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双重人格宅     
<正>华黎老师在任务设计书写到:"我们将为自己或你非常熟悉的人设计一栋自宅。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兴趣假定房子主人的身份。首先,我们需要谈出对房子主人生活的理解,拟定主人对空间的需要并进行阐释。这类似于每一个人都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之后,自己拟定一个基地,并对基地有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法,然后开始设计。"在这个设计中,华黎老师强调建筑始终都应被理解为场所,建筑实际上只是一个界面,人与自然的界面,以及人与人的界面,因此一定不要只看到建筑本身作为一个物质体,而更应该关注它所能承载的生活。最终对于建筑的表达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2.
当代艺术宅     
正设计师解析一处好宅,是一种新的生活风格提案。白色能将世界上所有华丽的色彩都包含其中,延续近三分之一的广度,自主地享受放大的空间漫步。白净通透如美术馆,使得空间的本质、生活的本身以及大大小小的艺术品都能忠实地在生活中展演自己。空间、生活、家具,艺术品才是生活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崖上之宅     
<正>这是一个从内心出发,关注人的感受的题目,而空间在这里是作为场所被理解的,强调的是它所承载的人的活动与精神。在"理想自宅"这个题目下,首先要拟定的是"自己",这来源于个人体验的图景会作为最根本的主题影响设计中的每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选择与这个精神内核相呼应的场地。而建筑则比较注重空间氛围的塑造,对于材料,光影的考量等等,来体现这种情绪和精神。因此这个设计首先是一段发现自我的内心旅程。"理想自宅"意味着一个理想的人格和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这可能就要进入一个相对私人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西方建筑师往往自己设计甚至建造自己的住宅。这种建筑师的自宅鲜明地体现了建设师的创作思想、个人风格和设计技巧。本文从实例入手解读和分析此类住宅,以促进和提高我国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理想自宅     
<正>本组学生作业成果评价华黎:理想自宅这个题目探讨的是建筑作为场所与人的身体和精神体验的关系,自宅由"自"和"宅"两个关键字组成:"宅"实际上是一个场所原型,我把它定义为一个承载了激情、欢愉、孤独的容器。而"自"则意味着它是个人化的,因人而异的。因此,在这个题目里没有预设的、知识性的客观标准(知识都是一种二手经验),而是鼓励同学们从自己的个  相似文献   

6.
十院宅     
10幢别墅分成两排,而每幢又以间隔6m的宽度整齐并置,这是在苏州北郊城外一个120多亩别墅开发中的普通一枝,一个典型的郊区别墅项目。它以一种类似于雷德朋(Radbrun)式的枝状结构展开着,4m宽的支路与6m 宽的河汊相互交错,以假设中的河景来吸引潜在的客户。间夹其中的则是形状相同的别墅阵列,前后左右留下近乎极限的间距而密集种植,最终就连开发商自己也感到了底气不足,于是这就成为了这次设计活动的起因。  相似文献   

7.
或许有人会问,对于思考,对于工作,最好的地方是在哪里?是在自己钟爱的桌子旁,在走廊边的房间里,还是在晴朗天空下的宽广草坪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回答,今天我们的主人公,产品设计师一德先生的回答是在自己洁白的房间,摆放着色彩斑斓的家具和装饰品。本着这个创意,设计师把5间工作室墙壁打通,变成1间宽广的大房间,再涂上白色的乳胶漆,墙上挂了上千幅色彩鲜艳的相片、画片和各式各样装饰品,使来访者一进门就有一种强烈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8.
《家饰》2013,(8):48-53
炎热的夏日,你是否也不想出去接受“阳光浴”。那么索性宅在家中,玩玩电脑,看看电视,抑或买全所有喜欢吃的食物储存在大容量的冰箱中,再自己动手做一份料理,完美“宅”生活同样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9.
1984年2月,由日新工业株式会社主办,日本《新建筑》杂志协助,举办了第十一届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我以中国气功为主题设计了“功宅”方案,获得了本届竞赛的一等奖。 这次竞赛的主题是“现代方舟”,希望在现代住宅中恢复传统的“民俗性”、“仪式性”,以增进家族内、家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于现代建筑倾向于强调使用功能,将一些能沟通人们精神的有价值的习俗作为不合理的东  相似文献   

10.
本案是设计师自己的居住空间,一个使用面积只有51m^2的小型住宅。最初面对这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时,设计师产生了一种终于可以自己做甲方,来实现设计理想的冲动,头脑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支离破碎的设计语言。不过在个人资金有限的现实前提下,经过了一阶段的思考,设计师决定还是要在造价适中、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来追求自己的设计风格。基于设计师自身的生活方式,设计的出发点力求体现一种“自由自在”的空间特色。在本案中,设计师摒弃了繁琐的造型语言,减少了浮华的装饰元素,而希望通过明晰的体量,鲜明的色彩以及个性的材质来实现设计师的一种“纯净”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