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主梁边界设置,探讨了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和长联连续梁桥2种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以及减隔震措施对2种结构体系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2种结构体系采用减隔震措施是可行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采用减隔震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活动墩横向地震响应,固结墩地震力降低有限,需考虑延性设计;长联连续梁桥采用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可有效降低地震力,对于矮墩来讲是较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是连续梁桥与连续刚构桥的结合,通常是在1联连续梁桥的中部数孔采用墩梁固结,边部数孔墩梁支座连接的组合结构。结合水阳江大桥主桥40 m+2×60 m+40 m 4跨拱形刚构-连续组合梁的设计,分析总结了这种组合体系桥梁与连续梁桥以及连续刚构桥在结构受力和计算方法上的不同,重点分析了墩梁固结与支座连接两种不同结构所导致的受力和实际配筋的不同,提出了对不同结构受力部位的钢筋布置应差异化处理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克奎 《重庆建筑》2010,9(6):19-22
渔家咀渠江特大桥主跨为(48+4×80+48)刚构-连续组合梁单线铁路桥,桥面宽7.0m,箱宽4.0m。主索采用9-15.2钢绞线。圆弧端面空心墩,钻孔桩基础。施工先边跨后中跨合拢。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选取ElCentro地震波、唐山地震北京波,分析了某六跨钢筋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在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了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该刚构—连续梁组合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增大了箱梁的受力,箱梁应力峰值随视波速增大单调递减;行波效应使墩梁固结桥墩的受力和变形呈非单调变化规律,地震响应峰值随视波速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加;SSI效应增大了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其峰值随剪切波速增大单调递减;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地震响应峰值随视波速变化曲线的拐点位置和切线斜率均发生改变,其地震响应幅值不是两种效应影响下的简单叠加;行波效应和SSI效应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随地震波和墩梁约束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铁路桥为研究对象,选取地震波波速为主要参数,分析了行波效应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时程反应的影响,并与一致激励下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按一致激励分析所得结果并非总是偏于安全,在桥梁抗震设计中不应忽略行波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斜拉-连续梁组合结构桥梁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规律,以某高速公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连续梁组合桥(30+30+140+30+30)m为例,建立有限元空间杆系模型,分析了该桥在反应谱、一致激励、多点激励和行波效应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该桥主梁截面内力主要由低阶振型控制;多点激励对主梁轴力、剪力和竖向位移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行波效应对主梁剪力的放大影响显著,对轴力、弯矩影响较小;地震作用对斜拉-连续梁组合结构桥梁连续梁段主梁内力及位移的影响均较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超长联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以某跨径布置为(60+11×86+60)m的预应力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基于SAP2000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绝对位移法模拟行波效应,对比研究了行波效应对超长联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超长联连续梁桥考虑行波效应的减震优化措施。研究表明:行波效应对墩底内力、墩顶位移、支座滑移和剪力,以及伸缩缝两端相对位移(碰撞效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超长联连续梁桥若只设置一个固定墩,会导致固定墩因进入严重的塑性变形状态而破坏,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可以显著优化固定墩地震响应,但无法改变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在摩擦摆支座的基础上加设黏滞阻尼器可大幅度减小伸缩缝两端相对位移,甚至可以消除碰撞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研究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时程响应规律,以西北地区某一跨径为(48+96+48)m的组合连续刚构桥为例,该桥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借助软件ANSYS进行建立,研究了其自振结构动力特性,根据桥址的实际地质情况,选用适用的Elcentro地震波作为输入地震波;根据时程分析理论,分析了此地震波作用下全桥的地震响应,具体分析了刚构桥桥墩内力及主梁跨中位移的时程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纵向输入时,墩梁连接处及主梁跨中主要表现为纵向位移和竖向位移;横向输入时,主要表现为横向位移;竖向输入时,主要表现为竖向位移。1~#、2~#墩底和墩顶的内力响应不同地震波下有所不同,其响应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地震动空间变异性对于长大结构的地震响应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动力时程分析法,以港珠澳沉管隧道为背景,研究了行波效应以及相干效应对沉管隧道纵向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异性将会导致沉管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轴力、弯矩以及GINA止水带的变形量有很大的增加。此外,考虑行波效应时,采用不同的行波波速会对沉管隧道的地震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行波波速的增大,沉管隧道的动力响应先增大后减小。