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导读     
院士风采
  时光似水,生命如歌--纪念魏寿昆先生
  他,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诸多重大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冶金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他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建校元老之一,躬耕教育数十载,他的学生中不乏两院院士、著名学者;他是学界泰斗,业界宗师,誉满天下却依旧保持谦逊严谨。著名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魏寿昆先生于2014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文章充满深情地回顾了魏寿昆先生似水如歌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他,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诸多重大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冶金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他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建校元老之一,躬耕教育数十载,他的学生中不乏两院院士、著名学者;他是学界泰斗,业界宗师,誉满天下却依旧保持谦逊严谨。著名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魏寿昆先生于2014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文章充满深情地回顾了魏寿昆先生似水如歌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6日上午,庆祝魏寿昆院士百岁华诞暨从教77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周济及各界代表欢聚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共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建校元老魏寿昆先生百岁华诞。  相似文献   

4.
《连铸》2015,(5)
<正>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冶金学家、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金山同先生,因病于2015年10月11日9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生平简介金山同先生,生于1936年2月20日,浙江省温岭市人。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炼钢专业学习,1963年10月  相似文献   

5.
杨平 《金属世界》2024,(1):37-44
瑞典皇家工学院的M. Hillert教授是北京科技大学最早聘请的名誉教授之一,他的研究领域很宽,材料科学基础(简称材科基)课程的一些知识点与他有关,如扩散控制的新相长大速度公式、晶粒长大原理、调幅分解及计算相图等。早在1980年他就来北京科技大学讲学,基于其讲稿翻译的《合金扩散与热力学》一书对我国材料工作者及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他在热力学计算相图方面的原创工作对北京科技大学相关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在计算相图方面还亲自培养了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本文基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及北京科技大学的国际交往方面分析讨论了Hillert教授的一些贡献,希望对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对相关领域的背景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冶金和材料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肖纪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4月23日上午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肖纪美先生,生于1920年12月,湖南省凤凰县人。194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1948年2月赴美国留学,1950年8月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1957年7月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10月到北京钢铁学院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26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学为章守华先生举办百岁华诞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材料学界的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的众多代表,北京科技大学校领导、建校老教工、离退休教师、校友和在校师生及兄弟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代表,还有章先生的学生、亲朋好友等共130余人,共贺章先生百岁华诞。  相似文献   

8.
《现代铸铁》2005,25(4):61-61
吴春京(1961-),男,1978年毕业于福建省上杭一中,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7月在北京科技大学铸造专业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杨平 《金属世界》2022,(6):26-33
金属学课程(现在一般称为材料科学基础)中的知识点基本都源于国外材料、冶金、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科学家,我国科学家创建的成果较少。冯端先生上世纪50~60年代开展了金属物理方面的研究,在位错与晶界结构的研究上做出了富有特色的成果。这些结果展示在他编著的国内第一部《金属物理》教学参考书中,该书对笔者早年金属学原理课程学习产生过影响;冯端先生一生中出版的其它书籍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基于他在金属物理方面的贡献讨论了对我们课程教学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也展现了我们课程前辈在教材编写中的辛勤与贡献,希望这些总结也对学生专业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18日,由中国锻压协会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出资建立的中国机械中等专业学校正式成立。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锻压协会名誉理事长何光远先生亲自题写校名,并与泰州市市委书记张雷先生一起为校牌揭幕。原北京机电研究所所长、中国锻压协会名誉理事长李社钊先生与泰州市副市长刘励先生为中国锻压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正式落成揭牌。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4月23日,著名冶金和材料科学家、教育家肖纪美院士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4岁。追思先生的一生,他在材料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材料学知识传播等方面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材料大师、著名教育家。纵观先生的一生,著作等身,桃李天下,"终身为士不为仕"正是肖先生坦荡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金属世界》2010,(5):88-89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2000年起正式运行。正式运行的标志首先是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成立了以轧制中心为主体的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将原属于学校冶金与生态学院的冶金工艺研究所并入到轧制中心.在工程中心基础上成立了冶金工程研究院,并独立招收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模具制造》2009,(3):I0008-I0008
2009年2月18日,山特维克可乐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揭幕典礼暨媒体发布会在山特维克可乐满北京办公室隆重举行。山特维克可乐满全球总裁KennethSundh先生来到了仪式现场,并与山特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SvanteLindholm先生共同为学院揭幕。山特维克中国副总裁、山特维克可乐满大中华区总经理李贻善先生为学院的成立做了精彩的致辞。揭幕仪式的成功举行意味着山特维克可乐满学院正式落户大中华区。  相似文献   

14.
田世江  葛晨光 《铸造》2007,56(2):110-112
张仲秋研究简介 张仲秋,男,1940年9月出生于北京,研究生导师。 1.学历及技术职务1957—1962年,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钢铁;台金专业学习。 1962年毕业后到沈阳铸造研究所工作。 1962—1985年,沈阳铸造研究所工程师。 1986—2006年,沈阳铸造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学科专业调整的进行,北京科技大学压力加工系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6年,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院系调整,学校成立了8个学院,压力加工系并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压力加工系。本科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16.
杨平 《金属世界》2022,(2):15-25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一轮、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双一流"学科建设除了要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外,还特别强调有中国特色及特色一流.也就是说,"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乃至课程要具有突出的特色.专业课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首要...  相似文献   

17.
29岁参加高考,他以9县1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34岁考研成功,他以大学期间科目全优的成绩留学日本东北大学;41岁博士毕业,他在日本神奈川科学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担任总工程师;45岁归国,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在高性能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回国工作二十年间,他指导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许多学生如今已是国内知名的学者、教授;他热心于国际合作,曾指导过比利时、阿尔及利亚、韩国、朝鲜等国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与访问学者;即便是65岁退休后,他仍然开设公选课程,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走进他的课堂。这位从未停止过对学术的追求、从未放下过对科研的热爱的长者就是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贾成厂。贾成厂教授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863、973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5本;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金属学会优秀工作者等多项奖励;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常务理事等;...  相似文献   

18.
金奖论文作者吴春京简介吴春京,男,1961年出生。1982年获北京钢铁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属凝固与控制、连续铸造、玻璃模具、轧辊材料。获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3等奖、4等奖  相似文献   

19.
<正> 大井古铜矿冶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官地乡大井村北山南坡。1974年原辽宁省昭乌达盟地质队204分队在地质勘探时发现了古矿道,随即引起考古学界的关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曾到遗址考察。1976年7月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林西县文化馆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专家也曾两次到遗址考察取样。科学的发掘和研究,终于揭示了这座埋藏3000年的古矿所隐含的历史秘密。  相似文献   

20.
石玗 《现代焊接》2013,(7):29-31
兰州理工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65年,前身由原北京机械学院焊接专业师生整体迁入付肃工业大学(后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并入机械系,增设焊接专业设立焊接教研室。1988年原焊接教研室撤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