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渤中3-2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其距已探明的油田远,储量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在研究油田储量充分动用的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油田开发方式、层系、注采井网、井型、井位及井距等参数进行精细研究,得到了通过提高初期单井产能实现油田经济高速高效开发,体现边际小油田开发特点的开发方案。为了更有效的规避油田开发中的风险和挖掘油田的潜力,方案对风险和潜力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制订相应对策,使开发方案的可操作性更强。合理简化工程设施,采用"简易井口平台+可移动式采油平台""蜜蜂式"采油设施,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渤海湾今后大规模开发中小型边际油气田积累了实践经验,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舱室储油自升式采油平台,利用平台主体舱室储油,克服了传统油罐储油方式的缺点,增大了平台储油能力,可有效提高采油效率,适用于年产量20万~30万m3海上边际油气田的开发.舱室储油自升式采油平台已在渤海BZ3-2油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丛式平台井、大斜度长水平井数占比逐步攀升,大部分油气田已步入生产开发中后期,采油、修井作业任务频繁,对现场作业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有采油、修井机以及连续管作业设备进行平台井采油、修井作业时存在频繁运移、拆装调整井口设备、作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可适应采油、修井及其它常规作业工艺的轨道式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该作业机采用双轨道撬装形式,可实现井口设备快速运移、拆装及高度和水平方位调整,连续管装备与井口支架可同时实现修井及采油作业配套设备快速转换等。应用结果表明:轨道式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整体操控运行灵敏且满足作业要求,配套设备拆装自动化程度高,修井采油作业工艺设备实现快速转换,减轻了现场人员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贾士栋 《中国海上油气》1999,11(5):17-18,28
采油树和管江是采油平台上的关键设施。通过对以前采油权才管汇设计得失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到一种较为完善的井口和管汇的设计模式,以解决简易井口平台设计中间距愈来愈小所上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缩短海上油气田建产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但海上油气田工程设施建造周期长、油气管网相对较少,对钻完井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不同水深、不同类型和不同井口型式等探井转开发井特殊要求,建立了浅水探井井口再利用技术、一井多目标钻完井技术、简易移动式平台井口稳定性技术和深水探井转开发井井筒完整性评估技...  相似文献   

6.
海上边际油气田简易设施设计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近海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油气田为边际油气田,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这些油气田是海洋石油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文中结合国外相关资料和渤海锦州202凝析气田北高点简易设施的设计实践,对边际油气田的简易设施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进行了概念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2月17日上午,由胜利油建公司承建的国内首座自安装式采油平台—中海油自安装采油平台工程在桩西海工建造基地举行隆重开工典礼。该平台项目是中海能源发展公司为解决边际油田"蜜蜂式模式"开发问题而专门制订的科研项目,适用于年产量20万立方米以内、水深5米~30米泥沙质海底的海域或相似海域的小油气田油气生产处理。具有原油生产处理、储存和外输功能,主要为解决渤海湾1500万立方米储量  相似文献   

