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消除深溪沟水电站泄洪冲砂洞进口漩涡的危害,在分析漩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消涡措施,考虑到工程进水口边界水流条件,选择消涡栅作为消除漩涡的首选措施。设计拟定了消涡栅的布置高程、尺寸和结构。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泄洪冲砂洞进口未出现较明显的串通吸气漏斗型漩涡,进口消涡栅的消涡效果明显,表明该工程消涡措施有效,消涡栅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2.
抽水蓄能电站进水口的吸气漩涡对水利水电工程有很大的危害,例如:使得泄流能力减小、水力机械效率降低,产生振动和噪音。进水口漩涡可以通过改善进水口水流边界条件,修建专门的建筑物如消涡梁等方式予与消除。文中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力学试验,探讨了三种消涡梁的消涡效果。对单层消涡梁,提出了消涡梁布置与旋涡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排污泵站由于用地限制,建筑物往往难以按水力条件良好的要求布置,进水管口前易产生漩涡等不良流态。本文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泵站为例,通过物模试验提出了采用纵、横向消涡梁消除进水管口漩涡的方案,并对消涡梁的布置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泵站进水口消涡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亮雄  黄智敏 《人民珠江》1998,(5):17-19,38
位于东江抽水站进水渠中部的临时抽水泵站工程建成后,运行时在进水口出现吸气旋涡。为了避免吸气旋涡的产生,进行了抽水泵站进水口的消涡工程试验。试验过程中部的主要研究了模型的模拟情况和旋涡产生的机理,以及消涡的工程措施。采用佛汝德相似定律设计试验模型,与原型观测到的现象相吻合,说明原型与模型是相似的。经过分析,认为泵站进口处的速度梯度是旋涡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消涡工程试验,比较了防涡梁法,进口上部倾  相似文献   

5.
底孔前伸进水口消涡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水孔口形成的吸气漏斗漩涡,对水工建筑物危害性很大.在总结进水孔口漏斗漩涡形成原因和消涡措施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提出了一种针对孔口向前伸入水库的底孔进水口专用消涡设备(消涡器),其结构简单、便于施工、经济实用。用于消除底孔前伸的进水孔口前游弋不定的漩涡,效果良好,可供工程设计和管理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水工建筑物进口的消涡措施,以系列水工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分别从电站、导流洞、渠道倒虹吸和河道倒虹吸等典型水工建筑物进水口漩涡形成的诱因与工程实例着手,介绍了消除漩涡的试验过程。进水口前立轴漩涡形成的诱因较为复杂,对于平面回流、不对称进流和侧向进流等不利流态引发的立轴漩涡,可布设浮堤破除回流(如导流洞)或加高进口两侧翼墙阻断横向水流(如河道倒虹吸),进而达到消减漩涡的目的;对于进口前水流条件较好,而由进口体型导致的立轴漩涡(如渠道倒虹吸),将进口顶部椭圆曲线(或圆弧)加大切点上移至最高运行水位附近或将竖直胸墙调整为向上游倾斜状,可起到挤压漩涡区的作用,引导水流平顺下泄,达到消减漩涡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梅山水库新泄洪洞进口消涡格栅已损坏,本次新建消涡梁设施,工程作业水头高、水下工程量大、工期紧。为确定最佳施工方案,从对主体工程影响、施工安全、难度和治理等方面对浮式平台作业方案,水下嵌固、桩顶平台作业方案,满膛钢管架方案3种施工方案进比较。结果表明浮式平台作业方案为最佳施工方案,且能满足实际设计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8.
进水口漩涡是一种常见的水力学问题。以辽宁省清河分水口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在大比尺为1/10的模型条件下对分流堰部位的进水口漩涡进行了重点试验研究。通过对原设计方案的相对临界淹没水深、速度与环量、进水口边界条件3个漩涡成因进行分析,从边界条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修改方案下边墙段的截弯取直、U型堰与防涡墩相结合的消涡方法。试验结果证明,修改方案不仅避免了进水口初始环量的产生,改善了整个分水口的水流流态,同时还优化了进口边界条件,显著地达到了消除进水口漩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排沙洞进口尺寸较大,大泄量时淹没水深较小,经水工模型试验发现进口前出现持续吸气旋涡,需要采取有效的消涡措施,为此进行了多种消涡方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塔上游面设置几道垂直隔板,垂直隔板下部设置水平隔板,可以消除进口前的吸气旋涡.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跌扩型消力池两侧立轴漩涡发展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采用RNGK-ε紊流数学模型,对不同突扩比、进口流速时立轴漩涡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进流条件对立轴漩涡中心点位置的影响,以及不同突扩比对消能率和流速衰减率的影响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立轴漩涡可提高消力池的消能效果;随着突扩比的增加,立轴漩涡...  相似文献   

11.
