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配比、焙烧温度和载体含量不相同的Fe_2O_3-Sb_2O_4催化剂。这些催化莉的穆斯堡尔谱中,都有同质异能移为0.67mm/s和四极分裂为0.78mm/s的Fe~(3 )处于FeSbO_4中的双峰。在焙烧温度高于600℃的富锑催化剂中,除有Fe~(3 )的特征峰外,还出现了同质异能移为1.32mm/s,四极分裂为3.32mm/s的Fe~(2 )处于FeSb_2O_6中的双峰。  相似文献   

2.
焙烧球团中,α-Fe_2O_5和Fe_3O_4的相对含量及Fe~(2 )离子的赋存情况对于改进焙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杭钢8米竖炉焙烧的球团进行了穆斯堡尔实验。首先,用标准的α-Fe_2O_3和Fe_3O_4样品测出它们的无反冲分数之比为0.935,根据球团谱中a-Fe_2O_3和Fe_3O_4的谱线面积计算出它们的相对含量。在成品球团中,Fe_3O_4约占36%(以α-Fe_2O_3和Fe_3O_4之和为100%),可见杭钢球团焙烧后残留的Fe_3O_4较多。其次,在Fe_3O_4谱线中,A晶位与B晶位面积之比由入炉生球团时的1.37变为成品球团的0.5,谱线宽度也由0.3mm/s变为0.5mm/s  相似文献   

3.
纳米Al_2O_3/ZrO_2复合陶瓷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效应,是目前极具潜力的一种纳米陶瓷材料。采用正电子寿命谱分析同时配合着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纳米Al_2O_3、ZrO_2和Al_2O_3/ZrO_2复合陶瓷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室温-1 000℃)的微结构及缺陷进行了研究。XRD研究表明:Al_2O_3、ZrO_2和Al_2O_3/ZrO_2纳米复合陶瓷三种样品退火温度低于500℃时,晶粒尺寸保持不变;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Al_2O_3晶粒尺寸变化不大,ZrO_2和Al_2O_3/ZrO_2有所增加,但由于Al_2O_3的抑制,Al_2O_3/ZrO_2的晶粒生长更缓慢。正电子寿命分析表明:样品内主要缺陷是空位、空位团和微孔洞,缺陷主要集中在晶界处。对比ZrO_2纳米陶瓷内缺陷,Al_2O_3和Al_2O_3/ZrO_2纳米复合陶瓷内空位团或微孔洞缺陷尺寸更大,而相对数量更少。退火温度低于500℃时,三种样品内平均缺陷密度基本不变,高于500℃时由于晶粒生长,缺陷开始恢复,ZrO_2变化更明显,而Al_2O_3/ZrO_2由于相互抑制对方的晶粒生长,稳定性更高,这与XRD结果一致。纳米Al_2O_3的TEM图显示出晶粒大小基本不随退火温度变化发生改变,而纳米Al_2O_3/ZrO_2只有在退火温度高于500℃时,晶粒开始慢慢长大,并且发生了团聚,非常直观地证实了XRD和正电子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石墨中微量氯的分光光度测定法,即将石墨样品在氧气流量为400—450毫升/分,温度已为830—880℃的条件下燃烧,氯化物经高温水解后被10%H_2O_2吸收,然后于H_2O_2吸收液中加入NaOH,蒸发除去H_2O_2之后,以Hg(SCN)_2和Fe(NO_3)_3比色测定氯。本法简便,不需分离,影响因素少。对于1克试作,方法的测定下限为1×10~(-4)%。含量为1.9×10~(-4)%时,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加入试验的回收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铀在某些磷酸盐体系中的固体荧光光谱特性并探讨了它们的发光机理。对各种焙烧条件下NaH_2PO_4:U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当焙烧温度在200~600℃时该体系形成NaPO_3:U结晶,并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当焙烧温度高于650℃时,晶体变成无定形,荧光强度衰弱。铀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晶体结构,当U/NaH_2PO_4的质量比大于10~(-2)时,NaPO_3的晶体结构畸变,这时会出现荧光强度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铀在某些磷酸盐体系中的固体荧光光谱特性并探讨了它们的发光机理。对各种焙烧条件下NaH_2PO_4:U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当焙烧温度在200~600℃时该体系形成NaPO_3:U结晶,并发出很强的绿色荧光;当焙烧温度高于650℃时,晶体变成无定形,荧光强度衰弱。铀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晶体结构,当U/NaH_2PO_4的质量比大于10~(-2)时,NaPO_3的晶体结构畸变,这时会出现荧光强度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7.
详细描述了用液体N_2O_4调节Purex流程1BP、2BP、3BP和4W 料液中Pu(Ⅲ)价态的实验结果。研究酸度、钚离子浓度、铁离子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N_2O_4氧化调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_2O_4氧化NH_2OH、N_2H_4和Pu(Ⅲ)-N_2H_4-NH_2OH的速度很快,在实验条件下是瞬间反应;在Pu(Ⅲ)-U(Ⅳ)-N_2H_4-HNO_3体系中,钚离子有明显的催化N_2O_4氧化U(Ⅳ)的作用;模拟Purex 流程1BP、2BP和3BP料液,用2.5倍化学计算量的N_2O_4,10—15℃下20min,可以达到Pu(Ⅲ)完全氧化到Pu(Ⅳ);调价后的料液放置5d,Pu(Ⅳ)的含量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氦气与氢同位素气体热导性差异较小的问题,以氧化锆原电池为气相色谱检测器、改性γ-Al_2O_3为填充柱,在液氮温度(77K)下系统研究了氧化锆检测器测量氢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对氦气中微量氢同位素气体进行了分离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锆检测器的最佳工作温度约为700℃,在载气流速为60mL/min条件下,仪器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该方法对H2的检测下限可达15ppm,对D2的检测下限可达40ppm,样品检测的相对误差小于5%。以上结果表明,氧化锆检测器可用于氦气中微量氢同位素的分析测量。  相似文献   

