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内涵及培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当代社会急需创新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为了实现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内涵,并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从调整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莺 《福建建筑》2012,(9):117-118
本文指出建筑学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工程精神与工程意识薄弱的现状,提出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培养的意义,并阐述了基于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理念的建筑构造教育模式的改革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钢结构技术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综述。介绍了奥运钢结构工程的特点及科技创新实施途径。从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和检测、监测等方面介绍奥运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从高性能建筑钢材新技术、钢结构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钢结构工程技术推广及标准化工作等方面介绍奥运工程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奥运工程钢结构技术科技创新的总结和推广,对弘扬奥运工程建设创新精神、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流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体化要求,而工程教育认证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出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本文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视角,在功能陶瓷材料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从学生所学的不同课程知识交叉、结合工程实际问题,从原理、过程及解决问题措施等方面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创新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工程经济学课程培养学生工程经济意识,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文章提出将全过程项目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工程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该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课堂,利用多元化课堂组织形式,以一个激发学生广泛兴趣的实际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结合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彭波  张波 《山西建筑》2006,32(22):206-208
阐述了实施工程保险的必然性,从投保意识、法规、担保机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开展工程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介绍了发展工程保险的相应措施和方法,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实践性极强的管理学科,实习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培养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实习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实习基地、考核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实习环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加强实践教育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工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树立职业意识的重要渠道。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依据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教学实习体系设计、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立、项目选择和任务分解、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就基于项目驱动的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专业竞赛对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和实践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赛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岩土工程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产生的作用;同时岩土工程专业竞赛与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大学生基本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
基于吉首大学工程结构实验教学课程的现状,阐述了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程界对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其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入手,围绕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材建设等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土木建筑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协作创新精神,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图形表达、团队协作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传统的建筑类制图与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构建了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类工程图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并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表明,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类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新体系,在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对深化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结构设计竞赛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模拟和简化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工程问题,从而彰显出其在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方面的突出优势。文章针对工程综合意识的内涵和结构设计竞赛的自身特点,构建了包含工程应用意识、结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信心构建四个方面及其子项目在内的综合工程意识培养效果检验指标体系。以两年的校级结构设计竞赛调研数据为依托,对竞赛前后学生综合工程意识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多年组织和参加各类竞赛的经验,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工程意识培养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设计计算、实践实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训平台的建设理念。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土木工程专业工程计算教学平台、新型"校企协作"实践教学平台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阐述了五个子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研究成果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专业建设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承担着为能源及环境领域提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职责,应以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深化专业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模型,建立多层次、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创业能力的塑造,全过程全方位融合创新理念和专业知识。构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模型及培养课程体系,对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服务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线,构建具有验证、综合、创新三大功能的自主型计算机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氛围教学方面,分层面加强计算机教学,提出具体实施步骤,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