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吐哈盆地SN地区三间房组油层段储层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含油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且分布在厚砂岩附近5~10m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响应不明显,造成地震预测困难。因此,通过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应用正演模型分析结果,对目的层段地震资料进行针对性的目标处理,在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上,应用从岩层到层段、由点到面的研究思路,确定运用地层切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频谱分析以及岩性反演技术,对该区薄层砂体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对比,该方法可预测的单砂体符合程度高。通过该项研究,形成适合该区薄砂体—窄河道地震预测的方法系列,提高该区储层和油气预测精度,指导老油区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2.
测井曲线精细处理解释技术在复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季玉新  陈娟  谢雄举 《石油物探》2004,43(2):139-144
针对河流相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精细的处理和解释,包括深度校正、环境校正、标准化、曲线重构、测井与地震结合的地层对比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有机地结合,提高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的可靠性,确保了在地震储层描述中所用测井资料的精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将测井曲线精细处理解释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樊东地区沙二段河流相沉积砂体的识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开鲁盆地陆西凹陷包1块油藏为例,提出了以地震资料为核心,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和钻井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基本方法.在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由速度谱资料求取了地震层速度,进而顶测了九佛堂组上段的砂泥岩百分比的横向变化和地层压力;采用协克里金方法,综合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预测了储层孔隙度;应用地震模式识别技术预测了包1块含油气范围。  相似文献   

4.
受埋藏深度以及复杂构造的影响,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旅大构造区东营组储层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均较快,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存在较强的多解性。在实际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古近系储层精细预测技术。首先,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和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宏观上识别出不同期次的沉积体,并确定各自的优势沉积中心;其次,结合地震相分析及正演模拟,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表明,强振幅、低频、较连续反射为优质储层的典型特征;最后,根据不同相带的地震反射特征,优选能够反映富砂区反射规律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精细研究,实现储层边界由定性到半定量的刻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旅大构造区东三段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预测结果得到已钻井的证实,为该区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层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在T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向油田开发领域的延伸,了解储层展布体系,提出了基于开发小层的储层精细地震反演技术。首先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小层划分,确保地层格架的等时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以开发小层为约束,以测井资料为出发点,根据地震响应的趋势进行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在T油田的应用证明,基于小层约束的地震反演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能力,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可更加清楚地揭示小层内储层的分布特征,为油藏评价、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和实施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及其在QHD32-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反演参数地质意义的多解性以及分辨率的限制给利用地震反演预测河流相储层单砂体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发现,地层的纵波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等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符合一定的数学规律,且这些规律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据此提出了针对砂体预测的"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将地震反演结果转化为反映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的参数剖面,通过预测砂体发育的优势沉积微相实现对单砂体的预测,为地震反演资料能够应用于面向油藏开发的单砂体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在QHD32-6油田应用结果与井点符合率达到90%,预测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沉积型克拉通类含油气盆地。盆地腹部构造稳定.地层平缓,储层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地震储层预测难度很大。通过分析典型薄互层模型的地震响应,利用广义变换。构造出在低频趋势控制下利用多尺度分量之间的差异确定反射界面位置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检测方法。通过该盆地近2000km地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层序检测剖面的解释模式,上古生界河道砂体的预测结果证明广义S变换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层序剖面是陆相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划分沉积微相、确定砂体走向、查明薄层含油气砂体分布范围的有利依据,广义S变换方法是适用于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8.
M油田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沉积体系中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砂体较薄,常规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地震沉积分析方法,通过90°相位化与地震分频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展布开展分析,精细刻画出砂体的分布范围,达到了研究区薄储层砂体平面展布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河流相储层通常具有横向变化快、地震反射特征多解性强的特点,因而河流相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大。将测井信息与地震多属性相结合实现河流相储层地震预测,传统的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地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为井震信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构建井震学习样本,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井震融合储层预测方法。从储层沉积连续性角度,将地震数据看成具有纵向联系的时序数据,以CD地区100余口井馆上段地层的储层和非储层为学习样本,构建双向循环神经网络储层预测方法,通过训练优选超参数建立井震融合的深度学习储层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应用于CD地区河流相储层预测的效果显著,细小河道形态清楚,预测精度高,有效指导了CD地区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0.
