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曾金凤 《人民长江》2015,46(22):17-20
江西省萍乡市是全国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为将萍乡市建设成生态友好的海绵城市,在认真分析地理、河流、水资源、用水情况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及重点控制指标。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从建筑与小区类、公园与广场类、道路管网类、河流湖泊类等项目入手,构建新型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针对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类项目,制定了相应的保障、监管与考核措施。  相似文献   

2.
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及相关技术文件,探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以遂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增补为例,结合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及经验,探讨城市层面系统方案编制方法,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体指标及工程项目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量化老城区海绵改造前后的内涝削减程度和海绵调蓄能力,以西安市小寨老城区海绵改造为研究对象,采用SWMM模型分别计算不同工况下的节点溢流量和管道外排量,并根据水量守恒原理,分别计算出“渗”“蓄”“排”所对应的水量,进而采用入渗量、蓄水量及外排量占比等指标分析老城区海绵措施雨水径流削减效益,并对老城区改造工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降雨量为17.2 mm且降雨历时在2 h的设计降雨条件下,建设前全区的径流控制率为67.10%,建设后全区径流控制率达82.52%,同时在其他设计重现期的条件下,建设后比建设前均有明显的提升;经过海绵改造后,雨水很大程度上被海绵措施储蓄起来,径流控制效果显著改善;海绵措施建设后,蓄水量占比较建设前显著提升,且随着重现期的增大海绵调蓄能力逐渐趋于饱和,当重现期为100 a时该区域海绵措施综合蓄水量为35.359×104 m3。该研究成果对城市内涝防治、老城区海绵设施成效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枣庄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构建科技创新型、生态宜居型新枣庄的需要,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制定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与文化建设和显示度等六大类指标体系20项具体指标,确定了"两山横亘、一轴贯穿、八水环绕、多点分布"的海绵生态空间格局,并从水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规划、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5.
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应基于问题导向,从全流域系统的角度,统筹源头-过程-系统的项目体系。为推进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落地,优化具体项目设计,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实施效果,编制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十分必要。以某城市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方案编制为例,阐述系统化方案的编制目的、编制的技术思路,并对现状本底分析、水环境改善方案编制、水安全提升方案编制及工程体系系统融合等方面对系统化方案的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楼诚  郑晓欣  廉凡  解明利  王贤萍 《给水排水》2020,46(7):66-70,81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广,各试点城市也进入验收阶段,海绵设施的科学运行养护已成为实现海绵理念的关键因素。对嘉兴市海绵设施运行和管护现状分类调查与分析,获取基于现状条件下海绵设施运行和管护的实际效果,将为制定运行管护导则和科学养护积累基础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西安小寨老城区海绵城市改造效果,采用耦合管网模块的二维城市雨洪模型对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小寨老城区海绵改造前后的内涝积水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比模拟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建设前后的积水分布、积水水量和积水面积,发现不同重现期下的内涝情况在海绵改造后均有所改善,小寨老城区海绵改造对老城区内涝缓解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老城区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缺乏专项治理措施的现状,为了解决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涝问题并实现径流控制,基于"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的基本思想,同时考虑高密度老城区"人口密度大,改造难度大和遗留问题多"等特点,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案实现对老城区的径流控制。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试点区中的典型老城区西门内涝区为例,提出针对高密度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径流控制方案,主要包括源头地表绿色设施的减量控制以及末端地下调蓄设施的二次控制。总结了地表绿色设施组合的技术思路,介绍了地下调蓄设施的计算方法、布设以及抗浮设计等。结果表明:高密度老城区径流控制不能单靠绿色设施进行源头控制,也需要地下调蓄设施进行末端治理,其中单靠绿色设施实现了55.7%的径流控制率,加上地下调蓄设施后完成了75%的径流控制目标。该方案为类似老城区径流控制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对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径流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下垫面解析是开展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重要前提和手段。综述了目前海绵城市下垫面分析方法:现状用地平衡表计算法、GIS二调数据解析法、面向对象遥感影像解析法。提出了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案例分析表明,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析法能够较高精度的解析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筑、道路、绿地、水体和其他下垫面情况,为海绵城市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的考核要求收集在线监测数据对建设效果进行定量化的评估,因而需建立在线监测体系支持海绵城市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管控。结合雨水径流的汇集过程和海绵城市考核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按照"源头-过程-末端"构建系统化在线监测体系的工作方案。以青岛市李沧区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总结了整体监测目标、方案设计思路及布点原则,介绍了典型措施、项目地块、雨水管网及河道的在线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固原海绵城市建设核心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考虑水文过程的二维水动力城市雨洪模型,通过模拟典型设计降雨过程下的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研究区的内涝积水情况,对固原海绵城市内涝削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内9个重点内涝点得到明显改善,积水量峰值降低59.54%,积水面积峰值降低62.50%;当降雨重现期为30年一遇时,研究区内重点内涝点内涝有所缓解,内涝风险等级降低,积水量峰值降低60.37%,积水面积峰值降低69.88%。