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徽州民居的建筑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古民居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理论的探讨入手,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徽州民居演变过程中所包含的建筑类型学思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思考,发表了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2.
芦正懋 《山西建筑》2009,35(17):15-16
介绍了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事物、解析现象的方法,指出民居独特的文化地理因素有着原型的价值,对结构主义与中国传统之民居建筑进行了分析,从民居建筑空间进行了论述,以达到重新思考结构主义建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类型学下的传统徽州民居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茜  程悦 《安徽建筑》2008,15(2):18-20
文章通过对传统的徽州民居进行类型学分析,试图探索其文化传统中相应的精神原动力,注重传统民居中内在不变的"原型",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来解析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实践,以期在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能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引入建筑现象学作为认识论,运用建筑现象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对晋中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人文背景进行系统分析,探求明清时期晋中地区商儒文化背景下晋中民居独特的场所精神.通过对晋中地区传统民居进行现象学本质的探讨,进而探求现代人实现"诗意栖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方舟  倪阳 《华中建筑》2023,(3):6-11
针对当下中国小城乡镇振兴项目须全面深入因“时/地/人”制宜的差异化营造问题,从对历史文脉、地域场所的深度回应及当代转译,和对人知觉体验、活动模式的全面关照等方面论述现象学与类型学的综合研究意义,并以武江乡村振兴传习所项目为例,论证其实践指导效用。  相似文献   

6.
门楼是喜洲镇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喜洲建筑又堪称大理白族建筑的典范,如今随着传统建筑的日益消亡,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探究了喜洲门楼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对喜洲门楼的形制进行总结和提取,作出喜洲门楼类型重组和演变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喜洲门楼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了自然环境因素及历史发展中人文因素影响,且喜洲门楼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形制也存在着潜在的组合规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喜洲门楼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梁迅 《城市建筑》2021,(12):79-82
随着各个城市建设的日趋完善,千城一面、同质化成了这个时代的诟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发扬传统文化并树立文化自信,使本土建筑师着眼于地域性建筑的探索和设计,将传统文化符号提炼并转译成新的建筑语言.类型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这也为地域性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回顾了类型学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和归纳推演的方法,对38处荆州民居共计85个天井样本进行解析,从天井的长宽比、面积、饱和度、容积、容量系数和空间形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遵循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出荆州地区代表性的4种天井类型,并讨论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具体功能、潜在规律与蕴含的深刻涵义,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更好地认识荆州传统民居的天井特色以及为现代化的新表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查阅历史文献、建筑测绘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浙江省岩下村在 16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中叶之间建造的五幢民居。认为不同时代建造者迥异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以及来自香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推动了岩下民居的发展变化,并使其逐步具有新功能、新空间及新思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景观营建方法的类型学研究,将景观营建方法分为8个类型.分别是.综合思维设计、艺术表达设计、景观分析、多元设计、生态设计、精神景观、过程主义设计、恢复景观.利用类型学研究透过事物表象探索深层结构的特性,提出当代景观营建和传统园林之间并无鸿沟,与民族传统决裂的方式是一种错误,中国传统园林是当代景观营建的重要根基.景观设计不应被视为从国外移植来的全新行业,更不是随心所欲、凭空想象的设计,而是在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中选择恰当的类型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1.
顾菲 《住宅科技》2004,(12):10-13,16
结合中德学生的一次联合设计,简要地介绍了类型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国外建筑师对于住宅中的类型学研究,试图运用类型学方法将现代住宅设计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类型:行为、意象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捷 《华中建筑》2007,25(1):64-65
建筑中的类型具有行为和意象两个方面的含义,由于类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其行为模式和意象形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延续、转化和发展,当代建筑设计可以和传统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并发展出本土自身的建筑语言.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类型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城市设计过程中类型学的应用特点出发 ,通过对杭州大井巷传统街巷群落保护区城市设计过程的分析研究 ,尝试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 ,探索关于历史街区保护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正在发生着变化。外来文化的渗透、派系建筑的流行,导致农村民居建筑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景观特色。文章试图以建筑类型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探究新农村民居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使乡村建筑风貌与其所在地域特征相结合,与时代精神相协调,提升乡村的人文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国外类型学的研究,本文归纳了国外类型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过程,并对这些研究的可借鉴之处进行评述,以对历史街区更新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住宅设计中类型学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菲 《建筑学报》2005,(4):11-14
本文结合一次中德联合设计,简要地介绍了类型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国外建筑师对于住宅中的类型学研究,试图运用类型学方法将现代住宅设计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就胡塞尔现象学而言,现象学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建筑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在方法的层面上。这一通过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而产生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在反思的目光中的描述分析;对直接性的强调;排除价值判断和理论成见的现象学还原;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胡塞尔现象学也在内容的层面上与建筑学发生关联,这是由现象学方法的实施所必然导致的。建筑现象学要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对人类建筑活动的现象学描述分析。它本身不是建筑术,不是艺术或技术,但却是确切意义上的建筑学。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被主体体验或第一手经验到的意识体(经)验,现象学的建筑创作方法目的在于重拾建筑最基本使命,通过研究人对建筑的意识(体验)活动,得出建筑创作与人类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指导理性的建筑创作。建筑性格也只有符合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才称得上真正的可持续建筑。  相似文献   

19.
刘海生 《华中建筑》2003,21(4):77-80
借鉴类型学的思想和设计方法,确定旧区改造的设计原则,从基地所在地区建筑外在形式的研究入手,寻找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并在设计中加以转换、引用,使新旧建筑在空间类型上一脉相承、在建筑形式上相互关联,以达到既发展城市,又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探索建筑师卒姆托的材料观念中现象学思想,并在对其建筑作品与散文著作的交互解读中,理清卒姆托材料观念中现象学思想的两个层面:一、将笼罩在材料认知上的人为信仰悬置,直面材料本质;二、将材料与“生活世界”相连,塑造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