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收集的方式有建造贮留设施、就地下渗、建立即时水库和绿地隐形蓄水系统四种,并指出其利用途径有作为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绿地灌溉、补充河湖用水以及雨水回灌等。  相似文献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雨水利用能够起到"开源"的作用,同时减少雨水外排、减轻面源污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绿色建筑项目收集建筑屋面雨水,利用周边的景观水池做为蓄水空间。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本设计将景观与雨水利用相结合,契合了"海绵城市"建设提倡的蓄水及雨水利用方针。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高度重视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提升,开展了相关研究,采取了相关行政和技术措施,推进了一批"集雨型绿地"建设。提倡建设"集雨型绿地"的科学概念,介绍了当前"集雨型绿地"的主要技术措施,如透水地面、渗透井、渗水边沟、坡地蓄水沟、绿地地下雨水收集管网、雨水湿地花园、雨旱两宜型雨水池、下凹式绿地、小型雨水截流坑、大型雨水调蓄坑池。  相似文献   

4.
朱红霞 《园林》2011,(12):58-60
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利用雨水资源是节约水资源最经济、最广泛、最快捷、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城市绿地上雨水径流的收集与利用,对于缓解城市绿地灌溉用水紧张状况、减少绿地雨水径流的排放、降低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强制“就地滞洪蓄水” 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芝加哥市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地、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城市绿地规划中着眼于景观化和服务游人功能化,城市雨洪、水污染却被忽略的问题,将LID(低影响开发)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中,改变现状,建设海绵城市。LID技术是能够快速实现城市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是一种通过对源头进行分散控制的雨水管理实践形式。基于LID技术,分别将雨水源头控制、雨水过滤处理以及雨水的储存再利用同植物群落截留、透水铺装与绿色停车场、雨水花园和调蓄池等绿地规划的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以LID 为技术支撑,以园林设计方法为依托,能够接近自然水文循环的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昆明呈贡白龙潭B地块的市政道路雨水利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滔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24):64-67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将市政道路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加以利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以昆明呈贡新区白龙潭B地块为例,介绍了市政道路雨水利用系统内的渗透过滤设施、雨水收集井的布置与容积的设计要点以及理论实施效果。另外,针对以往道路雨水利用设施由于盲管管径设计过小、种植土铺设深度不够,以致出现了盲管堵塞、蓄水水质过差等设计不足,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邓勇 《四川建筑》2011,(6):212-212,214
雨水收集利用是节约水资源、降低绿地用水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促进绿地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绿地用水资源的有力措施,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5,(6):279-280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大量的水,用于消防、降尘、冲洗、冲厕、养护等过程中,而雨水收集就是将天降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并经过一定处理后达到符合设计的使用水标准进行利用。目前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本文以施工现场的雨水收集及利用为研究对象,以某工程为例,研发出一套适用于施工现场的雨水收集及利用技术。并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原理、具体设计和实施流程等。实际应用表明,在施工现场设置完善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适应未来资源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海外来风     
发达国家如何利用城市雨水美国:强制“就地滞洪蓄水”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芝加哥市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分别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这些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伦敦:世纪圆顶用雨水冲厕所以伦敦世…  相似文献   

11.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岩 《安徽建筑》2007,14(3):19-20
美与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建筑艺术“美”与“丑”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关系,提出科学、客观的认识建筑艺术“美”和“丑”的相对性,使美与丑都为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及塑造优美的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美容与整容更成为一种广为爱美人士追捧的时尚。天生丽质者,淡妆浓抹总相宜,先天不足者亦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整容手术实现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飞跃,成为倾国倾城的美人。或美容,或整容,各人先天资质不同,变美的方式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4.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15.
"留白"之美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所面临的是来自于传统与现代双方面的挑战,挖掘传统中的因素会让我们的风格之路更明确。任何一种形式都是源于形式之上的思想精神的反映,而形式则会影射出相应的精神文化内涵。“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艺术构成要素与表现方法,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与艺术的抽象加工。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艺术空间观念又有益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本文通过对“留白”手法从平面到空间的美感分析,探讨如何通过“留白”手法来塑造室内空间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1)
文章认为"形素"、"词素"、"语素"这三个术语同出一源,都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ypheme",但所指不同,"词素"、"语素"并不是在语言单位的同一层面上,"语素"是和"词"平行的一个语法单位。"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是由词切分出来的下位单位。不能因为汉语词的确定存在诸多问题,而"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语素"的确定先于词,就用"语素"取代"词素"。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王琰 《建筑学报》2004,(11):74-75
本文以古都西安为例,探讨现代建筑创作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试图说明在历史城市的建筑创作中不必排斥外来文化,关键是如何使两种文化磨合,并在它们碰撞中捕捉闪亮的火花,用它照亮两者通向融汇之路.  相似文献   

18.
王弄极  郭驽 《建筑学报》2004,(12):30-32
内部参照与外部参照在历史与当代建筑中并行消长,在东西方哲学体系中各有向背。外部参照与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的相通之处,渗透于沈阳科学宫、北京天文馆、重庆山城电影院的设计,相关科学理论和艺术形式的外部参照,生成冲破固有知识疆界的建筑,或可作为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回顾了Urbanus都市实践的历史阐述了其设计主张和基本方法,并利用拼图的形式展示了其近两年的作品,进而提出了当今中国的建筑活动是制造而不仅仅是建造的观点.最后呼吁建筑界同仁在共同实现“中国制造”的方向上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土家族传统聚落——劳庄为例,通过分析与论述道家思想对湘西土家族聚落选址与格局、整体功能布局、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道家思想下的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格局特征,进而为当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空间建设、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