9.
对下述石英剂量学特性进行了研究:(1)石英的剂量灵敏度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随不同前剂量的变化;(2)使石英的剂量灵敏度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最佳退火温度的选择;(3)在500℃,8小时退火温度时,石英的剂量灵敏度随退火时间的变化;(4)经前剂量照射的石英样品在700℃,3小时退火后石英的剂量灵敏度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700℃,3小时的退火条件下,可使石英的剂量灵敏度变化最小,并几乎恢复了其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普通高压钠灯用玻璃焊料,在800℃温度下钠汞蒸气中的抗钠腐蚀性能。给出了Al_2O_3-CaO-BaO-MgO-Y_2O_3系在120h后钠腐蚀渗透层厚度为25~35μm;1000h后为80~90μm。按照d=At~(1/2)公式推算该玻璃焊料经10000h后钠腐蚀渗透层的厚度也仅约为 300μm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普通高压钠灯用玻璃焊料,在800℃温度下钠汞蒸气中的抗钠腐蚀性能。给出了Al_2O_3-CaO-BaO-MgO—Y_2O_3系在120h后钠腐蚀渗透层厚度为25~35μm;1000h后为80~90μm。按照d=At~(1/2)公式推算该玻璃焊料经10000h后钠腐蚀渗透层的厚度也仅约为300μm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Fe-TbFeO_3-DyFeO_3块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磨粉末和烧结块体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测试了块体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离子辐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球磨可获得混合均匀的Fe-Tb_4O_7-Dy_2O_3纳米尺寸颗粒的混合粉末。高温下Tb_4O_7转变成Tb_2O_3,烧结块体中的Tb_2O_3和Dy_2O_3的含量随烧结温度升高而降低,在1 200℃烧结24h可获得Fe-TbFeO_3-DyFeO_3块体材料。Fe-TbFeO_3-DyFeO_3块体材料具有高的热导率和低的热膨胀系数,腐蚀性能较差。在400~600℃辐照至25dpa,随辐照温度升高辐照肿胀率逐渐降低,400℃辐照肿胀率最大为0.5%。  相似文献   

13.
在αFe_2O_3中依次累积加入K_2O、Cr_2O_3、CuO、MGO和SiO_2形成不同混合物,在空气中800℃活化焙烧5h后,发现αFe_2O_3和所加氧化物之间发生了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化合物。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些氧化物作为助剂和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宋代和元代著名的汝瓷、钧瓷和官瓷样品,比较了古瓷和仿古瓷的穆斯堡尔参数,讨论了这些古瓷的烧制技术、着色机理和微观结构,得到了以下结果:(1)汝瓷釉中含有结构铁Fe~(2 ),Fe~(3 )和磁性成分Fe_3O_4。推断宋代和元代汝瓷原始烧成温度约为1250℃。它们的烧制气氛为还原气氛。汝瓷的釉色与铁的化学状态有关。(2)钧瓷釉中含有铁矿物(Fe_2O_3,Fe_3O_4)和已进入粘土晶格的结构铁(Fe~(2 ),Fe~(3 ))。推断宋代钧瓷(SJ_2)的原始烧制温度高于1200℃,元代钧瓷(YJ_3)的原始烧成温度略高于1250℃。宋代天蓝钧瓷在重还原气氛中烧成。宋代天青钧瓷和仿古蓝钧瓷在中等还原气氛中烧成。元代钧瓷(YJ_3)在弱还原气氛中烧成。推断古钧瓷的Fe~(2 )和Fe~(3 )的配位数均为4。钧瓷的着色机理非常复杂。铁的化学状态是影响钧瓷釉色的因素之一。(3)南宋官瓷粉青釉与灰青釉中结构铁较多。米黄釉中氧化铁较多。粉青釉和灰青釉的烧制气氛为重还原气氛,烧制温度较高。米黄釉为轻还原气氛,烧成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温度、Ce(NO_(3))_(3)料液浓度、晶种加入比例和晶种加料区域等工艺条件对Ce_(2)(C_(2)O_(4))_(3)产品颗粒粒径分布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在杯式沉淀器中采用Ce_(2)(C_(2)O_(4))_(3)模拟Pu(C 2O 4)2进行连续沉淀实验研究。保持Ce(NO_(3))_(3)和草酸的加料区域、沉淀后母液中硝酸和草酸浓度不变,分别考察了30.0~50.0℃、Ce(NO_(3))_(3)浓度为0.084 mol/L和0.167 mol/L、晶种加入比例为0~2.0×10^(-1)和晶种加料区域等工艺条件对Ce_(2)(C_(2)O_(4))_(3)颗粒粒径分布和形貌的影响。50.0℃、Ce(NO_(3))_(3)浓度为0.167 mol/L,相比无晶种加入时,Ce_(2)(C_(2)O_(4))_(3)沉淀颗粒D 50值(一个样品的累计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最大可增加62.2μm。50.0℃、Ce(NO_(3))_(3)浓度为0.167 mol/L、晶种分别从周边涡流区域和中心涡流区域加入时,对应的D 50最大值分别为154.1、120.7μm。相同工艺条件下,温度为30.0~50.0℃时,沉淀颗粒D 50最大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工艺条件下,当D 50达最大值时,Ce_(2)(C_(2)O_(4))_(3)颗粒以较为规则的片状长条形为主,碎片形和不规则的片状聚集形颗粒所占比例较小。Ce_(2)(C_(2)O_(4))_(3)晶粒生长方式属于螺旋增长机制,晶粒单层薄片厚度约为16 nm。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性水质中催化剂用量对催化联氨除氧效果的影响.试验条件为:温度10℃、20℃、30℃,初始溶解氧含量分别为10.0~10.8 mg/L(10℃)、8.2~8.6 mg/L(20℃)、7.0~7.4 mg/L(30℃),联氨用量为水中初始溶解氧含量的6倍、3倍.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600~50 цg/L时,水中溶解氧含量均可降至100цg/L以下.  相似文献   