大宁—吉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其发育煤系地层,岩性复杂,储层致密且薄,横向变化快,造成砂岩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多样,定量预测难度大。从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及相控储层反演2个方面入手:首先根据区内地质、测井等资料,采用正演技术建立沉积相—地震响应特征—地震相识别图板,一维模型正演落实上覆煤层、下伏灰岩变化引起的砂岩储层地震响应的变化,完钻井二维正演落实该区厚砂体、中厚砂体和薄砂体3种地震响应识别模式;然后采用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开展“相控反演”,实现研究区山23亚段致密薄储层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中厚砂体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平面上呈2个近南北向展布的条带,纵向上储层叠置,厚度较大,是下步开发有利区。该研究成果有效提升了大宁—吉县区块煤系地层致密气薄储层的预测精度,为部署高产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研究方法也可为同类气藏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明显地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成藏条件。早始新世—早渐新世为同生裂谷早期,地堑和半地堑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前三角洲页岩为重要的烃源岩,冲积扇和辫状河砂砾岩为主要储层;晚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后期的早期,西南方的海侵使盆地中央为海相沉积,边缘为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三角洲中的含煤页岩为主要烃源岩和重要盖层,河流—三角洲相砂岩是重要储层;早中新世为同生裂谷后期末,盆地以海相沉积为主,深海—半深海泥页岩、泥灰岩是重要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储层主要是滨浅海的碳酸盐岩滩和生物礁灰岩;中中新世—上新世,盆地遭受挤压,发生海退,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同时发育,滨浅海的海退砂岩是良好的储层,而三角洲相泥页岩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  相似文献   

12.
印尼C油田储层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油田位于印尼Java海西北部Sunda盆地。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对C油田储层(T组碎屑岩)进行了精细研究。C油田储层可以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1—S4)、3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1和S2旋回主要为辫状河沉积;S3旋回早期以曲流河沉积为主;S3旋回晚期—S4旋回以三角洲沉积为主。S1—S4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环境,为一水体推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以地震信息为主的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三维可视化、聚类分析等技术对飞雁滩地区馆陶组河流相砂体开展了勘探和滚动勘探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进一步对砂体进行了描述,使用聚类分析技术判断了砂体的含油性;利用相分析技术发现了埕118-34、埕118-40块,振幅值对砂体的追踪预测表明埕118-21等3口井表现为薄层、低阻,其他井同样钻遇了该套层系,这进一步验证了储层预测的准确性。研究还发现一种技术只能解决油气勘探中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该区曲流河砂岩储层,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是研究馆陶组河流相砂体的有效手段。理论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地震属性参数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该类砂体的描述中最为成熟,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勘探的精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速度研究是储层横向预测的基础。利用 VSP测井数据和声波测井数据对东海平湖油气田储层段的层速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 :储层段不同岩性 (砂岩、泥岩、煤层和钙质夹层 )的速度范围和变化规律不同 ;花港组砂岩含油后速度变化不明显 ,平湖组砂岩含气后速度明显降低 ;不同油组、不同沉积相和不同深度砂、泥岩的速度变化规律不同 ;平湖组下段 (P1 1 砂组以下 )泥岩欠压实带明显存在速度异常 ;层速度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 ;在平面展布上 ,储层层速度与沉积相有一定的关系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储层研究和预测过程中 ,认识并掌握砂、泥岩层速度的纵向变化规律以及层速度与岩性、含油气性、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是储层横向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叶泰然 《石油物探》2005,44(6):632-635
川西坳陷陆相砂岩储层波阻抗分为高、中、低3类,其中储层预测的主要目标是具有低波阻抗特征的高孔渗砂岩储层.通过对储层波阻抗特征、地震资料分辨率、模型正演等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波形的波阻抗特征识别技术.该技术首先通过地震反射波峰、波谷振幅属性的一、二维匹配特征,判断地震强振幅异常的反射极性,识别波阻抗特征;然后再根据地震相特征,判别河道或三角洲砂岩储层,排除非储层陷阱;最终识别出高阻抗致密砂岩与低阻抗高孔渗砂岩.该技术不受地层埋深的限制,在合兴场气田浅层蓬莱镇组进行了低阻含气砂体识别,得出该套储层砂体越厚,孔渗性越好,含气丰度越高,振幅越强的认识,钻井命中率在90%以上;在丰谷气田深层须家河组进行了高阻抗砂体识别,得出一呈透镜体的反射"异常"为低孔渗致密砂体,砂体越厚,孔渗性越差,振幅越强的认识,预测该砂体不利于天然气的储集.  相似文献   

16.
