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静电是引起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之一,因为油品在管道内流动时所产生的电荷密度的饱和值与油品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控制油品的流速是减少静电荷产生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油库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储罐灌装作业中尤为重要.手持式超声波流量计携带方便,进行现场移动测量液体流量,利用超声波技术,采用时差原理测量.监控储罐灌装作业流量效果明显,能直接根据仪表测量的数据调整阀门开度,确保灌装作业过程安全、节能、平稳.  相似文献   

2.
油品在输送过程中因与管道、过滤器和管道内各流层之间相互摩擦,以及在装卸过程中分离冲刷等而带上电荷。为防止储油罐内油品带电所引发的事故,人们曾研制出多种消电方法,如接地法、添加抗静电剂、设消静电器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利于推广。人们在以前这些方法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的消静电方法──浮球金属链法。文章分析了储油罐内油品带电的状况,简单介绍了油品产生静电的机理,给出了浮球金属铸消静电装置和对油品中静电进行测试的系统以及测试效果。测试数据表明,浮球金属链法可完全消除油品中的静电,且装置简单,容易制造。  相似文献   

3.
油库、加油站在发、卸油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动、灌注、晃动等原因以及油品本身或油品与其它物体的相互接触、摩擦,将迅速产生静电荷,形成同性电荷的静电积聚,并与近距离带电物体形成电位差。当积聚的静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与近距离带电金属导体或厚度小于8mm的非导体发生放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火”。此时,如果油蒸气和空气混合物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将会引起爆炸、燃烧。现就油库、加油站在防静电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4.
对一起油罐车灌装柴油时发生闪爆事故进行了分析,原因是油罐车在换装油品前清洗不干净,残存有汽油蒸气,且达到爆炸下限,静电经罐车内壁残留的尖端铁削释放而引发的闪爆事故。预防事故的发生,最好能实现油罐车专车专用,清除油罐车内壁的金属突出物,严格控制油品流速,防止喷溅式装油,做好静电接地,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以防静电放电产生的事故。  相似文献   

5.
前言油库事故分析与控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以油品蒸发性、燃烧性、爆炸性、带电性、膨胀性、流动性、漂浮性、渗透性、热波性、毒害性等危险特性为出发点,以预防跑油混油、着火爆炸、中毒、雷电和静电危害、设备损坏和失修、禁区失控、环境污染、人的不安全意识和不安全行为、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为主线,以1000例油库事故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油库事故构成要素,事故发生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论油库静电的危害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库的特点叙述了静电的产生、消散泄漏与积聚,静电的放电和引燃条件。以及静电事故的预防。指出在静电放电的三种类型(电晕放电、火花放电和刷形放电)中,危险性最大的是火花放电。预防石油库静电事故的发生要从静电的产生和消散泄漏入手,控制输送油品的流速。避免喷溅式装油,做好金属油罐、管路、装油罐车等静电接地和防雷电接地,在爆炸危险场所应设人体排静电装置。  相似文献   

7.
针对汽车加油过程中在油箱口也易发生静电着火事故的问题,以具体的系列实验及结果,在分析了油品电导率、过滤器类型、油箱接地状态等因素对油品电荷密度、加油箱及油面电位的影响后指出:当油品电导率大于标准规定的50pS/m时,汽车在加油站加油过程中的静电危险与油品电导率、过滤器及卸油状态关系不大,主要与油箱和加油枪的接地状态有关,油箱内的静电主要是加油枪喷溅油品所致,提出了汽车加油过程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油库油品静电的产生机理、分类、积聚与放电的条件及影响,分析了预防油库静电的重要性和清除静电放电条件中任一项的预防思路,从油库工艺和管理控制两方面说明了预防措施:控制装备流速、改进装油方式、做好静电接地与跨接、油罐内壁使用导静电涂料、在管道口安装静电消除器;避免不同物品相混、加强通风、做好油品静置、增加空气湿度、在油品中添加微量抗静电剂以及做好人体防静电等,尽量将静电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静电事故例     
汽油、喷气燃料、柴油等高绝缘液体在输送灌装作业中,会产生大量静电电荷,在储罐、槽车空间有可能发生闪爆事故。除喷气燃料产品采用抗静电剂抑制外,一般都采用限制流速的办法来预防。如GB12158-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4.3.1条推荐:铁路槽车V·D≤0.8;公路槽车V·D≤0.5(V——烃类液体流速,  相似文献   

