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针对我国“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拆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下,进行“城中村”改造模式特别是模式创新的分析,即借鉴“区段征收”和“市地重划”等国外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推进“城中村”改造,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罗爱道  王晓鸣  赖明华 《华中建筑》2006,24(7):117-119,129
“城中村”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改善的发展滞后现象,土地是实施“城中村”系统改造的基本资源动力: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土地资源特性,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建立了由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和环境四个支持子系统构成的“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流程,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维灰模型的“城中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城中村改造是个颇为难啃的“硬骨头”,别说是县级市要搞好城中村改造,就连“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城中村改造,也进展得不很顺利。但城市要提升档次,人居环境要尽快改善,土地要集约化利用,这诸多需求,又迫使我国各个城市对存在已久的城中村实施大面积的治理改造。有人甚至将这种改造称作一场“革命”。如今,隆隆作响的推土机正在驶入各个大小不一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4.
梁芳  张海龙 《建筑与环境》2009,3(5):177-179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城中村”的成因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城中村”是我国近20多年来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不断快速扩张和郊区农村的不断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所形成的一种普遍现象,最后给出“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及其改造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孝慈 《中州建设》2013,(15):63-6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土地利用、景观建设、规划管理、文教卫生、劳动就业等方面与城市有着强烈差异及巨大矛盾的“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与实施办法,以确保“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剖析“城中村”中的出租经济现象,结合现阶段我国“城中村”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提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改造模式的动力机制和社会支持情况,提出要以“准入”“合作”以及“分权”作为这种思路落实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城中村”的浅层涵义及其本质,认为“城中村”已经演化为“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廉租房的低收入社区”,仅考虑村民的改造措施是不妥当的。本文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目的应当是不谋“城中村”的区位利益,只为身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质量谋福利。在此基础上,“自我原位塑造”,即“在原有区位上由村民或村集体改造自身”是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叶裕民  田光明  仝德 《规划师》2024,(3):152-159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作出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扬弃传统“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建构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机制,积极稳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步发展,增加区位合适、职住平衡的高品质有效住房供应,联动促进城中村区域空间品质提升、新市民住有所居、产业结构升级等多领域系统优化,是新时期城中村高质量更新改造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秋季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跨界研讨会”,目的在于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画像”,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模式,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理论。本期特此开设以“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沙龙栏目,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旨在促进对该议题的广泛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小城镇“城中村”的三个特征,力图阐明在小城镇这种特定的地域、社会环境中“城中村”的定义,并结合山东省高唐县“城中村”改造实践,提出了小城镇“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性、改造原则、改造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在大踏步迈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怎样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让“城中村”居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我国城市化必须逾越的一道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的范本——大马村。  相似文献   

11.
结合赵庄村的基本情况及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中村改造的几点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应做的一些工作,以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袁为  翟斌庆  陈远翔 《华中建筑》2014,(11):104-108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城中村在地方更新改造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居民邻里关系往往在城中村更新改造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折射出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尚不能与当地物质环境的改善同步进行。对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邻里关系与地方社区在改造项目中的参与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对西安市西八里村和井上村两个城中村的更新实践调查分析,研究将深入探讨有关问题及其成因。最后,研究将提出若干策略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城中村的改造实践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经济文化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总结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通过对城中村特有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分析,提出对现有改造模式的改善建议,以期为更科学的对待城中村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任志华 《建筑经济》2021,42(3):64-69
分析PPP模式应用于城中村改造的优势及风险,构建PPP模式下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厘清地方政府、开发商和项目公司风险管理三方主体及其主要职责、明确风险管理要素、应用风险记分卡工具监控阶段性风险,探讨风险分担原则和机制框架。最后介绍济南市城中村改造项目风险管理实例,以期为各地城中村改造PPP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 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 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 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 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 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 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 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 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 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 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Conventionally, Irish historians have assumed that the widespread urban and village foundation and improvement that occurred in Ireland between circa 1700 and 1845 came about largely as the result of the direct intervention of members of the landowning minority. These people are held to have engaged in the extension or reconstruction of settlement as a means of exerting control over exchange and marketing or of asserting their social status through patterns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hile this sort of direct involvement by landowners was important in some cases, their involvement in urban modernization in Ireland was much more likely to be indirect. Commonly, it was limi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arkets and other public utilities and to the provision of building leases. These encouraged a wide spectrum of other social group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on. The identity of these other participants is explored and a typology of urban and village foundation and improvement established which places these later transformatio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inherited pattern of earlier, medieval and plantation, urban space.  相似文献   

17.
王婷  余丹丹 《规划师》2012,28(2):81-85
中国和法国都存在由于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而形成的城市边缘社区—中国的"城中村"和法国的"ZUS",针对这些边缘社区面临的相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两国都对这些边缘社区进行了改造。借鉴法国在"ZUS"改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中国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应遵循协作式更新规划路径,即多元主体参与规划过程、界定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从解决物质空间问题转向解决社会空间问题、使更新规划法制化与民主化等,以达到缩小"城中村"与城市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的迅速扩张,原本分布在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逐渐被纳入现代都市圈,这些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居民区,我们称之为“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和开发是一个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全面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群众物质和文明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本文将以广州空港小镇二期整体改造方案为例,以创新的微改造形式为城市村落改造和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解决了原住民生活环境脏乱的问题,有效拉动城市经济,但其对原住民职住关系的负面影响普遍存在,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以太原市城中村为例,对 1000 名城中村原住民随机开展问卷调查探究,构建了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中村改造后原住民职住关系发生负向变动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中村改造中,家庭劳动人口、学历、职业类型、月收入、安置类型、安置满意度、交通满意度、工作变动情况等 8 个因素对职住关系变化有显著影响,不仅如此,相较于富裕人群,低收入、低学历原住民的职住关系变化最为明显,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城中村改造安置方案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玲  张兴国 《重庆建筑》2011,10(1):27-30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和江津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状况,说明了江津区基于城乡统筹不同条件下规划建设农村新型住区迁移积聚、产业升级和同化改造三种不同模式,并就其中需注意规划设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