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影视艺术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和空间呈现出的共时性场景进行叙事的.文章从分析影视叙事相关理论方法入手,运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尝试从影视叙事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影视艺术与乡村生活空间营造的叙事性策略,探其异同,取其共通.围绕影视艺术叙事中的人物建构和故事融入,从空间情节融入个人生活和沉浸体验交互式叙事两个重要方面,提出在乡村生活空间营造中值得重视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3)
该文借助叙事学理论,综合文献资料与博物馆实际案例,从叙事要素构成、叙事结构等方面展开,探索博物馆展示结构体系;从参观者体验需求、体验层次出发,分析博物馆空间中叙事语汇转译、展示场景设计以及数字媒体应用的方式方法,探讨博物馆叙事体验设计策略。博物馆展览应该打破惯性思维,从参观者体验出发,结合创新性科技手段,完善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如何让数字媒体具有活力,高效提升艺术创作的人文内涵,不以纯数字技术的炫耀为出发点,值得数字媒体艺术对其挖掘。文章在阐述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其在博物馆、商业展示会、用户交互等虚拟展示空间中多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插画艺术在当今商业社会中逐渐摆脱了文字的从属地位,以一种新兴开放自由的大众文化形式被人们所接受。大量的新兴媒体、数字技术、印刷技术等为插画艺术带来了更多的视觉画面,冲击了传统形态的附图形式,逐渐成为一种独立艺术,形成更多层次价值属性的崭新形象。艺术语言的发展从以写实叙事为主,到现今无限的创作形式和创作空间,这其中人的主观情感介入,经验的积累以及创意想象发挥着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建筑造型与设计理念的联系,从视觉认知的角度分类探讨了如何将空间造型的原初观念与视觉认知相关设计方式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建筑这个信息与视觉的超级空间形式在空间造型,和与图形、色彩、信息等视觉符号元素相互补充,以便完美呈现设计意图与建筑物的品牌提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3)
空间叙事是当代叙事学的空间转向,该文将空间叙事理论带入博物馆展示设计领域,探讨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在新理论指导下"脚本撰写—空间建构—情境生成—视觉表现"的秩序生成,从而构建一套有效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叙事学角度出发,试图去探究殷墟博物馆前导空间设计的方法;探求如何在博物馆前导空间设计中运用叙事的手法来对空间内容进行整合以及诠释内容,从而创造出深刻感染的空间,加深游客的理解与记忆,最终探索出博物馆前导空间的叙事表达手法,为以后从事博物馆及前导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莉  牧骑 《新建筑》2023,(5):71-77
从空间叙事角度解读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瓦拉罗圣山的空间文本,有助于提升对遗产价值的整体认知,实现遗产从本体到意义的保护。利用空间叙事理论,在梳理瓦拉罗圣山历次空间营造对于叙事主题表达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空间叙事类型对空间文本和空间意义的影响、场所路径组织对叙事顺序的调整。研究表明:保护空间文本的时空延续性有利于延续多维认知;选择恰当的空间结构组织方式有助于引导受述者的体验;识别空间叙事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分析多重空间叙事的展开方式及叙事气氛的调动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卢卡斯叙事博物馆选址芝加哥市中心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博物馆公园,紧邻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迈考密克展览中心,占地面积17英亩,建筑规模4万平米。预计2018年建成之后,将会成为芝加哥新的标志性文化和教育中心,它将展出多达50万件电影纪念品,成为民众体验叙事艺术以及了解视觉成像(从插图到电影院和数字艺术)发展历程的聚集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4)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人们对影像的感受、观看、认知与分析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数字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视觉语言更丰富,创新了视觉审美形式,这对视觉主体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就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理论进行分析,为数字媒体的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大型矿山通常有复杂的巷道系统,传统的平面设计难以清晰表达巷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直接获取巷道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尝试采用三维建模进行巷道的空间优化布置,将其分解为断面设计和轴线设计,采用拖拉的方法生成巷道的三维实体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巷道模型与轴线、断面之间的连接关系,借助该连接关系,提出一种三维巷道的空间最短距离的近似计算方法,即先计算轴线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然后再减去两端截取部分,可得到空间任意巷道之间近最短近似距离。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某煤矿工程。  相似文献   

