时可发生相当大规模的再分布。诱发裂变径迹研究证实,霞石正长岩中的副矿物(榍石、锆石、磷灰石、褐帘石等)和造岩矿物黑榴石是铀的主要富集体。在岩浆期后阶段,霞石正长岩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蚀变顺序为钾交代、钠交代、钠-钙交代、酸性淋滤阶段(白霞石化或白云母化)和表生风化  相似文献   

4.
晚中生代Tuluknev破火山口铀矿床位于中亚内陆构造区,亚碱性和酸性火山作用在该区广泛分布。破火山口内,低温、中酸性交代蚀变作用广泛发育。矿前蚀变类型及其分带的分布受破火山口内部断块构造控制。蚀变云母和碳酸盐中的O、H、C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热液组分中岩浆流体的从属作用。  相似文献   

5.
米丘林铀矿床是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受构造-岩性和蚀变分带特征控制的典型钠交代型大型铀矿床。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乌克兰米丘林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蚀变作用及分带特征,对米丘林矿床的成矿蚀变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米丘林矿床主要发育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和钾质花岗岩两种岩石;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表现出广泛的岩石退变质作用,如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沿断裂还发育有大规模、强烈的钠交代作用;铀矿化与钠交代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带的断裂带中,由沿断裂活动的流体交代片麻岩、花岗岩、糜棱岩和碎裂岩而形成,铀矿体主要产于钠交代岩体中。因此,钠交代岩控制着该类型铀的成矿作用,它的分布特征决定着铀矿体的规模大小,并对铀的成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法国贝尔纳尔丹花岗岩型铀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等矿化特征基础上,对矿床的蚀变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该矿床含矿围岩分别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G型)和中-粗粒过铝质二云母浅色花岗岩(L型),其中L型花岗岩为含矿围岩。矿床中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较多,最典型的当属由富18 O流体进入花岗岩裂隙形成的变正长岩化蚀变,使花岗岩更为碎裂,增加了成矿空间并在之后的流体作用下发生再次蚀变,形成伊利石-蒙脱石并吸附了铀石,伊利石化-蒙脱石化越强烈,铀矿化程度越高。铀矿化是两次蚀变的产物,矿体的形态不仅受变正长岩中形成的裂隙构造所控制,同时矿化还受流经变正长岩的流体和表生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华阳川U-Nb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小秦岭地区,矿床内可见含独居石、磷灰石、贝塔石、褐帘石脉体及旁侧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为探讨矿化蚀变特征,对矿脉、矿旁蚀变带岩石、近矿蚀变带岩石以及围岩的结构构造、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围岩→近矿蚀变带→矿旁蚀变带,石英、斜长石含量逐步减少,微斜长石含量显著增多,微斜长石的存在使得蚀变岩石显现红色,并可作为寻找U-Nb矿体以及判别蚀变程度的标尺;细小黑云母、微斜长石沿裂隙或粒间贯入碎裂围岩中,证明存在碱性流体,同时微斜长石交代石英和斜长石说明存在碱交代作用,微斜长石、黑云母化可作为U-Nb矿化的寻找标志;稀土元素配分图、微量元素蛛网图以及差异明显的δEu、(U/Th)_N均表明矿液和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知辉绿岩中铀矿床主要分布在贵东岩体东部的下庄矿田,这类铀矿床受控于近东西向的辉绿岩带与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的交叉部位,被称为交点型铀矿床。交点式矿床不仅品位高,且储量占该矿田的一半。因此,研究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分带,不仅对老矿区扩大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为找寻富铀矿提供重要的识别标志。在研究辉绿岩产出地质环境、岩石学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辉绿岩中铀矿床产出特征、矿床侧缘蚀变分带和空间结构,阐明了蚀变分带在找矿中的作用。将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类型划分为8类,总结了这些蚀变类型的侧缘蚀变分带模型和666矿床辉绿岩中铀矿床蚀变在垂向上为叠套的漏斗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东外贝加尔地区的图鲁库伊破火山口属于富氟和亲石元素(U、Mo、Li、Be、Sn和W)的高硅亚碱性岩浆喷发时形成的火山构造,其中集中着斯特列措夫矿田的许多铀矿床。这种破火山口是遭受拉张和裂谷作用形成的陆内活化区典型的构造。从共结熔浆中析出的流体的性质能够决定交代矿化和脉状矿化的特点——缺乏超酸型交代岩以及矿田的某些矿床上细脉-交代钠长石化广泛发育等。 已经查明四种类型的矿前交代岩:石英-碳酸盐-水云母交代岩,石英-碳酸盐-绢云母(接近黄铁绢英岩的)交代岩,石英-碳酸盐-高岭石交代岩以及蒙脱石和沸石-蒙脱石交代岩,还有矿后泥化交代岩。发现矿前交代岩的分布与破火山口火山断块构造有关。在其最隆起(和富矿)的东部火山断块中,水云母交代岩和黄铁绢英岩发育,在较下凹的中央火山断块和局部地在西部火山断块中——泥化岩石发育,其分布与火山颈相酸性火山岩相吻合。最晚的矿后泥化岩石分布普遍,它们与破火山口的内部构造无关。  相似文献   

