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人体头颈部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并在颈椎与椎间盘问设置接触.以15g加速度裁荷施加于头颈部有限元模型的头部,进行高速冲击有限元分析,得出颈椎与椎间盘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高速冲击下C6、C7间易发生椎间盘突出;在头颈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接触奈件,可以更好地模拟头颈部的生理特性和动力学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2.
椎板多节段切除对颈椎节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T数据建立了颈椎C2-C7节段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完整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椎板切除模型。考察了椎板切除术对颈椎节间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将C7椎体下表面固定作为边界条件,采用3种加载模式,即于C2椎体上表面施加1.5 Nm分别沿矢状面、冠状面、轴面方向的纯弯矩。通过计算得到了C5、C4-C5、C4-C5-C6椎板切除后节间运动范围相对于完整模型的增加幅度。结果表明,屈伸、侧弯、旋转载荷模式下,3种不同范围的椎板切除均对颈椎的节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评价颈椎多节段椎板切除应全面考虑屈伸、侧弯、旋转  相似文献   

3.
渣油中溶于正庚烷但不溶于正戊烷沥青质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PC,XRD,^1H—NMR,SEM及HyperChem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VTB中溶于正庚烷但不溶于正戊烷的沥青质((C5-C7)沥青质)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与正戊烷沥青质、正庚烷沥青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袁明,(C5-C7)沥青质的质量分数为9.80%,主要由小分子组成,其芳香片层没有形成堆积结构,在三种沥青质中拥有最低的芳碳率和芳香环数,但环烷环数的数目最多(2.60个),与芳香环相连的烷基链的长度要高于另外两种沥青质0.5个碳原子,该种沥青质颗粒尺寸较大,表面光滑、平整,能量最高(266.73kJ/mol),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基于轮廓曲率和谱系聚类的大鼠体态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行为实验中大鼠的体态进行自动识别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曲率和谱系聚类的识别算法.应用图像处理技术从序列实验图像中分别提取出大鼠轮廓曲线,计算大鼠轮廓曲线的曲率函数及其频谱,并以频谱作为体态聚类和识别的特征矢量.应用谱系聚类方法构建每种大鼠体态特征矢量的子类聚类中心特征矢量.应用1319幅样本图像和10629幅测试图像对本算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对样本图像和测试图像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4.16%和89.58%,该算法可用于大鼠体态的自动识别及后续的行为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 1 8例新鲜尸体C3 C7段颈椎压缩应力松弛及蠕变特性。测定了完整颈椎 (对照组 )及模拟前路、后路手术颈椎 (实验组 )的应力松弛和蠕变效应 ,两组对照得出了在恒应变、应力条件下应力、应变与时间的曲线及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椎板成形术及颈椎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术都使颈椎的粘弹性降低 ,但前路间盘摘除减压植骨术对粘弹性的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人体动作识别算法检测精度不佳和实验场景多样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卷积神经网络?隐马尔可夫模型(CNN-HMM)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建立了抬腿、深蹲和仰卧臀桥3组分别包含1个标准动作姿态和5个非标准动作姿态的人体康复训练动作模型库,结合可穿戴式惯性动作捕捉系统PN2.0获取实验数据。最后从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3个方面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高识别率将6种不同动作姿态区分开,其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7.00%,相较于单一CNN方法提高了5.78%。  相似文献   

