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电站系统工程》2016,(4):63-64
以电厂全寿期数字化设计与服务为目标,利用先进三维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化大型火力发电厂。完成了设计布置优化、管理理念更新、设计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确立以及先进设计手段提出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各专业协同并建立了适应全面数字化三维设计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虚拟电厂内外层协调运行,提出了考虑资源特性的虚拟电厂“双层-三阶段”运行策略设计方法。首先,设计了虚拟电厂的运行框架,分析了虚拟电厂各类资源特性,构建了合作博弈定价模型;其次,将虚拟电厂划分为电厂型虚拟电厂与负荷型虚拟电厂,分别设计了内层和外层运行策略;最后,结合算例分析表明了通过虚拟电厂内外层协同优化能够降低虚拟电厂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软件技术建立电气开关柜数字化三维产品库及虚拟装配,解决国内电气开关企业因设计工具落后而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与市场要求所致的矛盾。并着重介绍电气开关柜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原理与虚拟装配应用。  相似文献   

4.
电厂三维设计系统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三维设计系统打破了传统的二维设计概念,是CAD技术在设计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应用.该系统引入电厂三维设计在国内仅处在起步阶段,针对三维设计系统在电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引进和开展电厂三维设计系统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概述PDMS(工厂设计管理系统)三维设计的优势,简单介绍电厂化学专业使用三维设计软件的现状。针对三维设计对传统的设计流程进行优化,打破原来按区域划分施工图卷册的习惯,改为按系统划分。该优化使得管道均为由设备接口到设备接口,不存在中间断开的情况,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管道接口,避免管道接口误差,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虚拟设计的概念越来越被工程技术界所运用,有关其相关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虚拟设计概念特点及价值和几年来将虚拟设计逐步运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的研发、工程设计中的多个应用实例,着重从三维实体仿真、装配仿真、运动仿真、模拟分析和优化、虚拟制造、模拟试验几个方面,阐述一下有关虚拟设计的技术关键及应用,展示了虚拟设计技术在提高企业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虚拟设计的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三维工厂设计系统在电力设计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明  何莹 《广东电力》2002,15(4):39-41,44
三维工厂设计系统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面工厂设计系统,结合岭澳核电站设计项目,通过与传统的设计模式相比较,归纳了三维工厂设计技术产生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一套采用三维工厂设计系统进行电厂设计以及设计过程管理与控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厂三维设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宣威电厂五期扩建工程设计中,应用三维模型制作、动画漫游及后期多媒体合成等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电厂由于其在电厂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管理中逐渐凸显优势,因而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如何打造数字化电厂,已经成为各方研究和探讨的议题。结合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在数字化电厂建设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从协同设计技术以及三维设计技术2 方面加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电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虚拟设计的概念越来越被工程技术界所运用,有关其相关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虚拟设计概念特点及价值和几年来将虚拟设计逐步运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的研发、工程设计中的多个应用实例,着重从三维实体、装配仿真、运动仿真、模拟分析和优化、虚拟制造、模拟试验几个方面,阐述了一下有关虚拟设计技术在提高企业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虚拟设计的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三维设计技术应用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可 《电力建设》2003,24(5):4-0
三维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 ,数据库共享 ,使得设计、采购、工程施工、工程费用控制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实现了全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有一部分设计院引进了三维设计软件 ,但还没有把三维设计的方法真正贯穿于整个设计队伍。在推进三维设计的发展时应考虑我国的国情 ,分阶段实施、其发展设想为 :实现三维建模、实物模型浏览和碰撞检查 ;实现三维设计二维出图 ;实现自动协同设计、集成设计。  相似文献   

12.
汤剑巍  冯春平 《广东电力》2008,21(2):81-83,86
针对某核电站常规岛部分的三维设计应用情况,总结在三维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如何开展核电站的三维设计。  相似文献   

13.
甘肃虚拟智能园区建设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不同企业建设形成的工业园区已经逐渐成为配电网电能消纳的高度集中区。甘肃电网电源结构中风电所占比例逐年增大;用电结构中高能耗、高扬程、低承受能力的特点较为突出;现有工业园区同类型企业多,电力负荷的互补性较差,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实现跨园区或跨地区的电力信息交互和电力的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基于虚拟智能园区的概念,以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20家用电企业为对象,对虚拟智能园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4.
国内现有的电力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基本处于二维设计水平。为了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三维设计模式 ,分析了 CADCENTRE三维工厂设计管理软件的结构和特点 ,结合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消化开发和数据库的建立工作 ,研究探讨了三维工厂设计软件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时代多元化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采用信息技术,以加速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在电建企业项目管理中热点信息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Intranet 和数据仓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和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可用于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Intranet 是一种协作式网络,它可以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畅通,同时也为企业与外部信息交流提供基础。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收集、转换、分析和管理数据,为项目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为业务部门提供反馈数据的环境。综合上述技术制定的企业战略规划,必将形成21 世纪电建企业“水泥十鼠标”的崭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江叶峰  熊浩  胡宇  刘宇 《电力建设》2019,40(12):61-69
针对配电网中以电、热为代表的多类型负荷的快速增长,以及可控机组、储能装置、风机等分布式能源的协调调度问题,提出了考虑电热综合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将风机、热电联产系统、多种储能装置、电锅炉、电热负荷集成为虚拟电厂,在用户侧,将基于电价型和激励型需求响应措施相结合,建立电热综合需求响应模型;然后,以最大化虚拟电厂运营利润为目标,采用机会约束模型描述风机、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和内部功率平衡,并考虑各机组运行约束和网络安全约束;在合理控制和协调各组件出力的基础上生成调度方案,最后采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算例中比较了不同需求响应方案对热电负荷曲线优化结果、网络安全、虚拟电厂经济性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置信水平下虚拟电厂的调度结果,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热/电联合运行下多种柔性负荷协调优化不足以及面临的风、光出力和柔性负荷等多种不确定性,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柔性负荷下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热电联合鲁棒优化调度方法。充分考虑可削减、可平移、可转移柔性负荷之间的协调互补性,分别以热/电负荷曲线标准差和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虚拟电厂热电联合双层协调优化运行模型,提高了多种柔性负荷协调优化效果;并采用鲁棒优化方法处理风、光出力和柔性负荷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提高热电系统运行的鲁棒性。多种柔性负荷的协调优化增强了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使经济性更优,不同鲁棒系数下柔性负荷优化效果的对比,为适应不同需求情景下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双向互动功能设计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电力客户的桥梁与纽带,其能否实现双向互动将直接影响供用电双方的沟通交流效率。分析了电力客户、电网企业、社会发展对智能用电互动技术的需求,提出双向互动的信息采集、综合监控、能效分析、信息发布、安全认证、设备控制、用电策略功能设计方案。结合专变用户、一般工商业用户以及居民用户的自身特性,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互动化需求模型,论述了数据存储、数据检索、信息模型、通信、安全防护等支撑双向互动功能的关键技术,为实现电网与用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双向交互提供了一种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电厂一期工程(4×600MW)燃煤机组辅助车间集中监控网络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工作,详细阐述了系统中所采用的辅助车间集中控制的目标、网络结构、硬件和软件结构,以此为例来说明火力发电厂辅网车间监控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