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33):1-4
目的:探讨环形石膏折顶整复固定治疗第五掌骨拳击骨折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6月因第五掌骨拳击骨折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法整复铝板固定治疗,治疗组30例则采用环形石膏折顶整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形石膏折顶整复固定治疗第五掌骨拳击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骨折修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981-982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老年患者在透视下行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行颅骨牵引复位,术中植入单枚螺钉,术后颈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3个月,2例于最后随访仍未达到骨性愈合,5例于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已达骨性愈合,10例于术后5个月复查时显示骨性愈合,6例于术后1 a复查骨性愈合。结论: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留了寰枢关节运动功能,骨折愈合率较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目的探讨开放性AO-C3型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的方式和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比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46例开放性AO-C3型pilon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不同方式行ORIF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伤后6 h内行急诊手术,手术方式为伤口彻底清创后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共18例;B组:伤后先给与清创缝合、消肿、预防感染、跟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于7-15日软组织恢复良好后行ORIF,手术方式为复位后1/3管型钢板固定腓骨、复位并植骨后固定胫骨远端和下胫腓联合,共28例。比较两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Bourne标准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B组在Burwell-Charnley评分、骨折畸形愈合、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和Bourne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开放性AO-C3型pilon骨折,伤后6 h内行急诊手术和清创后二期手术均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清创后二期手术可提高骨折解剖复位率,降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手术及住院风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2例患者骨折愈合率100%,愈合时间3至6个月,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4例出现外固定针孔感染,1例出现外固定螺丝钉松动,未见外固定支架及螺钉折断现象。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5):38-39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4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全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24例患者中,优17例,良4例,差3例。除2例患者对面型恢复不满意外,其余患者均对术后的面型较满意。术后面神经损伤1例,颞区塌陷1例。结论:全面部骨折可造成颧、眶、鼻、上颌骨的错位和面容畸形,需联合骨间切开复位,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式,遵循从下向上、由外及内的复位固定顺序,重建面颅框架、面型突度及口腔咬合关系,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才能尽可能恢复患者的外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4):136-137
目的:观察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助手向后牵拉双肩,用尖嘴持骨器钳夹远骨折段,行牵引、端提手法复位,向远骨折段逆行穿针,再顺行穿入近骨折段,使锁骨骨折达到准确的复位与固定。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治愈率达100%。结论:牵引、端提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能达到骨折的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固定稳固;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保护骨的血液供应,故骨折愈合快;这样有利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故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无手术疤痕,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4):105-107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闭合复位组,42例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为切开复位组。结果:9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0、21、6、3例,优良率82.0%;切开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18、19、4、1例,优良率8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2,P>0.05)。两组患者6周时影像学测量及8周时腕部功能情况比较,切开复位组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不如内固定精确,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倾角复位后存在一定的丢失。  相似文献   

8.
裴志文 《矿产勘查》2010,(4):104-105
目的观察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7例患者复查X线片,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随访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均接近正常。结论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是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2):121-122
目的:观察分析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无异位骨化、桡骨小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现象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64%。结论:针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取的较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结合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微创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按照Flyun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1~3年。88例患儿骨折均愈合,其中优66例、良16例、差6例,优良率为92%。结论微创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固定牢、愈合快、功能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