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东 《佛山陶瓷》2002,12(9):39-40
石湾制陶业历史悠久,最迟从明代就开始按产品之种类分别成行,由生产同类产品之大小作坊及店号组成,这是制陶生产专业化的标志。行会的最早条例见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1628年),民初李景康《石湾陶业考》中记述:“石湾陶业订定行例,尚有簿籍可稽者,仅传自天启年间,初分八行。”至清末,制陶行猛增到二十八个,附属行业近十行,其中日用陶类十六行,园林建筑陶类和美术陶类各两行,手工业用陶类八行。各行均有详尽之行规及计件或定额工资条款,具备一整套生产及销售体系,组织完善。现石湾水部浈阳大街的聚庵宫,便是清代的行会旧…  相似文献   

2.
石湾陶塑技艺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晚期岭南古越族先民创制的几何印文陶,唐宋时期石湾陶塑技艺逐渐兴起,到明清石湾陶艺更是岭南地区一朵艺术奇葩。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9年之间,全国都开始了对民间工艺的恢复。自幼在石湾成长的曾氏兄弟,将"民间艺人"的传统保留着,同时又融入学院的系统教育,使得曾力、曾鹏两位核心人物能在石湾中青年一代的陶艺家中脱颖而出,在继承传统书画、民间工艺、石湾传统陶塑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美学主张。本文站在石湾陶艺传统与现代融合角度,探讨曾力曾鹏的作品如何使得石湾陶塑技艺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石湾陶艺。石湾历来有"南国陶都"的美誉,有源远流长的陶文化底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陶的历史,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发达,明清两代达到鼎盛,自明代起,石湾的艺术陶塑、建筑园林陶瓷、手工业用陶器等就不断输出国外。佛山成为我国最大、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而且因为历时悠久、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佛山陶艺"早已作为一个文化名片享誉  相似文献   

4.
刘东 《佛山陶瓷》2003,13(9):40-40
石湾是中国南方有四千年历史的制陶区域:明末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称:“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清雍正时的范端昂在《粤中见闻》中也有载:“南海之石湾善陶,备极工巧,通行二广。”清道光时的阮元在《广东通志》中说:“石湾所制陶器,形制古朴,群人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谚。”远在唐代,南海境内就同时有石湾、奇石、官窑、皇帝岗等窑,沿东平河石湾与奇石一线已逐渐形成了当时的制陶系统。北宋以后,其它各窑相继衰落,唯独石湾窑得佛山涌航运之便,不但得以保存,而且在明清时发展为一个巨大的综合性陶瓷基地;特别是明代时,由于奇石至广…  相似文献   

5.
张丽军  彭尊善 《陶瓷》2021,(1):93-95
窑山传统制陶技艺延续至今,尤其是陶缸烧制技艺,属江西上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窑火不断。陶缸烧制技艺工序复杂精细,地域性特征明显。但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窑山手工制陶业日渐式微,烧制技艺濒临失传,窑火面临停火熄炉的危险局面。面对现状,拟出"生产性保护"方案,完善手工制陶及烧制工艺,改变销售方式,以期达到窑山传统制陶技艺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窑山陶文化生态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6.
刘东 《佛山陶瓷》2001,(11):32-33
“功昭日月,威耀星辰;恩泽五土,德荫陶人。”这是千百年来在石湾陶人中广泛流传的赞美火神的古诗。佛山石湾镇,南国著名陶都,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用火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印纹陶文化,其后经秦汉、唐宋,制陶业蒸蒸日上,至明清时期,已渐达到鼎盛,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誉。改革开放之后,陶人更利用其炉火纯青的技艺,把石湾建成中国最大的陶瓷基地之一,令古老的陶窑再焕生机。陶器是人类利用自然物为原料,通过高温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一种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烧制陶瓷离不了火,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经火煅烧…  相似文献   

7.
海南"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以无轮泥条盘筑成型和露天平地堆烧著称。但在海南白沙县还活态保存了另一种同样原始但更为罕见的"黎族泥片制陶技艺",以无轮泥片围合成型和露天平地堆烧为主要特征,并于2011年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海南黎族泥片制陶技艺的工艺过程、制陶工具、器物造型和用途等,并分析了其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了铁釉及窑变釉在石湾陶艺中的应用。铁与铜作为着色剂,使陶瓷产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从中国传统的青瓷到钧瓷,历代石湾制陶艺人不断吸收其工艺配方并加以改良,使铁釉及窑变釉成为石湾陶艺不可或缺的两大基础色素。  相似文献   

