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一,引言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人们正逐步将其应用于陶瓷生产和科研。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准确无误,给陶瓷生产和科研带来更高的效率。本文用计算机BASIC语言对三元相图法编程,进行配方计算。用计算得来的多种配方进行试验验证,得出良好的配方。  相似文献   

2.
微型计算机在陶瓷工业的应用正在兴起,为了加速及推广微型机在陶瓷工业的应用,我们利用微型机快速而准确的计算,采用最为普及的BASIC语言,在陶瓷配方计算中进行尝试,编制了计算陶瓷坯体配方的应用软件,利用该软件,可把配料人员从繁琐的配方计算中解放出来,快捷方便、汉字提示,人机对话,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亦可方便地操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陶瓷坯釉组成及配方计算方法,并在建立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导配方系统,解决陶瓷生产中一个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佘正德 《陶瓷工程》1999,33(3):25-28
本文分析了陶瓷坯釉组成及配方计算方法,并在建立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导配方系统,解决陶瓷生产中一个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陶瓷配方设计的灰色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将灰色优化方法应用于陶瓷配方设计。讨论了陶瓷配方设计中多因素信息不明确的状态下,如何获得质量最高、成本最低的陶瓷配方设计方案。并且介绍了如何采用MATLAB和LINDO软件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6.
本采用最优化方法计算陶瓷配方,在满足组成等指标的同时使配方的成本最低,或在成本不作要求时使配方满足组成等指标的要求范围。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在微机上运行的程序,实现了陶瓷配方计算的快捷、精确和实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VFP程序开发环境,对陶瓷相关计算进行编程开发。介绍了陶瓷计算系统中陶瓷基础计算、陶瓷数据维护、坯釉料配方计算等界面的设计,探讨陶瓷计算程序设计思路,成功开发了陶瓷计算系统,简化了计算过程,缩短了计算时间,为广大陶瓷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陶瓷研究和复制工作中近年来已大量采用XRD、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光可见光谱、穆斯堡尔谱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采用了液化气梭式窑烧成新工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配方及工艺,使古陶瓷研究和古陶瓷复制工作在材料、配方及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杨勇  罗宏杰  吴凤霞 《陶瓷》1999,(4):18-21
陶瓷坯釉料配方的最优化计算是工艺技术人员需解决的工艺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采用C语言设计了复合形法陶瓷配料优化模块,并在Visual Foxpro5.0平台上开发了陶瓷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软件。该软件包包括数据库管理、最优化计算、性能计算、系统维护、帮助系统等五大模块。初步应用表明:该软件包功能齐全、计算速度很快,能满足陶瓷企业配方设计与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玉书  李瑛 《陶瓷研究》1995,10(4):201-206
本文讨论了粘土矿物组成及其鉴定方法,借助微机可以确定粘土的定量矿物组成,这一结果可用于陶瓷生产中的配料和配方计算。  相似文献   

11.
荆涛  李哲 《化工时刊》2003,17(5):42-44
通过对间歇蒸馏的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分析,利用逐板计算方法,研究用正、反分段函数插值法和离散点下的数值积分相结合,进行间歇蒸馏的操作型计算,并编写了通用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2.
马志杰 《广州化工》2002,30(1):10-12
介绍了一种在中低压的情况下泡点,露点和等温闪蒸的编程计算新方法,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循环层次少,简单,计算量小,不会出现死循环和假根。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酸发酵过程先进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基于工业过程计算机和PLC的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在若干生化过程理论模型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研究了在发酵过程中对某些生化过程变量的估算方法及相应的先进过程控制策略,对谷氨酸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回路作了介绍。通过对50m3发酵罐实时控制,表明本文所述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化工设计计算量大,必须通过相应的化工模拟软件来实现。Aspen Plus 7.3计算精确,运行速度快,成为化工设计者的首选软件。通过介绍利用Aspen Plus 7.3进行闪蒸条件的确定,说明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工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有限层法是一种对空间某一方向进行数值离散,而在其余两方向采用连续函数的半数值半解析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将三维问题简化为一维问题求解,从根本上解决了常用数值分析方法在模拟三维地下水运动时存在的计算工作量大、占用内存多、耗时大等缺点.文中基于有限层法的优点,推导了以伽辽金法结合贝塞耳函数为基础的层状非均质各向异性承压含水层的稳定流有限层方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对2个经典算例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朱砚 《化学工程师》2013,(12):41-44
本文从量子化学计算的诞生出发,简述了常用的3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从量子化学计算与计算机技术的关联出发,介绍了量子化学计算处理器对量子化学计算的贡献,以及GPU引发的新一轮量子化学革命,最后对量子化学计算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微机型电动机速断保护装置的整定值计算。给出了计算保护定值的公式 :(1)在采用正序电流及全电流加延时的情况下 ,Idz=KkKjIqd/Ne ;(2 )在采用全电流无延时的情况下 ,Idz=KdKkKjIqd/Ne。分析了微机型变压器过流保护装置的特性 ,介绍了计算过流定值的方法和灵敏度检验以及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8.
介绍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混合物、真实气体、真实气体混合物的有效能计算方法,并以硫酸工业中常见气体为例加以说明。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可实现有效能的快速分析,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Use of multiphase thermodynamic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rmal separation processes . The methods currently in use for calcul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phases are reviewed. It is shown that such method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ose based on: (i) equations of state, (ii) 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and (iii) molecular behaviour. The latter methods have proved to be especially successful. They are based on simple and plausibl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toms and molecules and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ocal composition, in which further measurements are required, and into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group increments, in which data can also be precalculated if no measurements are available. For practical purposes, however, rough methods of calculation also afford a good guide. They are often sufficiently accurate for an initial calculation and can be carried out, without the use of a computer, either with the aid of graphical methods or with a pocket calculator, so that parameter changes can be readi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20.
A digital computer metho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riglyceride structure using a FORTRAN program has been developed. The results of several methods of calculation and hypothesis of glyceride structure were compared with values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The comparison obtained with the random, restricted random, 1,3-random-2-random distribution hypotheses, as well as other proposed hypotheses, indicated that the 1,3-random-2-random hypothesis best approximated the values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by other investigators. Presented at the AOCS meeting, April 1965, Hous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