7.
载人潜水器舱室空间舒适性复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改善载人潜水器舱室空间舒适性,针对深海载人潜水器强约束条件下舱室空间舒适性特征,提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舱室可视化空间舒适性多源复合评估方法.该方法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将载人潜水器舱室空间三维数字化数据与潜航员人体数据相结合,构建数字化虚拟仿真模型;以快速相应与评估为标准,将人体舒适性进行分区,并对载人潜水器空间与功能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依托人体生理学特征获取人体舒适性区域特征及空间约束映射,建立7项评估指标;结合6项人因评估工具构建舒适性多源复合评估模型,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空间舒适性可视化评估系统,并通过某型载人潜水器舱室空间优化设计,对舒适性多源复合评估方法和可视化评估原型系统进行可行性验证.研究表明,不同的任务作业姿态严重影响人体舒适性评估的准确性,狭小的舱室空间及舱内设备的布局进一步增大了作业姿态评估的难度.采用空间舒适性复合评估方法能够准确的描述多种姿态下空间舒适性程度,同时多源和可视化的技术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空间设计方案评估效率以及评估结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汽车100%正面碰撞事故中驾驶人应急姿态对损伤的影响, 根据实车碰撞试验数据, 建立“车辆驾驶舱-驾驶人-约束系统”MADYMO仿真模型, 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利用建立的仿真模型, 定位假人并调整参数, 进行车速为64 km/h的100%正面碰撞, 先后对临碰撞时驾驶人的4种典型应急姿态进行碰撞仿真, 然后对比分析驾驶人头部、胸部加速度以及损伤值。结果表明:在几种典型应急姿态下, 驾驶人处于缩回姿态时, 其头部会与方向盘发生直接接触, 造成严重损伤, 而胸部受安全带约束, 损伤差异不大; 而在临碰撞驾驶员保持正常坐姿时, 驾驶员损伤最小, 此时约束系统可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些慢操作的维修作业,提出将维修作业视为一组有序的静态姿势,通过计算每个静态姿势下的人体关节力矩,可以分析整个作业过程中人体关节力矩变化。最后以装甲车维修任务为例,将静态受力分析和动态仿真进程绑定,在JACK平台上设计和实现了虚拟维修仿真过程中人体关节力矩的动态分析,并采用NIOSH81评价准则对维修作业过程中人体操作姿势的合理性进行实时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株抗铜木霉对含铜废水的修复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真菌作为含铜废水生物修复剂的优点,探讨了一株里氏木霉FS10-C对含铜废水的修复潜力.采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Cu2+含量溶液下木霉FS10-C的生长发育和铜积累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散射能谱(EDX)观察成熟FS10-C细胞吸附Cu2+后形态和各元素变化;同时进行了该株木霉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FS10-C孢子在pH为(4.0±0.2)~(5.6±0.2),Cu2+的质量浓度在不大于600mg/L的溶液中均可生长发育,且在质量浓度为100,200和400mg/L的Cu2+溶液中其铜积累率分别达50.6%,30.3%和4.7%.SEM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00mg/L的Cu2+溶液中,成熟FS10-C细胞形态无改变,400mg/L时菌体结构仍完整;EDX元素分析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00,200和400mg/L的Cu2+溶液中,FS10-C细胞铜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8.50%和30.40%,且菌丝大于孢子.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表明FS10-C及代谢产物对人畜均无害.里氏木霉FS10-C是一株颇具研究潜力的含铜废水修复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不同气氛下褐煤热解与富氧燃烧的特性以及其之间的联系,在管式炉反应器上利用锡盟褐煤在N2和CO2气氛以及600~1 000 °C条件下进行热解. 进一步对其在O2/N2以及O2/CO2气氛下进行富氧燃烧实验,考察不同反应温度(600~1 000 °C)以及不同氧气体积分数(21%~60%)条件下的富氧燃烧特性,结合热解实验结果探究CO2气化反应对富氧燃烧的影响. 结果表明,CO2气氛中锡盟褐煤在700 °C时开始CO2气化反应,随温度增加气化反应增强,CO2主要通过高温区的气化反应来影响煤热解及燃烧,700 °C以上气化反应能促进富氧燃烧进程. 对于O2/CO2气氛的富氧燃烧,当氧气体积分数为30%时,在800 °C以下温度对CO氧化反应影响更大,而在800 °C以上温度对CO2气化反应影响更大. 当氧气体积分数相同时,O2/N2以及O2/CO2气氛下褐煤富氧燃烧反应时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Carbon nitride thin films have been synthesized on polycrystalline Pt substrates using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 position (MPCVD) technique. The N/C atomic ratio is close to the stoichiometric value 1.33 of C_3N_4. The experimental X-ray diffraction spectra contain all the strong peaks of α-C_3N_4 and β -C_3N_4. The films are a mixture of α-C_3N_4 and β -C_3N_4. The observed Raman and FT- IR spectra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C-N covalent bond in carbon nitride compound. The bulk modulus detected by Nano II nanoindentor is up to 349 GPa.  相似文献   

