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石月芝  王亚芹 《吉林水利》2007,(9):49-50,57
多年来本地区的调查和工程实践说明,灌区各类水闸下游河床发生冲刷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增加工程维修费用。本文结合新安灌区多年来的工程设计与运行经验,分析了灌区水闸的工程特点、下游河床发生冲刷的成因,并着重介绍了几种经多年运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消能工型式和抗冲刷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桥墩冲刷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及防护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士彬 《人民长江》2015,46(16):31-33
在河道中建造桥墩,会引起桥墩附近水流状态发生很大变化,致使河床产生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进而影响桥墩附近岸坡的稳定,并有可能对河势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分析了在安徽省长江河道上建设桥梁后岸坡冲刷及对其稳定的影响。指出桥梁设计单位应重视桥墩冲刷影响岸坡稳定的问题,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较了几种岸坡防护工程型式后,提出了针对桥墩冲刷影响岸坡稳定进行防护工程设计的要点。   相似文献   

3.
以郑西客运专线DK297+183至DK298+420的黄土路堑高边坡为试验段,探讨了采用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路堑高边坡进行防护的可行性,从边坡稳定和坡面植被根系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黄土路堑高边坡的适宜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植被防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坡型,在坡面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并进行植物的合理配置,该植被防护技术可应用于黄土路堑高边坡的防护且有利于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胡家山水库灌区压力管道,布置复杂,管线长,施工难度大,从设计的角度,对管道进行结构、水力、河床冲刷深度、水下埋管抗浮、镇墩稳定、排补气孔面积等计算,结果将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基作为基础工程中较复杂的地基类型,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项目建设时,正确评价湿陷性黄土区及其场地和基础的湿陷性,对设计、施工工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及保障建筑物安全使用至关重要。通过对新疆某长距离输水干渠黄土区物理力学实验,判定了黄土区的湿陷程度,并对湿陷性进行等级评价,可为类似工程黄土区湿陷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华县城南新区水处理厂所在河段水文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结合地区实用水文手册,分析项目建设可能给河道防洪、河岸防护、安全度汛、工程管理等方面造成影响。结果表明:河段两岸防护能够抵御施工期的洪水冲击,满足行洪要求;工程区河道行洪畅通,在设计洪水标准下,防洪墙顶高于设计洪水位,不会对污水处理厂和上下游居民造成威胁;工程区所在河段设有防洪墙,不会出现河槽摆动现象,冲淤相对平衡,河道平面形态相对稳定;工程区河道存在施工弃渣堆砌现象,弃渣抬高河床,缩窄河道,影响河流稳定,建议对其进行清除,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维护河流稳定。  相似文献   

7.
《治淮》2021,(8)
为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最大坡高78m的高边坡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调查、地质勘察及试验数据分析高边坡老黄土的特性,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对高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确定陡坡比、多级宽平台的设计方案,为类似高边坡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弃渣场稳定运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高速公路、水利水电枢纽、灌区等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开挖的岩土体在工程回填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冗余,这将导致在工程建设时通常会产生大量废弃无用渣土,弃渣场中堆积的工程弃渣结构松散,极易因环境因素或自重因素等发生滑动失稳,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灾害。结合灌区工程特点,对弃渣场设计考量因素及弃渣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通过摩根斯顿-普赖斯法,对潞江灌区工程涉及弃渣场的边坡稳定和挡渣墙的抗滑、抗倾覆及地基承载力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以保证弃渣场在工程建设中的稳定安全,服务于潞江灌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为同类工程弃渣场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维护提供经验对比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漕河渡槽防洪防护设计为例,介绍一种垂直防护—透水防冲墙方案和水平防护—格宾网石笼柔性防护相结合的型式,以减小渡槽工程因下游河床下降引起的溯源冲刷及上游河床下降引起的顶冲冲刷,保证渡槽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水闸枢纽的消能防冲设计措施通常为底流式消能,然而由于低水头水工构筑物的效能工较低消能效果不好,会使水闸下游水流不稳定,出现剧烈紊动,尤其是水闸下泄时期会对河床造成严重的冲刷,不利于河床和水闸闸室的稳定。结合飞来峡水闸枢纽工程,分析了水闸消能防冲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为兴电灌区最主要地基岩性之一。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勘察,对灌区黄土所属地貌、时代成因、分布规律进行总结,以室内外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黄土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及湿陷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同时代黄土工程地质特性的差异,得出灌区更-全新世黄土的湿陷性变化规律;并针对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黄土提出了差异性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土含水率变化时其力学性质改变明显,对黄土地区建筑物的力学行为造成影响。