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废胶粉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金龙  张晋伟 《山西建筑》2009,35(9):170-171
从沥青和废胶粉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入手,介绍了沥青及废胶粉的种类、胶粉多种粉碎工艺以及废胶粉沥青改性的生产方法,分析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并参考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影响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各种可能因素,最后论述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及路用性能,采用一种新型助剂——多烷基苯酚二硫化物对废胶粉进行活化处理。通过制备不同废胶粉掺量的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AMA)和所对应的未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UMA),研究沥青路用性能随活化废胶粉掺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及微观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胶粉经助剂活化后,表面变得蓬松多孔且溶胀裂解更加充分,使其吸收了更多的轻质组分,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改善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低温性能和施工和易性,但是其高温性能有所下降。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中废胶粉最佳掺量为25%~30%。  相似文献   

3.
采用页岩粉替换胶粉或滑石粉制备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配方对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性能的影响,以及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页岩粉替换1/2用量的胶粉或者全部替换滑石粉制备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不仅主要性能优异,而且成本降低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4.
基质沥青的种类对橡胶沥青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考虑基质沥青的种类对其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黑龙江省常用的大庆和盘锦AH-90#基质沥青,采用相同的制备条件:胶粉掺量为18%,胶粉目数为80目,搅拌时间为60min,搅拌温度为180℃,检测废胶粉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弹性恢复,旋转粘度。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沥青的种类对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文顺 《市政技术》2011,29(1):134-136
分析了湿法制备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提出影响改性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对改性机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原材料(基质沥青、胶粉)的选用与技术标准和制备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研究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技术标准和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别对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胶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及对应的涂盖料母料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根据SBS改性沥青和胶粉/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后的黏度建立了老化动力学方程,并以低温柔度为参数,对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胶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静态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和胶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25℃下的静态使用寿命分别为33.51、35.21年。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废胶粉改性沥青应用于OGFC-13沥青路面中的可行性及路用性能,将SBS改性沥青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温车辙试验研究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采取常规静水损害试验和动水损害试验研究了两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结果表明: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优异,但劣于SBS改性沥青;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有所降低;两种沥青混合料在动水损害下的残留稳定度比和劈裂强度比相对于静水损害都有所降低,其中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优于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橡胶用量与废胶粉产量现状,比较了废胶粉改性沥青在欧美与国内的应用水平;同时介绍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基本理论;并通过经济指标的比较,指出此类改性沥青在中国防水材料行业中应用是可行的,但由于目前没有类此改性沥青的标准,使废胶粉改性沥青处于不规范发展的灰色状态,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了胎基布浸油量、聚合物溶胀后可溶性以及胶粉中可溶物含量等相关因素对PY类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胎基布浸油量和胶粉溶胀工艺是影响PY类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其中,胶粉溶胀时间越长、溶胀工艺温度越高,其最终的可溶物含量越高;胎基布浸油量对PY类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的指标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内蒙古盐碱地较多的问题,采用SBS弹性体、废胶粉及耐盐碱剂等材料为改性剂,通过高温剪切法制备出耐盐碱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重点对防水卷材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掺量的废胶粉、填料及合适的加工温度能显著增强沥青防水卷材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相同条件下,粉煤灰的改性效果优于滑石粉。制备的耐碱型沥青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