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定量检测了办公废纸中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含量,并就浮选脱墨对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去除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碎浆,浆中胶粘物含量较低;优化浮选后,办公废纸浆中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79.17%和74.44%。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胶粘物的来源和危害,列举了胶粘物常用的分类方法,并根据其最主要的分类方法分别介绍了大胶粘物、微细胶粘物和次生胶粘物的定量检测方法,最后详述了胶粘物的化学组成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废纸回用时发生胶粘物问题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陈嘉翔 《中华纸业》2003,24(9):53-56
详细介绍了废纸回用时发生胶粘物问题的来龙去脉。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胶粘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化学性质,胶粘物的分类、沉积机理及其造成的危害,胶粘物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胶粘物的机械控制方法,胶粘物的化学控制方法和纸厂胶粘物控制计划的制订及胶粘物问题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4.
OPTIMYZETM在控制纸机系统中胶粘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OPTIMYZETM酶基产品在控制纸机系统中胶粘物实际生物的应用技术,为实际生产运行(包括网部质量状况)提供了较优的方法。结果表明OPTIMYZETM酶基产品能使胶粘物中的酯键断裂,不仅将大胶粘物分解为微小胶粘物,而且使胶粘物的基本组分失去/降低粘性,使微小胶粘物很难在系统中重新聚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利用二次纤维的造纸过程由于胶粘物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果纸生产过程中存在"胶粘物"问题,就会引起停机,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所以,造纸工作者不能忽视胶粘物. 要想去除胶粘物,首先应了解生产系统中的胶粘物从哪里而来?胶粘物会被流送到哪里?胶粘物是破碎的还是再聚集的?胶粘物是粗大的还是微小的?胶粘物的大小、分布会有助于确定系统如何去处理胶粘物.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近几年胶粘物在废纸浆回收利用中的危害,介绍了胶粘物检测的常规方法,着重分析了微细胶粘物的胶体化学性质,并由此提出几种微细胶粘物检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纸浆中的微细胶粘物是造成纸机胶粘物问题的主要原因,控制胶粘物问题需要降低微细胶粘物的数量,并防止其粒径变大。该文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废纸造纸系统中微细胶粘物的形态变化。研究表明,使用膨润土和定着剂都可以降低纸浆中微细胶粘物的浓度;不同的是,前者同时降低胶粘物粒子的粒径,而后者则可能造成粒径变大。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纸机的正常运行、无故障转换以及产品的高质量,必须在备浆过程中除去二次纤维浆料中的胶粘物。然而,由于浆料中胶粘物类型繁多,因此很难评估所采用的胶粘物去除方法的去除效率。即使传统的"大胶粘物和阳离子需求量"的测试项目也不能评估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胶粘物问题。该文研究新闻纸厂胶粘物整体特征的新方法由"大胶粘物"、"微胶粘物"以及"二次胶粘物"的检测项目组成,它们的检测意义分别是:"大胶粘物"能够检测生产工艺中的去除效率;"微胶粘物"和"二次胶粘物"能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浆料的沉积潜能("微胶粘物"可预测钙皂沉积物,"二次胶粘物"可预测溶解和胶体物质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废纸回收利用中胶粘物问题及其危害,对胶粘物的来源、特性和胶粘物常规的去除方法作了分析和归类;特别是对废纸胶粘物处理技术新进展作了重点论述,其中包括:改进机械物理方法、改进化学方法、改进生物方法及其他方法等;并就胶粘物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废纸回收系统中胶粘物含量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华 《中国造纸》2004,23(5):46-49
介绍了胶粘物比较常用的分类,并按其最主要的分类分别介绍了大胶粘物、微胶粘物及再生胶粘物等含量的比较先进和常用的检测法.  相似文献   

11.
陈嘉翔 《中华纸业》2003,24(12):36-39
废纸机械法不可能除去的胶粘物,必须用化学法除去。化学法包括了改变胶粘物粘性和避免沉积的化学处理;除去杂质后产品没有明显缺点的化学处理和胶粘物形成时能除去的化学处理。废纸化学处理的具体方法有:5.1化化学吸附法废纸吸附技术包括了依靠接触来除去胶粘性质,这种胶粘性质常与潜在胶粘物的表面有关联。应用这些技术,有可能稳定溶解物和胶体物(DCS)并避免它们的附聚(agglomeration)。化学吸附能稳定杂质粒子但不会使它们的大小改变。废纸为了使胶粘物粒子更具亲水性和减少发粘性,它的表面需要用其它物料覆盖,可以用有机物(如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2.
废涂布纸回用过程中胶黏物的分析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真空镀铝原纸为原料制备废涂布纸浆,通过SEM、红外光谱、电荷需求量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大胶黏物、微胶黏物和DCS(溶解和胶体物质)的来源、形态、成分、阴离子垃圾贡献率。结果表明,丁苯胶乳是胶黏物的主要来源,大胶黏物包覆颜料形成大胶黏物混合物,碳酸钙对微胶黏物吸附沉积,而DCS稳定分散于白水中,具有最大的阴离子垃圾贡献率。大胶黏物可通过纸张抄造脱离白水,而微胶黏物和DCS可通过添加0.2%用量的阳离子聚乙烯亚胺进行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伍鹏 《中国造纸》2005,24(2):33-34
介绍了纸板生产中常见的胶粘物的类型、沉积部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及质量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嘉翔 《造纸化学品》2004,16(1):1-4,12
介绍了胶粘物的基本情况,防止和除去原生胶粘物与再生胶粘物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胶黏物含量测定方法——凝胶渗透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GPC—ELSD),并采用该方法考察脱墨浆生产过程中主要工段的浆料、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中的胶黏物的含量变化,评价胶黏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脱墨浆生产线中主要工段的浆料、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的THF抽出物组成中胶黏物相对含量最小,木材抽出物次之,其他未知组分相对含量最大;细小纤维组分比纤维组分上含有更多的胶黏物;浮选工序有利于去除细小纤维组分上的胶黏物,但是其他后续工段对细小纤维组分上的胶黏物的除去较难;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细小纤维组分上胶黏物的去除以及减少白水循环过程中胶黏物的积累可能是解决胶黏物障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填料对二次胶粘物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树脂作为废纸回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胶粘物的模型物,对作为填料的滑石粉和轻质碳酸钙对二次胶粘物的吸附以及沉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填料级的滑石粉和轻质碳酸钙对二次胶粘物具有相近的吸附能力.在没有其他可造成二次胶粘物失稳的物质加入时,滑石粉和轻钙对二次胶粘物的吸附会导致沉积的产生;与不加入填料相比,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阳离子淀粉加入量较低的情况下,填料的加入会导致沉积量的明显增加;而在阳离子聚合物加入量较大的情况下,阳离子聚合物与二次胶粘物以及填料形成的絮聚物在纤维上的有效吸附使这种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7.
废纸浆悬浮液的不稳定性对再生胶黏物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废纸浆悬浮液的不稳定性对再生胶黏物沉积的影响。内容主要有:(1)胶黏物的种类及其形成,(2)静电不稳定性再生胶黏物和稳定性造纸悬浮物的概念,(3)静电不稳定性再生胶黏物特性的测试方法,(4)不稳定性对再生胶黏物沉积的影响,(5)阳离子聚合物的种类对再生胶黏物沉积的影响,(6)不同产品纸厂的不稳定情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