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甘蔗农业机械化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四大部分来阐述,第一大部分是全国甘蔗农业机械化试验研究,示范和推广的回顾,第二大部分当前甘蔗糖业发展到一个急待发展甘蔗农业机械化的新阶段;第三大部分是实现我国甘蔗农业机械化的设想,第四大部分是我国甘蔗农业机械化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农垦集团甘蔗生产为例,解决机械化收割问题,打通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广西蔗区甘蔗机械化收割率很低,占收割总面积不足5%,甘蔗收割主要以人工砍收为主。通过对比全程机械化和人工作业在耕、种、管和收中每个生产环节的差异,分析了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和人工作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广西农垦每年新植甘蔗0.53万hm2,机械化种植较人工节约240万元;按甘蔗种植总面积1.73万hm2计算,追肥和培土机械化较人工施肥节约1040万元/年、杀虫和除草较人工节约910万元/年;按平均每年甘蔗产量180万t计算,机械化收割较人工砍收节约5400万元。针对蔗农和糖厂对机械化收割的疑惑和难点,提出要加强宣传机械化收割的重要性,让蔗农和糖厂转变观念,接受和使用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尤其是机械化收割;建议糖厂改造和提升榨糖工艺,提高对机械化收割甘蔗的除杂、清净技术改造;将一步法工艺改造为二步法,以提高糖厂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甘蔗的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是糖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甘蔗机械化收获是当前制约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本文对当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甘蔗机械化收获这一复杂的工作系统,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几条完善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对策,希望能为今后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由福建省轻工业厅设计院研制和以福建省南靖第一糖厂为协作单位进行研究和生产的“CG-I 型甘蔗电子秤与农务结算微机管理系统”,经1985/86年和1986/87年两个榨季的运行、验证,取得成功。1987年4月12日在南靖第一糖厂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5.
赵畯田博士在广州作了一系列有关甘蔗土壤肥料方面的学术专题报告,并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座谈、讨论。主要内容概述如下:1、在“现代科学技术在甘蔗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中,赵博士谈了甘蔗生产的特点、影响甘蔗生产的因素,认为搞好甘蔗生产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管理上的问题,必须正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管理技术)来解决甘蔗生产上的各个问题,推进甘蔗生产的发展。从长远计,还应注意防止在采用科学技术时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2、在“土壤化学性质和甘蔗合理施肥的关系”的专题报告中,赵博士强调了解土壤化学性质是合理施肥的必要前提,同时详细阐述了甘蔗生长必需的各种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微  相似文献   

6.
鲁华  武涛 《甘蔗糖业》2023,(4):53-59
从2015年至2022年底,广西全区甘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从50台增加到3166台。然而,甘蔗机械化收获量并未呈同比增长,甚至出现下降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影响甘蔗机械化收获推进的原因,提出发展广西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建议,为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经化工部批准,由浙江省化工厅主持的“科学施肥试验——在甘蔗上氮磷钾不同配比研究”的技术鉴定会于1987年4月4日在浙江义乌召开,并通过了鉴定。参加鉴定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主要甘蔗种植区是南方的路易斯安那、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甘蔗种植已全部机械化,佛罗里达州机械化的程度只有40%。路易斯安那州甘蔗种植也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只在种植甘蔗时需要少量人工辅助,即当“种蔗”由机器铺放在沟内时,由人工稍加整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甘蔗生产成本及产业竞争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发达的甘蔗产地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甘蔗成本偏高的根本原因,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对土地的整合;选育推广高产、高糖、多抗的甘蔗新品种;开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科学施肥等。通过综合应用推广以上技术,提高我国甘蔗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水平是制约糖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化砍收更是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糖料政策支持下,我国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一方面,甘蔗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获得多方探索与尝试,规模化生产是蔗糖产业发展趋势的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广泛共识;另一方面,推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过程中因粗放式管理导致的甘蔗单产低、机收损失高、糖厂扣杂高、种蔗效益低等问题也频频使种蔗大户陷入生存困境。在国内糖价低迷、甘蔗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下,种蔗利润空间饱受挤压,如何实现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出效益,成为了规模化种蔗大户实现可持续生存发展的核心难题。