9.
云南建水紫陶由建水民间实用陶器发展演变而来。清末民初,建水文人直接参与制陶或将文人画与建水"阴刻阳贴"、"残帖淡艳"、"无釉磨光"等传统制陶工艺技术相结合,容艺术与技术于一身,从而直接改变了建水制陶的风格和艺术取向,提升了建水陶的艺术品位,使其由民间实用陶器向艺术紫陶发生了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荣昌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荣昌安富地区烧陶业已经比较发达,明清时期荣昌安富制陶业持续发展,尤其是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三大陶,荣昌陶、宜兴陶、石湾陶在清朝康熙时期,因泥土的性质不同产生了各自不一样工艺特征,也是在这一个时期三大陶区陶业行成鼎盛时代,发展出各工艺特色,荣昌陶的土质、造型、釉色、装饰等都有中国西部川南地域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周永锵 《佛山陶瓷》2011,(6):47-48,54
众所周知,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石湾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古人制陶为了生存需要,随后便有了相对复杂的身心要求。生活陶瓷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目前,生活陶艺在我国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并满足着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南国陶都石湾生活陶瓷种类繁盛...  相似文献   

12.
陶艺讯息     
《佛山陶瓷》2007,17(5):I0013-I0013
石湾举行陶塑胎毛技法比赛5月10日,以保护石湾陶塑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的“石湾胎毛技法大比拼”决赛在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举行,参赛的对象是从事石湾陶艺工作的艺术家和技师,设有辘毛、刻毛、啄毛三个技法组别,比赛分初赛和决赛,评委会由刘泽棉、区桂婵、霍兰、霍英、霍日增五位专家组成。最终新美陶厂的梁玉梅获得了刻毛组冠军,陈瑞贞更是艳压群芳,一人包揽了辘毛、啄毛两个组的冠军。  相似文献   

13.
《陶瓷工程》2010,(3):51-51
石湾陶塑艺术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石湾陶艺的执牛耳者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石湾美术陶瓷厂,50多年来,已由一家单纯生产美术陶瓷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9位国家级陶艺大师和9位省级陶艺大师,专业生产陈设艺术陶、建筑艺术陶、装饰艺术陶、日用艺术陶等多个系列产品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曾翠玲 《中国陶瓷》2005,41(2):61-62
中国著名“陶都”石湾,制陶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直至现在五千多年。在漫长的制陶历史上,石湾陶器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唐代产生艺术陶器“石湾公仔”,宋朝时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到了明清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从唐代开始出现艺术陶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李燕娟 《佛山陶瓷》2016,(11):57-60
石湾艺术陶瓷是土生土长的工艺美术,以形象传神、造型古朴、胎体浑厚、釉色斑斓、质感强烈等特点而著称。石湾艺术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与石湾日用陶器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一、艺术陶瓷中的器皿类起源于日用陶器;二、日用陶器的生产为艺术陶瓷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三、贯穿日用陶瓷生产的"按需生产"思想是石湾艺术陶瓷丰富多彩的原因;四、大量石湾日用陶陶瓷的销售带动了石湾艺术陶器的宣传和推广;五、以生产日用陶瓷为经济支柱的石湾曾经是一个异常繁荣富裕的地区,为艺术陶瓷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现今石湾日用陶瓷已息微,但石湾艺术陶瓷却一支独秀,延续南国陶都的千年辉煌。  相似文献   

16.
阮小珈 《佛山陶瓷》2022,(9):126-129
石湾陶塑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河宕贝丘遗址的印纹陶,唐宋时期以烧制日用陶瓷为主,形成了陶瓷商品的生产基地;明清时期艺术陶瓷异军突起,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更成为岭南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了石湾陶塑发展的新时代,繁花竞放,名家辈出,南国陶都知名远扬海内外,诗人萧...  相似文献   

17.
正霍然均,广东省佛山人,1964年生,中国啕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石湾陶塑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硏究员。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曽在清华美院进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  相似文献   

18.
姚默 《中华手工》2013,(6):70-71
"生活是最美的画卷",陶艺家张温帙用《东平河图录》巧妙地诠释了这一真谛,再现了石湾制陶的辉煌年代。  相似文献   

19.
石湾陶塑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河宕贝丘遗址的印纹陶,唐宋时期石湾陶塑技艺逐渐兴起,至明清时期石湾陶塑技艺更是成为岭南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其造型独特、釉色斑斓、技法多样、善仿各大名窑特点著称于世,它独特的迷人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显现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有的美,本文站在石湾陶艺的历史性、艺术性、地方性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的使石湾陶塑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1辉煌的陶瓷发展史 佛山市长期以来就有"中国陶都"的"南国陶都"之美称.佛山市石湾的河岩贝丘遗址已发现出土了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纹陶器,明代以后石湾工艺陶瓷的生产进入鼎盛时期,并出口海外,"石湾瓦,甲天下"就是当时石湾陶瓷地位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