11.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我国华南近20个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其中包括矿体形态、围岩蚀变、矿石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化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可形成于花岗岩体内(内带型)或花岗岩体外(外带型),矿体形态可各异,主要受构造破碎带、地层层间破碎带、基性岩脉等形态的控制。矿石的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外带型铀矿床的矿石成分较内带型铀矿床的复杂。该类型铀矿床中大多数矿物的粒度较细小,胶状、偏胶状结构发育。矿石结构构造以细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这些均反映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低温、快速、浅矿源特征。矿床围岩的热液蚀变种类较多,但是蚀变程度大多较弱,铀矿化仅出现于面型热液蚀变区的某些部位,围岩的线型热液蚀变较强烈的地段常是富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较大的面型围岩蚀变是在华南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发现了研究区存在3个与已知铀矿区油气还原蚀变遥感异常相类似的遥感蚀变异常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ASTER数据在短波红外的多波段优势,对增强的各个遥感蚀变异常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地质含义讨论,排除了非蚀变作用产生的遥感蚀变假异常,明确了与铀矿找矿密切相关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为铀矿区外围的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喀什凹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含铀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发生过5次重大构造事件,对该地区中—下侏罗统铀矿成矿及保矿具有重要意义,即晚三叠世有利的构造背景,早—中侏罗世有利的构造-沉积环境形成的有利岩性-岩相建造,晚侏罗世构造掀斜与古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白垩纪—古近纪的保矿作用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破坏与局部层间氧化带的形成与叠加,从而很可能在中—下侏罗统中形成一定规模受层间氧化带控制的砂岩型铀矿床。指出主要找矿靶区为库孜贡苏断陷以西的南天山山前,同时还有托云盆地。  相似文献   

14.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形成机理及其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位于中国西部喀什凹陷与油气次生还原有关的铀矿床。从地球化学角度分析铀矿化特征、成矿作用和形成机理,认为本矿床的形成和下白垩统地化分带现象主要是由油气中的CH4等还原介质引起的,同时,液态石油和地沥青还原作用以及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尝试解释成矿阶段,总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菖蒲盆地基底、盖层及构造地质特征,认为该盆地是典型的双峰式火山盆地,与白面石产铀火山盆地相似。通过对菖蒲盆地区域地质条件、铀源、构造、热液蚀变、铀矿化显示、保矿条件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火山盆地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指出白面石式火山热盖型铀矿为该地区下一步主要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16.
断裂构造在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中既是地下水的补给区,也是地下水的排泄区。在伊犁盆地南缘511矿床内扎河断裂还具有阻挡作用,造成了断裂两侧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通过对511矿床扎河断层东、西两盘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及地下水动力场的对比,认为扎河断裂是造成511矿床在断裂东、西两盘铀成矿规模和铀矿体形态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影响砂岩渗透性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砂岩层内的早期成岩作用(压实、压溶、胶结和交代作用)使孔隙度和渗透性降低。自生高岭石胶结可保留粒间微孔隙,对渗透性影响较小,甚至可增强渗透性。中后期成岩作用下,有机质成熟直至生烃以及产生的酸性水发生溶蚀形成了次生孔隙,可使砂岩渗透性大大增强,是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有利前提条件。后生改造期层间氧化蚀变和油气还原低温热液蚀变也生成了次生孔隙,最终决定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后的渗透性,它是地浸利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直罗组中砂岩型铀矿化与油气改造作用关系密切。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流体空间展布规律、油气流体对砂体的后生蚀变改造作用,探讨了油气活动期次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对铀成矿规律认识与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