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升红 《中国水利》2006,(22):71-71
治淮建设最大的控制性工程——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仪式11月6日在安徽省霍邱县举行。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提前1年正式建成为标志,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正全面提速。截至今年10月底,治淮19项骨干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占总投资的近60%。  相似文献   

2.
汪绪武 《治淮》2005,(1):30-32
一、工程简介 临淮岗工程是治淮的战略性骨干项目.主体工程位于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上25公里,地处安徽省霍邱县与颍上县交界处.兴建临淮岗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工程控制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安全.工程批复总投资为22.67亿元,建设工期5年.  相似文献   

3.
淮河干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199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1999年3月29日至4月5日,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数十名国内水利专家,对《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通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建设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尽早实施。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总公司即将提出评估报告。至此,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这一事关淮河中游防洪安全大局中的骨干性关键工程,在经过40  相似文献   

4.
谈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几种建设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临 《治淮》2006,(11):16-17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以下称临淮岗工程)是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属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和省际工程,总投资达20多亿元。如何把这一工程建设好,项目法人的组建与管理是关键。按照工程性质及有关规定,临淮岗工程由淮委组建项目法人,但工程涉及河南、安徽两省,主体工程全部在安徽省境内,库区影响处理工程分布在河南、安徽两省四个县,安徽省还承担了大量的配套投资,因此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应既能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又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孙雷  王春阳 《治淮》2011,(4):46-47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是统筹解决沂沭泗水系中下游河道洪水出路、提高防洪标准的战略性骨干工程。但省际边界矛盾较为复杂,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工程建设,早日发挥工程效益是各相关部门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韩庄  相似文献   

6.
宋正明 《治淮》2008,(8):4-5
怀洪新河工程是淮河中游一项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西起涡河下游左岸安徽省怀远县何巷,东入江苏省境内洪泽湖支叉溧河洼,干流总长121km,其中安徽省95km。该工程于1991年淮河流域大水后复工续建,2003年基本完成。安徽境内主体工程内容包括:河道两岸堤防260km,大中型水闸9座,穿堤建筑物99座。怀洪新河主要任务为分泄淮河干流洪水,  相似文献   

7.
沈义勤 《治淮》2005,(10):24-25
刘家道口枢纽工程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骨干工程之一,是实现沂河洪水东调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8.
马丹 《治淮》2014,(5):35-36
一、工程概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国家“十五”计划重点项目。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I等大(1)型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  相似文献   

9.
陈娥  潘钰 《治淮》2008,(1):13-14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是统筹解决沂沭泗水系中下游河道洪水出路、提高防洪标准的战略性骨干工程。东调南下工程涉及建设内容多,省际边界矛盾极其复杂,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工程建设,早日发挥工程效益是有关各方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王家坝与正阳关之间的安徽省霍邱、颍上、阜南三县境内,是控制淮河于流中游洪水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国家“十五”重点工程。49孔浅孔闸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坐落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引河左侧滩地,大洪水时控制淮干下泄流量;非汛期和中小洪水时,敞开泄水。  相似文献   

11.
刘松 《治淮》2001,(3):6-8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远景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设计,行洪7000m~3/s;近期工程100年一遇设计,行洪2270m~3/s,挖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2.
崔飞  沈继华  杨中  胡芊芊 《治淮》2010,(9):33-34
一、工程概况三洋港挡潮闸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郊新沐河入海口,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新沭河治理工程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13.
吴新海  潘德洲 《治淮》2006,(1):33-34
新沭河泄洪闸位于山东省临沭县大官庄村北新沐河入口处,是大官庄枢纽主体建筑物之一,大官庄枢纽是沂沐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中的骨干工程,根据东调南下工程总体调度要求,新沭河大官庄枢纽工程配合沂河刘家道口枢纽工程.控制沂沭河上游来水.使洪水尽量经新沐河、石粱河水库沿临洪河就近入海,腾出骆马湖、新沂河部分蓄洪能力接纳南四湖洪水。  相似文献   

14.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0,(10):8-9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是国家“八五”期间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199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西起安徽省怀远县涡河左岸何巷子,东入江苏省洪泽湖溧河洼,干流全长125公里,河道土石方约1.5亿立方米,其中安徽省内河道长98公里,土石方1.1亿立方米,堤防约250公里,工程占地约55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务是分泄淮河干流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流量和扩大漴潼河流域1.2平方公里内水出路。 怀洪新河于流上主要建筑物有水闸5座、铁路桥1座、公路桥和生产桥5座、防洪闸3座、穿堤建筑物110余座。该工程可研报告阶段批准静态投资13.9亿元,后根据国家计委计建设(199)928号文对怀洪新河工程调整概算的批复,  相似文献   

15.
汪朝松  顾洪 《治淮》1997,(6):25-27
一、前言 怀洪新河自安徽省怀远县何巷起,经符怀新河、潞河洼、香涧湖、漴潼河、窑河及双沟引河入洪泽湖溧河洼,全长124.2公里,是国家在“八五”期间确定的治淮重点骨干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泄淮河干流洪水和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 经与苏、皖两省协商,确定省界以上2.5公里和省界以下1.8公里范围内的工程,包括河  相似文献   

16.
薛亚锋  王鹏 《治淮》2008,(2):29-30
一、工程概况 刘家道口枢纽工程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工程于2005年12月开工,并将于2008年底完工。刘家道口枢纽工程为大(1)型水利工程,主要任务是调控拦蓄沂河上游来水,通过已建的彭家道口闸分泄部分洪水,在大官庄枢纽的配合下,使部分洪水经新沭河东调入海,从而腾出骆马湖和新沂河的部分蓄泄洪能力,以更多地接纳南四湖南下洪水,  相似文献   

17.
江芳 《中国水利》2012,(24):154-155
工程概况: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韩庄运河、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工程是国务院治淮会议确定的19项骨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沂沐泗河洪水南下的关键性工程.该工程河段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干线,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航段.该项工程包括韩庄运河(台儿庄-大王庙)续建工程和伊家河整治工程两个单项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以上28km处,为Ⅰ等大(1)型工程,是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国家“十五”重点项目。设计滞洪库容为85.6亿m^3,校核滞洪库容121.3亿m^3。主体工程计划工期5年,2001年12月工程正式开工,计划2006年完工。其中主坝为1级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  相似文献   

19.
安徽:     
《中国水利》2005,(24):99-100
①以防洪保安为重点的骨干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完成1000km长江堤防加固工程建设任务。建设沿江泵站76座11万kW,改善排涝面积33.33万hm^2,实施外滩地和江心洲移民20万人。在涉及安徽省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怀洪新河、包浍河治理、高邮湖大堤加固和汾泉河治理等4项工程已经完成,淮北大堤加固、白莲崖水库、涡河和沙颍河及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先后开工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体工程建成,淮干整治等工程正抓紧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治淮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年 《治淮》1998,(4):10-12
根据国务院第四次治淮治太会议精神要求,2000年基本完成在建的治淮重点骨干工程,2005年基本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8项治淮工程。使淮河中下游干流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东调南下工程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具体目标为:淮河干流蚌埠以上河道2000年达到设计泄洪能力,200O年以后实施蚌埠以下的河道整治,怀洪新河工程在1999年全部完成;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在1999年基本完成,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争取在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