13.
充气可展开天线的反射面设计及精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高精度的充气可展开天线反射面,基于薄膜理论和弹性力学进行保形设计,在已知充气气压和变形后抛物面参数条件下求得充气变形前的形面.基于变形前的无应力形面进行裁剪设计,利用改进的弹簧质点系统展开曲面片,将裁剪片拼接得到高精度的充气反射面.将该方法运用于2 m口径反射面模型的研制,利用PhotoModeler软件建立非接触摄像测量系统,进行3种实验姿态下的测量实验.通过反复的测量和形面调整,在指平姿态下反射面的最终精度为1.83 mm,验证了高精度充气薄膜反射面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6岁儿童解剖学结构,对其下肢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几何重构,并利用有限元的建模技术建立6岁儿童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弯矩的仿真实验,模拟交通事故中儿童跌倒状态下的股骨受力情况以及所引起的股骨颈骨折.研究结果表明:6岁儿童在交通事故中跌倒瞬时产生较大的股骨与地面接触力,股骨颈外侧应力最大,易出现骨折现象.仿真结果与以往实验结论相符合并与医学结论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有效.建立的6岁儿童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为跌倒所引起的股骨颈骨折损伤生物力学响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先介绍的是人体颈部的结构特点,进而阐述衣领结构与人体颈部的关系。从衣领的结构变化原理,推出立领的结构变化原理,即从立领的基本结构来推出不同形式立领的结构设计。分别论述了立领的直角结构、立领的钝角结构及其质变、立领的锐角结构及其质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豆油和玉米油在相同的氢化反应条件下,用不同的催化剂选择性氢化.运用反应比、lnIv-t图及速率常数计算等不同方法,论证脂肪酸在甘三酯不同位置上的氢化速率是否相同.结果表明大豆油氢化时,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在Sn-1,3位较Sn-2位氢化反应得更快;玉米油氢化时,亚油酸在Sn-1,3位氢化速率大于Sn-2,而油酸在甘三酯不同位置上的氢化速率差异因催化剂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大多数催化剂来说,Sn-1,3位氢化速率大于Sn-2位,用催化剂SP7催化氢化时,不同位置氢化速率相等.  相似文献   

17.
紫杉醇是当今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它的作用机理独特,通过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形成稳定结构,从而抑制微管解聚.对紫杉醇的构效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近十年来紫杉醇类似物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C2位苯甲酰基、C4位乙酰基、D环、C13侧链、C2与C3′成环、C4与C3′成环以及其它位基团对紫杉醇生物活性的影响.从紫杉醇的构效关系看,C1、C7、C9和C10位基团对它的生物活性并无太大的影响,但是C2、C4位的基团以及D环和C13位的侧链对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8.
N-羟基-5-溴苯基-2-偕胺肟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标题化合物C7H7BrN2O是由4-溴苯腈C7H4BrN与盐酸羟胺H3NO·HCl在碳酸钠Na2CO3溶液中反应而得,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8.1334(16)(A),b=12.965(3)(A),c=7.6476(15)(A),β=90.12(3)°,M,=215...  相似文献   

19.
To explore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 of building envelope,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basic cubicle in summer. Experiments show that if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are applied only in the external walls and windows, the energy saving cubicles have an averag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27.75% and 27.05% when the air change rates are 1.1 and 1.4 h−1 in summer, with both values being over the standard target value by 25%. And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of the energy saving cubicle is below that of the basic cubicle.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ior surface of insulation wall and no insulation reaches 1.47 °C, and the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up to 8.52 °C between the interior surface and exterior surface of insulating glass and single glass. The two cubicles were simulated for energy consumption using VisualDOE4.0 software under real weather conditions in summ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deviation is 10.02%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ed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VisualDOE4.0 software are proved.  相似文献   

20.
在针对含湿建材导热系数的研究中,预测模型一般假设材料含湿均匀,试验测量多采用均匀增湿方案,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室内外湿度及气象条件影响,造成吸放湿过程中湿组分非均匀分布,相同含湿量下吸放湿过程中的材料导热系数存在差异。通过对孔隙特征不同的加气混凝土(AAC)、发泡水泥(FC)、红砖(RB)材料进行增减湿试验,控制试件在试验环境中的放置时间获得质量含湿量不均匀的试件,选择瞬态导热系数测量方案,通过分析含湿多孔建材增/减湿全过程导热系数变化趋势,研究非均匀湿分布材料导热系数变化特性。结果表明:AAC、FC、RB加湿过程导热系数相较干燥状态下分别增长了279%、266%、106%。增减湿过程中,含湿量相同的AAC导热系数差值范围约为-20.2%~63.4%,FC差值范围约为14.5%~53.3%,RB差值范围约为-18.0%~3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