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绿色建筑步伐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燕 《山西建筑》2007,33(10):80-81
指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背景,讨论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智能建筑、贵族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异同,以及未来实施绿色建筑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几方面工作,以加快节能和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中外建筑》杂志是由建设部主管、建设部信息中心和长沙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主办的全国性大型建筑综合类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外建筑》宗旨:展示中外建筑艺术,追溯中外建筑历史,推介中外建筑管理,了望中外建筑市场,讴歌中外建筑文化与名人,传递中外建筑信息。主要栏目:建筑论坛、建筑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建筑科技与建筑施工、建筑名人、园林建筑等。本刊系大16开双月刊,邮发代号42-149。每期定价7.00元(含邮资),全年定价42.00元。欢迎随时订阅。地址:长沙市人民路29号市建工局620室邮编:4100…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创作设计的繁荣,建筑评论正逐步受到重视。建筑评论是整个建筑文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评论活动中,建筑评论的主体既可以是建筑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建筑的使用者、鉴赏者、社会公众或其它与建筑相关领域的有识之土;评论的对象(客体)包括建筑创作设计作品、建筑学说、建筑文化思潮、建筑师个人的创作思想、方法、技巧、风格等建筑文化实践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筑评论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广泛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普及性活动,它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实践、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4.
建筑工程涉及不同的技术、材料、环节、部门,只有加强建筑管理才能确保工程的工期、成本、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建筑管理方法是建筑管理工作实施和展开的基本要点,在科学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管理方法科学化成为建筑管理工作的必然与趋势。本研究从建筑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入手,分析了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阐述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未来,提供了建筑管理方法实现科学化改革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建筑管理工作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分析当今国际环境对建筑弹性的要求,并对建筑弹性指标做出一定的理论阐释。通过对建筑弹性指标研究前沿的分析,总结后疫情时代建筑在健康、环保和舒适方面的新需求;同时结合案例,梳理建筑弹性指标,以证明建筑弹性指标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建筑结构弹性指标、注重风险管理水平建设、关注建筑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三方面,对我国建筑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启示性建议,以期增加建筑应对突发风险的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与人类生活相伴相生、又被列为人类七大艺术之首的建筑,其如何健康发展,永远值得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思,也激励着建筑师们为之不懈探索。建筑专家窦以德毕生磨一剑,以建筑学为己任,对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文化、建筑历史、建筑评论等,既广泛涉猎又潜心思考,既博采众长又独辟蹊径。同时,他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7.
生态建筑与建筑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建筑与建筑的持续发展夏云,夏葵一、实践和认识的回顾当执笔沉思,回顾人们在处理土地、能源、建房、环境、人口之间错综矛盾时,脑际浮现出建筑领域这样一幅历程,即:传统建筑一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一节能节地建筑一生态建筑一可持续建筑。本世纪70年代起,发达...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不仅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许多细微方面还与防火紧密相关,火的内涵渗透到建筑的一梁一柱之中。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木构建筑于秦汉时期走向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装配式建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节能环保、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上逐渐凸显优势,装配式建筑也逐步成为建筑标准化、工业化的主要形式。相对传统建筑的繁杂工序,装配式建筑的简单工序,装配式建筑在抗震性能上的安全属性更受人们关注。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抗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住宅建筑是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蕴含了人类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且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居住建筑文化(世界主要建筑文化)体系:欧洲建筑(西方建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伊斯兰建筑。不同建筑文化的比较、交流、碰撞,会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建筑创作的源泉,推动建筑文化在开放、互融的环境下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