在考虑相干效应时,采用的相干模型的相干性强弱会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相干性越弱,沉管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轴力、弯矩以及GINA的变形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地震行波效应对大跨桥梁主动控制地震反应和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推导了地震动多点输入下大跨度桥梁的主动控制计算方法,对一座四跨连续刚构桥梁进行了具有不同视波速的行波输入下的主动控制计算分析,并与地震动一致输入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该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主动控制地震反应和减震效果影响显著,对主梁和桥墩均会在较低视波速地震行波输入时表现出不利影响,且对高墩的不利影响大,对低墩的不利影响小。行波效应对纵桥向主动控制的减震效果具有较大不利影响。为此,建议在确定主动控制系统的参数时应考虑地震行波效应的影响以确保控震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整体受力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与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梁桥的综合对比分析,结合某座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模型试验和实桥荷载试验,探讨了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的力学特点和使用性能,对于完善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设计理论、指导工程施工,确保结构安全、设计合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光庆  郑勇 《山西建筑》2006,32(19):241-242
以某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为实例,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的力学特点和使用性能,分析了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原理、内容及影响施工控制的主要因素和关键技术,并经实践证实了其可行性,对同类型结构桥梁的施工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铁路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边中跨比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边中跨比的增大,主梁各关键截面位置和桥墩墩顶处纵桥向和横桥向位移变大,当边中跨比大于0.73时,对桥梁结构各关键截面处的位移和内力影响变小。研究结果可为此类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沿黄一级公路某座在建桥梁为工程背景,借助通用大型结构分析程序MIDAS/Civil建立该桥动力分析模型,采用动态时程理论对其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并探讨了同类桥梁不同桥墩型式在相同地震波组合情况下桥墩墩顶位移、墩底轴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肢薄壁空心墩地震响应比双肢薄壁实心墩小,更适合作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桥梁施工控制过程中各参数对桥梁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程度,确定影响桥梁成桥状态的主要参数与次要参数,以此来指导施工。该文以某80m+125m+125m+75m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为工程实例,采用桥梁结构计算软件建立该桥的施工监控有限元模型,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变化范围内,容重对桥梁位移与应力的影响大于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参数的影响大于预应力损失计算参数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可设定混凝土容重和混凝土弹性模量为主要参数,其余的为次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在建的主跨420m的公轨两用拱与刚构组合体系桥梁设计方案为例,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该桥的空间计算模型,并用时程分析法对其地震响应特性进行计算研究.重点探讨行波效应对大跨度拱与时构组合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某铁路双线桥采用跨度为(60+3x100+60)m的刚构-连续梁桥的结构形式,具有大跨、长联、刚构连续梁、高震区、悬灌施工等特点,本文具体介绍了该桥的结构构造、设计计算等,并对不同墩型方案进行了比选,可为类似桥粱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海南某拟建斜拉桥为例,计算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分析了该结构在一致输入地震激励和非一致输入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与一致输入地震激励下的结构响应相比,在非一致输入地震激励下桥梁结构最大响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考虑纵向行波效应时,结构的纵向位移以及关键部位的内力响应值增大,这些响应值将随着地震波波速的提高而减小,并逐步接近一致输入地震激励下的响应值。  相似文献   

19.
雷敏 《重庆建筑》2015,(4):31-33
依托跨径布置为(68+128+68)m的某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动力模型研究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对该桥在一致激励和行波效应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多点激励作用下的位移结果比一致激励作用下的结果大,并且随着波速的增大而逐渐逼近一致;行波效应对主墩墩顶和墩底截面的弯矩和剪力的影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径高墩铁路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大跨度桥梁在多维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响应尚缺乏试验研究。以一高墩大跨度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工程为对象,按1/10比例设计和制作一座三跨刚构桥模型,并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阵试验,研究一致激励、行波激励和局部场地效应等对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刚构桥对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十分敏感,地震响应差异较大;行波效应增大桥墩变形和墩底应变,其影响程度随视波速和墩梁约束的不同而有差异,且桥墩墩底较墩梁固结处对行波效应更为敏感;局部场地效应增大桥墩变形和墩底应变,且其对中墩和边墩以及墩底和墩梁固结处的影响有所不同;同时考虑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桥墩的动力响应较一致激励以及单独考虑行波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时有所增大。因此,在长大桥梁地震响应精细化分析中必须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