10.
轻油是一种导电率较小的绝缘液体。由于种种原因,油品在抽、注、输、转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压可高达20000~30000V。油罐车罐装油品时的静电电压可达5500V以上。当造成油品静电火灾的条件都具备时,静电火灾必然发生。 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气候干燥,油库多次发生静电火灾。某石油库在1990年二三月连续发生静电火灾。第一次静电火灾发生在油罐车装满油后拔鹤管时油罐口突然着火。其原因之一是当时气候正处于极端干燥的季节,空气湿度小于15%,油品所带电荷不易消失,给静电荷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油罐中静电及静电火灾的产生原因,分析静电引起爆炸着火的条件。预防储罐静电事故主要是控制静电产生和积聚。介绍了在输送系统、装油系统控制静电产生的措施,通过设置静电中和器和涂覆导静电涂料控制油罐静电积聚。此外还应注意静电接地和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12.
石油产品在其储运工艺流程及工艺环境中,当形成油气爆炸极限及产生静电放电时,极易发生石油静电灾害。本文通过对石油产品在储运工艺流程各主要环节中静电产生的过程分析,阐述了石油产品在输油工艺、装油工艺、储油工艺、油品运输等储运工艺过程中,防止石油静电产生、积聚和放电的控制方法;并通过对石油产品在储运工艺环境中静电灾害发生可能性的分析,提出了在储运工艺环境中,控制静电灾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防静电伞采用现代人体工学及安全工学原理设计、制作,既能有效避免摩擦产生静电,又可随时随地导去人体静电,是油田、油库、加油站消除静电危害、降低火灾爆炸危险的又一安全用品。  相似文献   

14.
加油站的静电存在方式主要有汽车油罐车所带静电、加油管线产生的静电、人体静电和加油机的静电。对静电的存在形式的了解有助于采取防范措施,消除静电对加油站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在钻井施工现场,钻杆、套管等石油专用管通常成排摆放在简易管架上,目前大多采用棕绳(或铁丝)捆绑或在管架上插(焊)管子防止其倾斜滑落,但存在固定不牢靠、挡杆容易丢失或管架搬运不便等问题。鉴于此,研制了翻转式安全挡杆,它与钻杆管架配套使用,采用整体焊接结构和内设移轴机构,具备安全实用、操作简便、运输方便及自身防盗等功能,有效地解决了钻杆(套管)供井摆放易滑落伤人的潜在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了钻井安全保障设施,提高了现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倾点是考察润滑油产品低温流动性能的常规技术指标之一。实验室研究发现使用滤纸过滤后,润滑油的倾点会降低,对多种润滑油产品测试后发现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为了解释其原因,文章从油品凝固的机理出发,提出了静电降凝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滤纸和油品分别处理后多组实验的倾点变化,验证了该理论,同时证明,油品中的静电来源于过滤所用的滤纸。  相似文献   

17.
火灾爆炸事件中约有10%属于静电事故,尤其在液化石油气站、油库、加油站等多次发生与静电有关的爆炸事故。针对各类静电事故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简述石油产品输送过程中静电产生的机理,控制油品液面静电电位的措施,掌握静电接地的作用及静电事故的防护措施,确保油品储运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系强制性国家标准综述,该标准业已通过国家劳动部组织的专家组审定,并已上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 该标准共分三部分;石汕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石油罐导静电涂料施工及验收规程;涂层厚度测试规则。  相似文献   

20.
分子膜驱油提高驱油效率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微孔中,现有的化学驱油剂对低渗透油藏的驱油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利用岩石的静电吸附在固液界面形成分子膜,从而改变界面的润湿性,驱替出小孔中的残余油,提高驱油效率。超低渗透岩心实验结果显示,分子膜驱油在原来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10%,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