12.
孔中电极附近成像效果差的问题是一直以来困扰三维电阻率CT精细探测的难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距离加权"约束反演的思路,通过构建"指数型"衰减的距离加权因子分布模型,对距孔中电源点不同远近的剖分单元赋予差异权重,重点改善了孔中电源点附近区域反演敏感度较高而造成的成像形态畸变问题,提高了三维电阻率CT反演成像方法对异常体三维定位和识别的精度及可靠性。通过数值反演试验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一步检验了距离加权约束反演方法在改善孔中电极附近异常体成像形态方面的有益效果,试验结果均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异常体的空间位置、规模和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应用环境下,GIS用户经常需要查询检索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空间数据,完成所需的空间分析功能。但由于GIS软件的封闭性以及空间数据描述标准的缺乏,各厂商的GIS软件只能查询自身格式的空间数据,而无法查询其它GIS的空间数据,导致异构多源空间数据的查询难以实现。GML已经成为空间数据编码、传输;存储、发布的国际标准,为空间数据的描述提供了标准框架,如果所有空间数据都以GML标准来描述或将所有空间数据都转换为GML格式,那么只需要针对GML开发一套功能完善的查询系统,就可以查询检索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关键是如何实现这样的GML查询系统。另一方面,随着GML规范的不断完善以及GIS软件厂商对GML规范的广泛支持,大量的GML数据不断涌现,也需要研究GML查询来从大量GML数据中查询检索用户所需数据。本文以XML标准查询语言XQuery为基础,对其进行扩展,增加了通用GML解析、空间数据类型、空间操作算子和R树索引,实现了GML空间数据的本原查询。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最小势能原理的斜坡稳定性三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一个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斜坡稳定性三维计算方法。最小势能原理针对滑面和滑体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避免了采用常规方法计算所需要的各种假设条件。从三维地质模型中提取滑体几何参数和物理力学参数,可以很方便地计算任意形态滑面的滑坡稳定性系数,三维与二维计算的结果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Designing—giving form to new objects or environments—is largely a question of anticipating the workings of spatial and material environments, which can become ‘reality’ only by being built. Until ‘realized’, a design is essentially a figment of the designer's imagination, although his or her ideas may be laid down and conveyed to others via specialized design media. In this way, impressions of the design may be shared with clients, colleagues or other ‘acto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Such products of the designer's imaging process can be relatively abstract or begin to approach future reality. Form & Media research can be ‘revealing’, stimulating insights concerning preferences, working processes and the effects of products of the designer's imaginat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we have gained considerable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both virtual and tangible (scale) models. We have compared different techniques in conference workshops, within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in our Form & Media research laboratory. The research projects rang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echniques and working methods to protocol analyses of designing architects.

This contribution draws comparis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puter-aided modelling techniques, with an indication of their perspectives, making use of the experience gained from various experiments in an educational context, and will highlight the potentials fo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igital and physical modell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6.
检测混凝土质量缺陷的雷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透视雷达对混凝土结构中孔洞和裂缝等缺陷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用雷达法探测这类缺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雷达图像识别的依据主要是不同物体的雷达反射波在图像上会显示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试验模拟,对雷达反射波信号进行了2D切片分析和3D透视成像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表面波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分析结果表明,更清晰地得到了孔洞和裂缝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图像解释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实用模型,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的密集型强震观测台阵的35次地震记录库中,选取1116条地震动记录,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地震动空间相干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平分量地震动和竖向分量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计算值的拟合,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场地、一般场地和基岩场地的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实用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场空间任意两点的相干性随着距离和频率的增大呈指数函数形式逐渐减弱;在软土场地、一般场地和基岩场地三类场地中,软土场地衰减最快,一般场地次之,基岩场地衰减最慢;基岩场地在距离20km处仍有较大的相干函数值;地震动水平分量的相干性要大于竖向分量的相干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深入研究三维数字地形图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地形和地物表达进行了初步地研究。三维数字地形图是基于抽象符号的三维空间数据显示和可视化表达技术,是用离散的三维特征点及特征线,表达地形或地貌以及地物空间立体形态的矢量地图。它以立体造型技术向用户展现地理空间,能够表达空间对象间的平面关系,也能描述和表达地面的高程和地物的高度,对客观世界的表达更完整准确,用户可以在上面进行三维空间量测和分析。研究三维数字地图将有力地推动虚拟现实或临境技术和三维GIS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innovation increasingly depends on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es. It is still unclear if relations to particular knowledge sources or to a broad variety of sources matter for innovation. Also, there is a debate on the issue which spatial levels are most relevant. In this context, we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for ICT firms in Austria of variety in knowledge sourcing for their innovativeness and the relevance of geography in this resp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innovative firms tend to exploit a larger variety of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ources. We also find that R&D co-operations and in-house knowledge capabilities are highly important, while firm location only shows a weak association with their innovativeness.  相似文献   

20.
:“网红景点”现象催生的由脱域认知转向在场体验 的大众游览行为,带动诸多城市场景“被景区化”,并表现出 一些特征性空间问题。以重庆市李子坝“三层马路老街区”为 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基础信息、认知差异及体验评 价3个维度的调研数据,借助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卡方检验 剖析游客脱域与在场不同游览阶段的认知差异特征;利用体验 综合评价分析游客对空间体验的满意度,使用因子分析、多元 回归分析揭示出,在网络媒介影响下,感官体验因子>景观体 验因子>文化体验因子>场景氛围因子>空间服务因子的空间 体验评价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网络媒介已成为当下青年人与 空间建立关联的一个重要锚点,它打通了脱域与在场的空间间 隔,但也对部分人群造成了阻隔;同时,传播的信息更多被标 签化的空间表征限定,由此带来游客空间认知的隔断性及片段 性;在网络媒介已介入空间更新的背景下,对现实空间的规 划、建设及管理应遵循媒介传播规律,营造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