8.
油田退役是油气田开发全生命周期的末端环节,是油气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海上油气田环境特殊,不同海域、不同水深采用不同的设备设施进行生产,有钢结构导管架生产平台和钢筋混凝土重力平台、水下井口和集输系统配备浮式生产设施、张力腿平台等多种方式.不同开发方案对应着不同的弃置方案及工艺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北海退役油气井弃置标准规范、弃置工艺及关键技术及设备,如大型工程设备浮托工程船和钢丝绳锯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弃置工作准备和作业实施工艺步骤,以及油气田弃置过程中的特殊风险点,对于我国国内海上海域和海外其他水域进行油气田弃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渤海曹妃甸11-6油田油气混输腐蚀海管更换期间主力采油平台须被迫停产的问题,基于油田设施情况、施工特点及资源情况,通过方案对比选择,提出了"移动式试采平台处理储存+穿梭油轮转运"的海管更换期间油田临时生产工程方案。本文主要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对试采平台就位、栈桥连接、试采平台与采油平台的工艺系统对接、供电与仪控、穿梭油轮系泊等工程主要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述,最终圆满解决了油田海管更换期间海上采油平台被迫停产的难题。曹妃甸11-6油田临时生产工程方案的成功实践,对渤海海域浅水油田很多临近设计服役的海管更换工程及试采平台的多功能扩展等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了最大可能地利用现已发现的海上油气资源,提高海上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救活”边际油田,针对近年来对海上油气资源分布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提出了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新思路.即针对渤海海域中、小油气田成群成带分布,多数离岸近、水浅和离现有生产设施近的待点,拟对这些油气田进行联合开发.同时对那些小油田、孤立油田,利用简易生产设施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1.
开发海上深水边际油田的尖端技术装备(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波 《石油机械》1999,27(4):46-50
陆丰22-1深水边际油田开发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采用无生产平台的采油方式。油田租用1艘以多功能单点系泊系统系泊的生产储卸油轮,配以全自动控制的水下井口生产系统,与世界海上石油界首次在采油树上使用的泥线增压泵相结合,安全、高效地实施油田的前期开发和后期生产管理。被称为“组块搭接式控制系统”的水下井口生产系统,荟萃了当今世界的尖端技术,包括双定位水下卧式采油树、电/液控制系统、泥线增压泵、电缆系统、折叠式钻井底盘系统和遥控作业机器人等。浮式生产储卸油轮是世界上首次使用多功能旋转接头与半沉没式单点系泊结合的油轮系统,具有电力供应、原油净化处理等功能,高峰日处理液量为125万桶,日处理油量为6万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在南海北部湾海域投产使用的新型简易平台形式——井口架的应用。以涠洲6-8油田的井口架为例,介绍了井口架的结构形式,安装方法,分析了井口架与常规导管架平台相比的优势,并研究了其在边际油田开发中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KY65-21 ���ͺ������������װ�ýṹ�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常规的海洋采油气井口装置大都采用过去传统的设计计算方法,使得所设计的井口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同时,需要压裂、酸化等高压作业时必须换井口或安装井口保护器。为此,根据国内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简易的海洋采油气井口装置,它简化了井口装置的结构,既可以满足正常采油气生产的需要,也能达到压裂、酸化等高压作业的要求。章根据KY65—21新型海洋采油气井口装置的使用条件,应用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Pro/E,通过建立该采油气井口装置主要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找到了不同载荷、不同结构参数下主要零部件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危险部位。在此基础上对各主要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改进后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轻、可靠性好、自动化程度及整体性能高等特点,更适合于海洋采油气作业。  相似文献   

14.
目前边际油田伴生天然气均采取气液分离后排火炬烧掉的处理方式,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为有效地回收边际海上油田零散天然气,有必要进行回收技术的研究。采用"井口平台—自航船—陆地"的生产模式,天然气的压缩、集气、周转在自航船上进行。油气在试采平台上分离后,天然气通过高压软管,进入压缩天然气(CNG)生产、运输系统(自航船)。在该系统中,天然气首先进入缓冲罐,经天然气压缩机增压至20 MPa,经脱水装置脱水后,进入系统的储气装置中,储气到额定的压力或气量后,自航船将天然气运至码头,卸气至天然气管网。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CNG生产方式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适应性强、经营风险小等优点。通过边际海上油田零散天然气的回收,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天然气产量和商品率,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边际油田产量不确定,如果使用常规的生产采油平台开采,投资大且风险高。移动式平台具有可以移动特点,如果对其加以改造,用于生产采油平台将不受油田产量限制,如果产量少可以移动到另外一个井口,这将降低投资风险。该文按照固定平台及移动平台规范,就钻井平台用于生产采油平台的整体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可行性,为开发边际油田提供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建造是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造过程涉及大型吊装、交叉、限制空间、脚手架及登高等高风险作业,这些作业大多是由承包商来完成的,因而承包商管理就成为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建造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南海某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建造项目为例,分析了目前承包商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管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探井测试中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常规测试难以正确评价储层的真实产能。随着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油田生产平台的成功应用,提出了在探井测试中应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通过对支撑平台的适应性分析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开采效果,并对相应的井口、供给方式等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现场实施,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日产油量可达常规冷采测试产油量的2倍以上,实际效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相当。该技术的应用更能准确反映油田的真实产能,为海上稠油油田的探井测试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老178块海上生产平台A井投产后液量下降明显,对井口憋压数据分析认为该井存在管柱漏失现象,综合考虑海上油井作业成本,拟采用憋油井套压法维持该井较高水平生产。通过现场憋压生产试验,确定将油井套压控制在3.4MPa时,能较好的控制漏失,且能保持较高沉没度,油井在液量14.5t/d的水平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