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跃 《山西水利》2006,22(4):44-45,82
从兰村泉流量变化特征和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变化特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兰村泉流量的衰减因素,在具体分析中,根据泉流量衰减曲线特点,得出了泉流量减少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泉域内岩溶水过量开采是造成泉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济南市泉域的降水入渗效率、排泄总量、泉流量的历年变化规律,利用spss分析软件模拟了泉流量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道路、建筑物的大量修建,影响了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地下水排泄总量呈衰减趋势,降水入渗效率明显降低,排泄总量衰减幅度达16.7%,降水入渗效率衰减幅度达24.6%;地下水排泄总量的减少,在降水量和开采量不变条件下,必然导致泉流量衰减,目前在相同降水量、开采量的情况下,泉流量已无法恢复到1959—1980年水平;当年泉流量与前一年降水量、当年降水量、当年开采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的泉流量预测模型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Kendall秩相关法判别辛安泉泉流量的变化趋势,建立1981—2006年的泉流量衰减方程,分析泉域内的降水规律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规律,并研究降水量变化和地下水开采对泉流量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辛安泉泉流量在1980年以后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并服从负指数方程衰减;降水量变化和地下水开采是导致泉流量衰减的主要成因,地下水开采所导致的泉流衰减量占泉流衰减总量的83%。  相似文献   

4.
济南泉群滞迟效应及泉流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南泉群的滞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月平均泉流量预测模型和泉单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济南泉域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开采量、地下水回灌量、邻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大气降水补给因素对地下水的动态影响最为明显,济南泉群泉流量、水位相对于降水的滞迟时间约为2个月;②根据月平均泉流量预测模型计算的月平均泉流量相对误差为2.6%~23.5%,只有1个月的预测值不合格;③月平均泉水位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采用相对高程后的相对误差为0.2%~3.8%.  相似文献   

5.
刘培武 《山西水利》2003,(6):23-23,31
神头泉是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一级支流桑干河的重要清水水源。分析了神头泉流量动态及衰减原因,并提出对神头泉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煤矿要实行资源限采、加大节水力度,要采取措施增加岩溶地下水补给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庄泉流量衰减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郭庄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岩溶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 ,降雨量减小 ,以及由于开采下组煤 ,大量抽排岩溶地下水。指出只有控制岩溶水开采 ,调整产业结构 ,开展采矿排水利用研究 ,关闭严重破坏岩溶泉的矿井 ,人工增大岩溶地下水补给量 ,才能保护好郭庄泉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辛安泉流量衰减成因分析及泉流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辛安泉的泉水动态分析,获得了泉流量衰减变化的趋势。在岩溶水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相关模型对辛安泉的流量与大气降雨和人工开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泉流量与大气降雨的延迟、滞后效应,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气降雨的持续减少和80年代中后期人类的强烈活动,是造成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同时采用数学相关模型对辛安泉流量进行适时预测。  相似文献   

8.
山西岩溶泉流量衰减成因分析——以辛安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各岩溶大泉流量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下降,文中以辛安泉为例,分析研究其流量衰减原因,采用数学相关模型对辛安泉的流量与大气降雨和人工开采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它们与泉流量衰减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日后合理开发利用泉水资源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孙志鸿 《山西水利》2006,22(1):16-17,21
娘子关泉群自1971年起流量一直处于波动衰减状态,泉水流量已由1959年的13.1m3/s衰减到2000年的7.58m 3/s。以水资源系统的观点,从泉域天然输入(降雨入渗和河流渗漏补给)和人工输入(人工开采和煤矿开采影响)出发,对娘子关泉群衰减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娘子关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气降雨变化对神头泉流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季节分解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北主著名岩溶大泉-神头泉流量与大气降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降雨变化是影响神头泉流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其间存在着11年的滞后时期;人类活动,主要是人类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对第四系孔隙水的大规模开采对泉流量的衰减起一定促进作用。受大气降雨变化的影响,神头泉流量在未来11年中将不断回升,2007年后流量将稳定在7.66m^3/s。  相似文献   