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西宁海绵城市建设为例,在剖析城市水系统现状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以海绵城市建设为载体综合提升城市水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构建了流域尺度注重空间优化与系统健康、城市尺度实施"治山、润城、理水"的特色建设、地块尺度强调径流组织优化与多目标协同治理的总体策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基于绿色基础设施(GI)的"山-城-水"一体化海绵城市水系统构建要点与方法。期冀相关结论为西北地区类似城市水系统建设与提升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嘉兴市正式启动了"十三五"水专项"平原河网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综合示范"课题。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规院)作为课题参与单位之一,承担了任务二——平原河网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历经3年时间,嘉规院形成了1项调查报告、编制了完成《嘉兴市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管理技术指南》,开展了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管理技术示范(面积约10km~2)和海绵建设系统的优化集成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封市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问题,首先基于扩散效益树方法,遵循"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识别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产生效益,并进行归类;然后构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量化模型;最后量化计算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对社会效益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雨水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可观,2013—2017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和分别为10.711 9亿、11.122 8亿、11.220 1亿、7.585 3亿、7.442 3亿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下垫面透水性及滞水性能的明显降低,减弱了下垫面的雨水调蓄能力。文中以山西太原某老旧小区为例,运用Mike Flood模型模拟了小区海绵化改造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海绵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小区洪峰流量和径流总量,并能有效改善小区局部积水问题。研究结果可为涵养局部水资源、增强小区防涝能力提供思路,为旧城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海绵城市以及如何构建海绵城市尚未取得充分共识,笔者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5个方面的技术思考。1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目前业界提及海绵城市时,言必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甚至将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海  相似文献   

17.
对雨水进行吸纳和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雨水资源化条件、雨水资源化可实施程度、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可行性与综合雨水需求率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浙江省临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该地区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后可增加雨水资源利用量28. 46×10~4m~3;通过运用评价体系对该区域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雨水资源利用潜力为Ⅰ级,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大,即雨水资源丰富且可实施条件充裕。这与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为其他开展雨水利用工作的区域提供了基础的评价方法和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5 年4 月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西安市政府大力推进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近年来,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虽小有成绩,但是仍存在排水管网系统未进行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南昌市可充分借鉴西安市西咸新区的先进建设管理经验,组建独立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实施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知识宣贯,倡导全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助力南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兴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综合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规划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各项规划措施,并对实施预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试点区下垫面解析后经加权平均计算,规划范围综合径流系数为0.59;2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为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7.7 mm;3试点区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通过渗透工程、滞留工程、调蓄工程、净化工程、回用工程及利用工程等手段,形成"一园四区,多点滞蓄,水网通达",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海绵系统;4渗透工程发挥了海绵城市的核心作用,在年径流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中渗透工程可分担的雨水控制量比例达到52%。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兴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综合径流系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规划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各项规划措施,并对实施预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试点区下垫面解析后经加权平均计算,规划范围综合径流系数为0.59;(2)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为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7.7mm;(3)试点区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通过渗透工程、滞留工程、调蓄工程、净化工程、回用工程及利用工程等手段,形成"一园四区,多点滞蓄,水网通达",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海绵系统;(4)渗透工程发挥了海绵城市的核心作用,在年径流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中渗透工程可分担的雨水控制量比例达到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