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关乎国家的未来,但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出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趋势.为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理工科院校长期以来以培养理工科人才为主体进行教学,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而大学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并且能够传承文化。文章从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现状、考试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论述,以探索大学语文课程的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势必成为大学生文化精神养成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育存在任意性、散乱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大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及其可行方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应通过形象思维、开拓思维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途径,为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责任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支点。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却不容乐观,正确全面的剖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才能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承担起未来的家庭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和谐责任意识的培养。本文从和谐责任意识培养的着力点和培养途径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是大学教育本质的核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素质精神和科学素养两方面的培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广泛关注.大学语文教育是我国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工程的基础,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更需要加强大学语文教育.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打造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中,特别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完人"和"通才",融德、智、美于一体,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的"通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属人文学科。开设大学语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而要讲授好大学语文,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情感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要积极探索陶冶自身情感的方法,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色彩过浓,大学语文定位的偏差以及包括大学生在内全社会对于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忽视,当前我国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普遍不高。根据高等教育所蕴含的职业教育特点和社会对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大学语文课程应当开展职业汉语教育。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已经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最终教学目的。责任意识教育成为了"基础"课贯穿始终的一条线。四个维度的责任意识:角色责任、人生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对培养公民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