11.
陆赛华 《山西水利》2006,22(6):42-43,89
以郭庄泉43年(1956年~1999年)的泉流量、降水量、岩溶水开采量为原始建模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多输入-单输出预测模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通过模型对泉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大气降水对1980年前的泉流量变化具有控制作用,而岩溶水开采量迅速上升则是1980年后泉流量不断衰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神头泉流量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润珍 《山西水利》2008,24(3):22-23
介绍了神头泉域自然地理概况及岩溶水动态特征,得出了泉流量衰减主要是由于降水量减少和对孔隙水的开采,还有采煤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建议在泉水排水区附近不能打井。  相似文献   

13.
曹润珍 《山西水利》2007,23(6):32-33
针对娘子关泉域的现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娘子关泉流量衰减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对于分析类似泉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柳林泉流量动态模拟及衰减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柳林泉域泉流量及降水量的系列资料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基于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GM(1,1)残差周期修正模型和不同方案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预测了泉流量动态,并对泉流量衰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残差周期修正后的GM(1,1)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还原泉流量下的回归模型较实测泉流量下的回归模型拟合误差大但预测误差小;柳林泉流量的衰减过程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以前大气降水减少是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1990年以后泉流量的衰减则是大气降水减少和人工开采量增大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三姑泉域是晋城市工业企业聚集区,GDP总量占到全市70%以上。长期以来,因地表水可利用程度有限,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一直靠开采地下水来支撑。过量开采已导致局部地区形成了岩溶地下水超采漏斗。严重超采还引起泉流量持续衰减,地下水水体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文中分析了三姑泉域地下水生态现状,并据此提出了地下水生态修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裂隙-管道介质泉流量衰减过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溶多重介质含水系统泉流量特征的研究对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自主研发的裂隙-管道介质物理模型,模拟岩溶裂隙-管道介质的泉流量衰减过程,设计多组试验探讨不同因素对泉流量衰减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衰减过程随释水介质的变化分为3个亚动态;衰减系数的大小主要受泉口大小、补给状态、含水介质初始蓄水状态的影响。基于物理试验结果,通过Visual MODFLOW软件结合等效渗透系数法建立符合物理模型机制的水流数值模型,对数值模型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研究模型内部结构对泉流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沟的综合水力传导系数对泉流量过程影响最大,垂直层面裂隙等效渗透系数的影响次之,管道等效渗透系数的灵敏度再次之,泉流量过程对层面裂隙等效渗透系数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岩溶裂隙-管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下储水空间和导水通道,落水洞是岩溶地区临时性吸收地表水流的重要过水通道,在西南地区分布密集。开展落水洞大小对裂隙-管道介质中泉流量过程影响的研究,对指导岩溶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推动岩溶水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文章研究了落水洞对泉流量衰减过程的影响,利用自制的裂隙-管道物理模型,模拟落水洞不同断面尺寸、填充程度下的泉流量衰减过程,由衰减曲线探求衰减系数受不同因子的敏感程度。试验表明:泉流量衰减过程可分为三个亚动态,大致符合指数型衰减。其中,第一亚动态的衰减系数受落水洞断面尺寸影响较大,落水洞断面尺寸越小,衰减系数越大;落水洞的填充程度越高,衰减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兰村泉水流量的年际及年内变化特征,认为有4个时期:①采补平衡期(1956~1971年);②采补失衡期(1971~1985年);③超采期(1986~1995年);④严重超采期(1996~2000年)。并对泉流量的衰减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兰村泉水的断流,降水量的减少只是一个影响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是泉域内地下水被强开采造成的。   相似文献   

19.
基于洪山泉流量日益衰减的现状,以该泉域2001—2013年的泉流量、开采量等系列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泉域水均衡状况,得出其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为不断增加的岩溶水开采和煤矿矿井排水。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方法,对不同时滞影响下的降水量与还原泉流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降水量对还原泉流量影响的滞后时间为8 a。将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的有效降水量作为还原泉流量的相关序列,建立了灰色GM(1,2)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残差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对2014—2017年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还原泉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当降水保证率为95%时,洪山泉将发生断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奶头泉区域多年水文资料的分析计算,得出降水量与采流量的对应关系及地下水基流量的比例关系,又根据实测流量对采流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采流量的稳定性系数,从而验证了奶头泉泉流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