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形式、材料、展示和技术四方面来诠释青川地震博物馆的创作理念,力图展现青川人民面对灾难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建筑师对灾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青川岩沥青对基质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选取青川岩沥青作为改性剂,通过高速剪切制备了不同青川岩沥青掺量的改性沥青,并对其进行相关物理试验,分析计算了黏温指数VTS、针入度—黏度指数PVN及复数模量指数GTS,以探究青川岩沥青对基质沥青在不同温度下感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青川岩沥青掺量的增大,改性沥青的PVN逐渐增大,而VTS及GTS均逐渐降低,这表明青川岩沥青的掺入能够显著改善沥青的感温性能。  相似文献   

3.
将青川岩沥青应用于SBR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以改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耐久性。探讨青川岩沥青掺量对SBR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青川岩沥青能显著改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与水稳定性,青川岩沥青在6%~10%掺量范围内,与SBR改性沥青复合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应变大于3000με,同时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大于90%;随青川岩沥青掺量增加,SBR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显著提高,最大弯曲应变、断裂能则呈先增大后减小。推荐用于SBR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青川岩沥青掺量为8%~10%。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2018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十年前,那场中国救援史上最大规模、最艰苦卓绝、最悲壮可泣的生死救援还历历在目。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十大极重灾区,徒剩断壁残垣。呜咽的山河,含悲的草木,定格的时钟,都在无声哭诉那些遽然而至的家破人亡与生死诀别。灾难无情人有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坚决响应党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大比例RAP掺量热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耐候性和长期使用性能。基于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木质素、聚酯、玄武岩纤维及3种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与青川岩沥青改性热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掺加青川岩沥青和纤维能改善热再生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提高大比例RAP掺量热再生混合料的水损害及抗裂性能;以青川岩沥青与复合纤维对热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最佳,可应用于各种气候分区内的沥青路面表面层;采用纤维与青川岩沥青复配方案是改善大比例RAP掺量热再生混合料耐久性和极端气候条件下耐候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地理和文化区位造成了甘青川滇藏区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而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是形成本地区传统地域建筑丰富类型的重要因素,同时,丰富的建筑类型也是文化多样性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对历史沿革、文化背景与西藏地区有着显著差异的甘青川滇藏区的传统地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西藏建筑研究和解决西北及西南地区建筑研究中某些跨区域问题,也可深化对整个藏区建筑格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消防与生活》2009,(6):1-1
在灾难中奋起,在灾难中超越,在灾难中凝聚。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也将由我们的进步来补偿。  相似文献   

8.
青川县是四川省"5·12"地震极重灾区的三川之一,举世关注.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家确定浙江对口支援青川县.按照恢复重建规划先行的要求,我省立刻启动了百名规划师支援青川规划编制的行动.规划以"五个优先"为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规划体系构建、援助工作组织协调等方面,结合青川实际和援建需要,对规划编制的思路方法作了有益的探索,保证了城乡规划的实施操作和灾后援建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遭遇8级强震,这场灾难对国家、社会,对整个中华民族造成了空前的影响和震撼。灾难过后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思索、反省,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对这次地震灾区人口重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灾区人口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对什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灾难过后,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党中央安排北京来对口援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什邡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2.
刘霄峰 《华中建筑》2010,28(5):79-81
青川地震纪念馆及旅游接待中心作为青川县级文化建筑,方案设计构思体现现代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设计理念——形式简单明确、装饰简洁、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强调功能性和理性的原则,同时结合环境、地方特色等方面做了对纪念性建筑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四川青川小水沟石英砂岩矿两种不同的石英砂产品分别进行了可选性研究,查明了铁的赋存状态,并分别进行了除铁试验。  相似文献   

14.
唐本龙 《四川建筑》2005,25(Z1):58-59
通过对乔庄镇城郊村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青川城镇化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城镇功能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和保障机构不全.为此,必须采取发展经济,解决城镇功能单一,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创业意识,开展失地农民进社区,参加社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活动.  相似文献   

15.
灾难是相对于人类的生存而定义的。同样,应急建筑也是相对的,它的意义在于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尊严的体现。多样的灾难、多样的自然条件、多样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多样的应对灾难的方式、从而形成了多样的应急建筑。灾难无处不在。应急建筑绝不是等到灾难来临时才出现的。我们将应急建筑划分为3个部分日常建筑的应急措施,灾难发生后的临时应急建筑,以及灾后一个月乃至六七年的可持续过渡性建筑。我们试图从自然灾难、社会灾难及疾病灾难三个方面对灾难的定义做出相应的思考和对话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程相关国家标准、行标以及地标都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实际生产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波动较大,该文结合青川地区河道卵石机制砂的调研和石粉含量测试结果开展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7)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挑战增多,其中灾难作为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现象,对任何国家及其人民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个体生命的需要,灾难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难对人类的损害程度,对于个体的生命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主要探讨我国灾难教育的涵义与现状,通过阐述灾难意识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与灾难观教育构成的灾难教育内容,重申灾难教育的价值,期望能为灾难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失去亲人或者目睹死伤者遍地的场面之后,人们如何从灾痛之后走出来,并保持正常积极的心态?灾难之后,灾区同胞不仅经受着地震带来的巨大创伤体验,更可能因为失去亲人、失去家园而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那么,地震之后我们将如何走出灾难梦魇?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心理专业人士来给他们一双援手,走出灾难笼罩下的恐慌。  相似文献   

19.
朱卫平 《浙江建筑》2009,26(8):61-62
介绍了5·12地震重灾区青川援建学校的给排水设计,结合给水、热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的特点,提出要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才会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新年的吉祥、喜庆、欢笑声中,我们送走了曾经欢乐和伤痛的世纪初年,回望那些曾经经历的灾难,虽然事故之地已改换容颜,纵然斯人已逝,但留给亲人们的悲伤依然将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每每灾难来袭,生命竟是如此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