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石立安 《安徽建筑》2012,19(2):170-172
夏热冬暖地区是建筑能耗最多的地区之一,分析和研究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能耗的特点对建筑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DOE-2程序为计算内核,对居住建筑建筑能耗进行全年逐时模拟。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了夏热冬暖气候下不同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能耗性能,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表明:综合比较中空玻璃窗、Low-E膜中空玻璃窗外围结构改造方案,采用复合遮阳外窗一体化外围结构,是目前改变单一外窗结构中最为节能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夏热冬暖地区是我国经济和建筑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建筑能耗最多的地区之一。星级酒店作为公共建筑主体之一,建筑能源消耗不容忽视。分析和研究夏热冬暖地区宾馆建筑能耗的特点对建筑节能有重要的意义。用D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夏热冬暖气候下宾馆建筑体形系数和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得出不同体形系数下窗墙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相应建筑能耗变化趋势,以及同一窗墙比下体形系数变化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以某实际建筑案例进行节能潜力分析,得出在原来基础上建筑能耗节能率。  相似文献   

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65%条件下外墙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选取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建筑模型,采用DOE-2软件对建筑在夏热冬暖地区进行全年能耗模拟,比较分析得出了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进行了节能优化.而后在建筑节能50%参照建筑的基础上,配合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及门窗热工性能的改善,通过增加外墙的传热系数来实现建筑节能65%.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卓伦  孟庆林 《建筑科学》2006,22(B04):24-2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颁布实施以来,广州地区许多新建的住宅都进行了节能设计,以达到节能50%的规定目标。本文利用动态能耗模拟软件DeST-h,按照标准规定的对比评定法,对广州某栋住宅楼进行了全年空调能耗逐时模拟。通过构建基准建筑和参照建筑,计算得到了此栋建筑全年空调能耗值以及节能百分率撇和分析了采用不同屋顶构造、玻璃类型和墙体构造等围护结构形式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并得到了这些节能措施所节能数量在建筑可节约能耗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此外本文,也介绍了在夏热冬暖地区,利用DesT-h对居住建筑进行节能评价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夏热冬暖地区某大型公共建筑为实现更低能耗,应用多项被动式节能技术。本文用TRANSYS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此设计建筑进行了能耗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为47.13 k Wh/m2,建筑节能率高于75%,其中空调系统能耗占比最大,在空调系统能耗中冷机、风机、输配能耗所占比例分别为54%、31%、15%。进一步说明被动式节能技术应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发展方向,本研究建筑应用技术体系能够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实现更低能耗提供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夏热冬暖地区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利用eQUEST能耗模拟软件计算得到全年逐时空调负荷,对比模拟分析了三种常见空调方案的运行能耗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采用VRV变频多联机系统分别比冷源均为水冷螺杆机的全空气系统及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节能5.4%和1.2%,其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比后两者缩短3.9年和0.49年.节能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漫长且高湿高热,冬季短暂温暖。夏热冬暖地区建筑主要能耗为夏季空调制冷,对其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是本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结合相关建筑节能改造实例,提出针对本气候区域的既有建筑的外墙、外窗、屋面的节能改造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增加保温层、采用隔热涂料、立体绿化等,并分析了各类技术的相应优缺点。同时,对一些改造实例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适宜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8.
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选择处于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两个不同气候分区的节能建筑作为案例,分析了通过建筑能耗模拟和优化设计,改善建筑节能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是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热点。我国已建设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并已形成该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而夏热冬暖地区缺乏成熟的相关技术体系和项目案例。分析夏热冬暖地区建筑需求特点,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住宅模型为例,通过能耗模拟计算的方法对不同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适宜性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验证了其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节能研究多集中在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而对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最高的大型商业建筑研究较少。且现有的对商业建筑的节能研究多集中在空调系统,对围护结构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夏热冬暖地区商业建筑节能设计中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的节能潜力和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并采用其它软件作为辅助,以广州某大型商业建筑为例,对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遮阳和通风对其节能设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夏热冬暖地区进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时,设计师对建筑朝向的优化设计有待加强。通过采用DOE-2对典型居住建筑在不同朝向时的能耗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朝向对能耗有着显著影响,南北向时建筑能耗比东西向时低15%左右。建议节能设计标准体系文件的规定宜从严格要求、灵活实用的立场考虑朝向问题,同时建筑师在设计时应依据设计条件,对建筑朝向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运行后实际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气候区内绿色建筑主要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选取位于该气候区内共11个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办公建筑,通过调研实际能耗,结合用户主观问卷调研,与常规办公建筑的能耗和室内环境品质主观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类办公建筑,绿色建筑与常规建筑无明显差异,均略低于引导值;对于B类而言,绿色办公建筑的总能耗显著低于常规办公建筑,但与能耗指标相比二者能耗均较高,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在室内环境品质满意度方面,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建筑,在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控制上尤为明显,光环境的差异则更多是归因于天然采光的设计,而非人工照明的优化。最后通过一个案例从节地、节能和室内环境等3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适宜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和居住建筑能耗特点,分析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和外窗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和节能的不同影响,为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值确定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节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热冬暖地区夏季能耗较高,其建筑节能的重点是降低夏季的空调能耗。自然通风可以为居住建筑改善空气品质,并最大限度的减少空调使用时间,改善室内热环境;而建筑外遮阳技术也可以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同样可以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在夏热冬暖地区自然通风和建筑外遮阳技术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产生的建筑能耗主要为夏季空调能耗。对建筑外窗采取遮阳措施,夏季能降低空调能耗。从建筑节能角度看,采用外遮阳比采用内遮阳更能降低夏季空调能耗。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结合建筑朝向,对居住建筑外遮阳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玻璃窗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玻璃窗模拟软件Window5.1和建筑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DeST2,以一个典型住宅建筑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计算9种典型玻璃窗的热工特性以及冬季供暖和夏季供冷的能耗,分析并评估了不同类型玻璃窗的节能特性和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从而可得出如下结论: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议采用中空高透射Low-e玻璃窗;在夏热冬冷地区选用中空 内遮阳窗户类型可比普通单窗节能近20%;而在夏热冬暖地区可以选择低透射Low-e玻璃窗、中空 内遮阳模式或者普通单玻 内遮阳模式均可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为将来的建筑外窗节能设计以及玻璃窗的合理选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节能经济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险峰 《建筑节能》2008,36(4):11-13
从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能耗特点出发,在满足建筑节能目标的前提下,探讨这一地区建筑节能方法和建筑节能投资的经济性指标,并得出了相应的节能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作为福建省居住建筑设计强制性标准的核心内容,节能率目标的确定关系重大。本文采用常见的建筑节能计算软件,对福建省夏热冬暖地区南、北区建筑实现60%节能率所对应的围护结构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并结合工程实际、成本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合理的节能率要求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