本文以广西慧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全程机械化+适度精细化”甘蔗生产模式的探索经历,总结其实现甘蔗规模化生产与高效益产出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广大种蔗大户寻求甘蔗生产高产高糖路径及推动我国现代甘蔗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甘蔗机械化种植能够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人工成本,是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CZX-2型甘蔗种植机在云南蔗区的应用情况为例,系统分析了甘蔗机械化种植的优势、经济效益状况、存在的不足,为加快甘蔗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临沧发展“优高”甘蔗生产途径的认识、问题、政策和措施。认为,实现“优高”甘蔗生产,政策是动力,科技是关键,投入是保证。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优高”是个动态指标,可随人们的努力程度产生差异,因此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显得非常重要。为使“优高”甘蔗生产稳步发展,每个蔗区都要切实注意保护农民种蔗积极性等问题。“优高”甘蔗生产政策千万不能忽视,这里主要考虑甘蔗收购价咯政策、蔗肥挂勾政策、良种、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推广运用扶持政策和各级干部、科技人员抓甘蔗奖励政策等。“优高”甘蔗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以强化良种、提高单产、提高糖分、提高效益、提高科技素质等为中心,切实抓好良种推广、提高耕作栽培管理质量、科学施肥、病虫鼠害防治、耕作制度改革、地膜覆盖、轮作、间作、套作、培肥地力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高旱蔗区地膜覆盖不同施肥次数试验——陆世宏等,广西甘蔗,1993(2),9-11甘蔗应用地膜已有数年历史,并且都取得增产增糖的良好效果。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减少施肥次数,研究基肥施氮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经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多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一次施肥能增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集肥、膜、药于一体的多功能轻便型中耕培土机,设置3种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肥、膜、药于一体的多功能轻便型中耕培土机种植模式比人工种植模式以及畜力结合种植模式在出苗、分蘖、生长速方面均有促进作用,且应用机械化施肥、施药、盖膜、覆土高效种植能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加甘蔗产量,节约用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旱地甘蔗地膜覆盖、不同施肥次数对比试验初报——一刘希蝶,甘蔗,1994(3),49~50本文主要是对旱地甘蔗不同施肥次数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甘蔗盖膜的基础上,以深翻3次施肥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的无深翻3次施肥处理和深翻三次施肥处理增产达极显著演次为深翻2次施肥和无深翻3次施肥。两者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最差的为深翻1次施肥处理。甘蔗农业文摘(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糖蔗生产的发展,国营友好农场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实现科技兴蔗、注重科技的开发、研究和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特别是对甘蔗机械生产更为重视。从1998年8月~1999年11月,该场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深人糖蔗生产第一线去调查研究、发扬了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反复探索研制成功施肥机,并迅速推广。于2000年3月施肥机正式投入甘蔗大田施肥工作,深受广大干部、蔗农的喜爱。湛江农垦局机务机处、华南热带农业机械研究所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到现场观摩该机进行甘蔗破垄施肥、深松施肥同时进行操作后得到一…  相似文献   

17.
《甘蔗糖业》2021,50(3)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本文分析了我国甘蔗生产现状、甘蔗机械化现状、主产区政府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蔗地宜机化改造、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农艺配套研究、建立"糖企-机企-蔗企"合理运行机制、实现机收蔗无障碍进厂和加大甘蔗生产机具的补贴力度与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甘蔗收割机械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焕耀 《广西轻工业》2010,26(8):144-146
我国甘蔗的耕种收割生产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甘蔗机械化收割还没有普及推广。糖厂、糖业集团要为推进甘蔗收割机械化起决定作用,采用多种结合的办法加快推进甘蔗收割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甘蔗糖业》1992,(1):22-24,30
甘蔗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特点,是利用土壤检测或土壤普查资料实行“以田(土)定产,以产定氮,以氮定磷、钾”拟定施肥方案。 1988~1990三年试验和大田生产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在顺德县甘蔗生产中是可行的,照配施方案施肥的蔗田,实收产量基本能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产量。比习惯单氮施肥节省氮素13kg以上,平均亩增产蔗1200多kg(17.4%)。与高氮、高钾施肥的产量相若,但节省肥料。 3年累计应用面积共67000亩,增产蔗47000t,食糖4700t,总收益10680000元。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国甘蔗栽培和利用甘蔗制糖,起源很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蔗和甘蔗制糖国家之一。古代在没有“蔗”字以前,有“柘”或“诸柘”等称呼,名称不下三十余种。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屈原的《招魂赋》中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