三维可视化河道立体解释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东部油田浅层河流相砂岩油藏评价、开发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适合浅层河流相薄互层砂岩的三维可视化综合解释研究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的相控等时小层对比、储层精细标定、精细构造描述、三相(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互动分析、层间砂体相关地震属性优选、振幅属性自动追踪及三维可视化河道立体解释、正演地层解释模型验证、地质统计学储层预测。通过在大港油区港西油田周边地区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大牛地气田盒3段致密储层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致密的特点,产能普遍较低,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难度很大。为了寻找气田的高产层位和分布区域,为气田的开发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气田主力气层盒3段进行了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研究。结合盒3段储层的特点,开展了三维储层预测工作,形成了以振幅为主的属性提取分析、以岩性曲线重构为主的岩性反演、以电阻率反演为主的含气性预测等3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认为,盒3段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主要储层微相为心滩沉积和河道充填沉积,其中心滩微相是本区的高产部位,河道充填微相产气部位主要分布在下部。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把盒3段储层分为了4类,其中一类储层为高产,二类为中高产,三类为低产,四类为非储层。并根据储层预测结果部署了130口开发井,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研究了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的孤岛、孤东油田的馆陶组河流相储集层的沉积模式,探讨了河流相储集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对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河流相储层发育了沉积和油藏规模两种非均质性,两种非均质结合是控制该区剩余油宏观、微观分布的主因.宏观上,剩余油分布在主力油层、储层正韵律中、上部及低孔渗流沉积单元内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微观上,在水淹较低部位仍有网络状、斑状剩余油,在储层物性好的局部死区有孤立的剩余油.沉积模式是控制剩余油形成及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相干分析技术在泥岩裂缝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胜利油田罗家地区泥岩裂缝油气藏多发育在含灰质的油泥岩、油页岩等特殊的岩相带,并且以构造裂缝为主,与断层关系密切,进行泥岩裂缝油气藏地震相分析和断层的精细描述是预测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关键。结合工区的真体地质特点,运用相干分析技术,预测了泥岩裂缝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和精细断裂系统特征,为该区泥岩裂缝的综合描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相控建模在剥蚀残留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靖边气田南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剥蚀严重,各小层侵蚀沟槽分布复杂。直接利用工区范围内井点数据建立储层属性模型,沟槽内非储层井点值将影响到储层建模结果的准确性。为准确描述靖边气田南区剥蚀残留碳酸盐岩储层属性分布特征,借鉴河流相砂岩储层相控建模思想,针对储层特殊情况,提出了沟槽相和地层相概念,将相控建模应用到靖边气田南区储层建模中。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首先建立工区范围内各小层地层相模型,从而形象地刻划出研究区地层分布特征,并在相控的条件下,有效地排除了沟槽内井点数据对储层属性参数预测的影响,从而为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准确的静态参数场,为后期分析评价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