为了研究黄土地层不同浸水工况对输水隧洞衬砌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依托于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神木支线的输水隧洞项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假定了5种地层浸水工况,对黄土地区输水隧洞渗漏引起的衬砌力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位移、地表沉降及衬砌结构的应力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输水隧洞的局部渗漏对围岩及隧洞水平位移的影响较小,对竖向位移的影响较为明显;局部渗漏情况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随着渗漏位置埋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局部渗漏会引起发生渗漏一侧衬砌结构较大的应力,应注意对可能发生渗漏情况处的衬砌结构进行加固及防护。研究结果可对黄土地区输水隧洞的渗漏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黄土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感性分析是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以兰州地区的黄土边坡为工程实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坡高、坡率、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地震作用6个不相关因素对黄土边坡安全系数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敏感,其次是重度和地震作用,而坡高和坡率对其影响则相对较小。灰色关联度法可较精确直观地表示各参数对稳定性系数的影响程度,能将分析结果定量化,并能清楚地显示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分析方法。研究成果为兰州地区类似黄土边坡的防护治理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拉哇水电站工程截流采用单戗宽戗堤从左向右单向进占立堵截流,截流戗堤宽度为40 m,龙口布置于右岸,右岸戗堤堤头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截流的成败。针对电站河床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层抗冲能力弱的特点,裹头采用大块石、特大块石、钢筋石笼联组结构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工程截流前右岸戗堤裹头设计及防护进行简述,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陕西省境内黄土地区的水库工程进行了分类,初步分为峡谷型水库及平原型水库两大类型;并对不同类型水利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汇总、分析和评价,基于对工程地质问题的认识,提出了陕西省黄土地区不同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思路及地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黄土地区水库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土地区的填方工程地质问题,以陕西铜川老虎沟填方工程为依托,通过地质调查与测绘、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对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虎沟填方工程存在不良地质作用、不稳定高边坡、地下水疏排及填方地基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对挖方区高边坡进行1∶0.5~1∶0.75的放坡,反压坡脚,并预留平台及马道;对填方区土料进行强夯、碾压,消除其湿陷性,建议设计最大干密度值为1.73 g/cm3,最优含水率值为17.3%,压实系数为0.95~0.97;挡土坝坝基建议挖除不良土层,挡土坝坝坡采取加筋土筑坡,坡度宜为45°,坡面需做好防冲刷防护措施;排水沟底宜选用粘性较小的黄土回填,地表采用粘性较大的红粘土回填,并在地表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工后应结合土水监测方案,实时监测填方区内土水变化。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类似填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存在大量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线路总长约588.487 km,其中挖方段长567.55 km,填方段长20.937 km,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汝河以北至北京段山前广大地区.其黄土主要特性为非自重性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可引起地表下沉、渠堤裂缝和边坡塌陷.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总干渠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详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小浪底引黄工程灌区输水管线沿线场地土的腐蚀性测试与评价,取得了该工程场地土对钢结构的腐蚀程度资料,为输水管线的腐蚀防护设计提供了依据,满足了小浪底引黄工程灌区输水管线施工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地铁五号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例,对黄土地区地铁隧道设计中遇到的几个重难点问题 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和处理措施,保证了隧道的安全顺利实施,得出以下结论 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黄土地区地铁隧道设计应以车站及区间使用功能为前提,尽量绕避自重湿陷性 黄土,对于隧道基底处理深度小于2m的,采用洞内换填处理是合理可行的;地质条件较好、周边环境控 制要求不高时,可取消隔离桩,并在先行隧道初支贯通后,即可进行后行隧道的施工;区间洞口位置的选 择、边仰坡防护措施及洞门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可保证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同时也满足城市景观 的要求;桥隧过渡段采用桩板结构进行设计,可实现刚柔过渡,避免湿陷性黄土的影响,降低工后和差异 沉降,满足行车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桥墩基础抛石防护的水力计算及实践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年有水的河床进行冲刷防护的方法甚多,但以抛石防护较为简便易行,素为工程及养护部门所喜用.进行抛石防护时需选定抛石粒径和估算抛距. 一、抛石粒径d的选定 选定抛石粒径首先要考虑能对河床起防护作用.若仅从防护着眼,抛石粒径应以大些为好;然而粒径过大不仅使抛投困难,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为以后继续施工所不容.故此,应根据防护处的水流条件,首先估算对河床起防护作用的抛石最小粒径d_(min).然后再结合料源、抛投方法和日后施工要求,选定大于d_(min)的抛石粒径,就可望收到防护河床的效果.现将d_(min)的各估算式列如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