进水口防涡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电站水工建筑物进水口形成的自由表面漏斗旋涡,对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危害性很大,进水口旋涡可通过合理设计、改善进口水流边界条件、修建专门的建筑物或安装专门的结构物予以消除;对于已建成的进水口,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可根据进水口处地形特点,力求从经济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便于管理等方面进行权衡选取最佳防涡和消涡方案。文中的防涡、消涡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规模巨大,其泄洪安全对整个工程而言至关重要,进口处的立轴漩涡是影响泄洪洞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泄洪洞进口处的立轴漩涡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大型水电站整体模型上,对泄洪洞进口立轴漩涡进行了试验观测,据此对泄洪洞进口体型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最终方案,同时通过调整闸门开度的试验,对今后泄洪洞的运行方式提供了指导,另外试验还研究了行之有效的消涡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工建筑物进水口前形成的立轴吸气漩涡会造成对建筑物的破坏。文章以某水电站为依托,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导流洞进口过流进行验证及研究比较,得出消除导流洞进口漩涡的体型优化方案。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优化导流洞进口结构体型,消除进口漩涡,对导流洞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型电站分层取水进水口1∶30大比尺模型上,对每层叠梁门进行了最小淹没水深的试验,发现位于水流表层的联系梁对进口流态具有明显的消涡作用,每层叠梁门运行水位只要位于相应的联系梁底面以上,进口流态均可满足要求。水流表面离联系梁越近,联系梁的消涡作用越大;反之,水流表面离联系梁距离越大,则淹没度对进口流态起主要作用了。进水口体形是决定进口流态的基础,联系梁布置恰当,对消涡可起到关键作用。对电站进水口联系梁的布置具有指导意义,对其它建筑物的消涡措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水流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进口水流的波涡问题,故侧式进、出水口上方常采用矩形或百叶窗式斜染进行防涡.但就荒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池而言,采用这种消涡措施,经试验测得进水目前平均流速达1.60m/s左右,在各级发电工况运行时,防涡梁上方均产生吸气漩涡.依此对原防涡方案进行了修改和研究,提出了阶梯立式防涡梁防涡和消涡方案,取得了较好的防涡和消涡效果,从而为防涡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洞进口受地形条件、设计形式等影响,在泄洪时容易产生漏斗漩涡,给导流洞的运用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该文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分析导流洞进口漩涡的形成条件,提出解决漩涡问题的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层取水是防止钉螺通过涵闸引水扩散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在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阻螺效率的主要问题是取水口容易形成漩涡,吸入水体表面漂浮物,从而带进钉螺。应用理论分析和概化模型试验对取水口漩涡形成机理和特征及消涡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简单易行有效的消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漩涡发生在取水口上方与垂直方向夹角30度的区域,横向消涡梁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消涡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三峡地下电站进水口前漩涡特性而进行了1:100三峡水利枢纽水工整体模型和1:70地下电站水工整体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各机组进口前均未出现危害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吸气漩涡,仅在1号机和6号机进口处偶尔出现浅层不吸气漩涡,这是由于拦污栅起到了消涡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兴隆船闸为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对短廊道输水系统进口漩涡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输水阀门运行条件、进口淹没水深、进口形式及固体边界条件对旋涡形态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比较,最终提出了适当增加进口淹没深度同时在进口顶部设置开孔式消涡板等措施,可消除吸气漩涡,为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并可为其它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龙观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观测了进(出)水口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时的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测定了进(出)水口的水头损失系数,并对低水位抽水况时普遍存在的吸气漩涡问题,提出了增设纵向防涡梁的消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