17.
Gd_2O_3-UO_2可燃毒物燃料芯块的烧结密度是个重要指标,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之一。为此研究了Gd_2O_3粉末预处理、添加剂、混合方式和时间、烧结气氛、烧结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Gd_2O_3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3%,7%,10%的Gd_2O_3-UO_2芯块最终密度的影响。结果指出:预处理有利于Gd_2O_3分布均匀;添加草酸铵能有效地调整芯块密度;烧结温度1750℃为宜。选用了合适的工艺参数,制备出了密度为理论密度的93.5%~96.5%,且均匀性和微观结构等均满足设计要求的辐照考验用Gd_2O_3-UO_2芯块。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包覆热轧法制备了Zr/Gd_2O_3扩散偶,分别在673K和1 073K温度下对Zr/Gd_2O_3扩散偶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扩散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OM)初步观察Zr/Gd_2O_3界面特征,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Zr/Gd_2O_3界面形貌,用能谱仪(EDS)分析Zr/Gd_2O_3界面附近元素分布情况,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Zr与Gd_2O_3的相容性。结果表明:2种温度下Zr与Gd_2O_3的相容性很好。  相似文献   

19.
对下述石英剂量学特性进行了研究:(1)石英的剂量灵敏度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随不同前剂量的变化;(2)使石英的剂量灵敏度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最佳退火温度的选择;(3)在500℃,8小时退火温度时,石英的剂量灵敏度随退火时间的变化;(4)经前剂量照射的石英样品在700℃,3小时退火后石英的剂量灵敏度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700℃,3小时的退火条件下,可使石英的剂量灵敏度变化最小,并几乎恢复了其原有水平。用四种不同的石英样品进行的重复性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同时还发现,石英的TL发光峰曲线只有在900℃,1小时退火条件下才发生畸变,这一结果与D.J.Huntley et al. (1988)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技术,对用不同原料盐和不同焙烧温度制得的Co/γ-Al2O3催化剂中钴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XANES结果表明,以硝酸盐为原料盐于500℃焙烧的样品Co(N)-500,其Co-K边的近边结构与标样Co3O4相似,而其它样 的近边结构则与标样CoAl2O4相似。随焙烧温度提高。在吸收边前的弱吸收峰(1s→3d)逐渐增强。在吸收阈值处,主吸收峰(1s→4p)的分裂变得更明显,950℃焙烧的样品,在主吸收峰上升过程中出现了肩峰(1s→4s)。这些特征表明,样品中钴主要以Co^2 离子形式存在。钴离子与载体作用的加强,使非化学计量的尖晶石相在结构上与化学计量的CoAl2O4越来越接近。EXAFS结果表明,样品Co(N)-500中,钴主要以Co3O4的形式存在。其第一配位壳层Co-O配位数明显低于标样Co3O4,说明该相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其它所有样品中,钴主要以非化学计量的尖晶石相存在,其第一配位壳层Co-O配位数随焙烧温度从500℃提高到950℃,与标样CoAl2O4越来越接近;相同焙烧温度下,从醋酸钴制得的Co(A)系列样品更容易形成Co-Al尖晶石相。XANES和EXAFS结果很好地说明了前中样品对CO氧化和乙烯选择还原NO反应的活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