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同位素吸水剖面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注水状况为油田动态分析、注水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但是在测井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资料的解释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现场施工和异常井的吸水剖面资料,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矫正能更好地监测单井注入动态,揭示层间、层内矛盾,调整注水剖面,间接了解相邻油井采出状况,优化注水井调整方案,对指导油田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准确掌握注水井各小层的吸水状况能够为油藏综合调整,挖替增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已愈来愈不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采用电磁流量计与同位素示踪吸水剖面组合测井能很好地解决诸如地层大孔道以及注聚合物等注入剖面测井难题。在分析测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参数组合吸水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实例应用表明,多参数组合吸水剖面测井较传统的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能有效地解决放射性沾污、大孔道等难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柴鑫 《中国科技博览》2014,(15):300-300
本文简述了示踪相关流量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资料的解释方法,并针对测试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对示踪相关测井技术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为监测单井注入动态,揭示层间、层内矛盾,调整吸水剖面,调整井组以及区域注采关系以及今后的工作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属于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层间和平面矛盾越来越突出,层间吸水差异较大、吸水剖面极不均匀,驱油效果变差,产量总体处于递减阶段,为了实现特高含水开发期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目标,加细注水层段,加大措施力度,改善吸水剖面,是精细注采结构,增加水驱可采储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田储层的低渗透、非均质性导致吸水剖面不均衡,需采取分层注水的方式如油套地面分注和偏心配水器井下分注方式加队解决。而分层注水方式及其他异常情况如深穿透射孔与地层大孔道等因素使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测试资料的准确性变差,难以适应复杂开发条件下吸水剖面的测试求。超声波流量法、连续流量法、脉冲中子氧活化法等吸水剖面测试方法的应用,解决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所无法解决的吸水剖面测试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为新疆油田的高效开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庆油田进入开发的后期,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对于生产井的实际生产情况的判断越来越重,对产出剖面测井资料的精确判断,解释显的越发重,而在实际资料的录取过程中,井温资料是产出剖面中一项非常重的辅助参数。而在现场实际施工中,如何快速的通过井温资料对油井的主产层进行判别是一项非常重的技术。本文通过对八厂实际资料中的井温曲线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温度解释方法。也许能够为将来现场施工中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针对同位素吸水剖面测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流量计分层测试结果为标准来校正同位素吸水剖面测量结果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油田注入剖面动态监测的需要,提高配注井、注聚井各层吸水情况的测量精度,氧活化测井方法已经成为现场录取资料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固井、射孔以及地层水或注入聚合物对管柱的腐蚀等对管柱的影响而损坏,致使管柱变形或套管缩径。本文提出利用井径技术来修正管柱缩径对氧活化测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注入剖面同位素测井在应用上受注入量、沾污、地层渗透性等因素影响使其在载体粒径的选择上存在难度,不合适的载体粒径导致测试结果不符合实际注入情况、解释分析难度大。为解决该类测试问题,本文对不同井况选用100—300μm、200—400μm、300—600μm三种同位素载体粒径试验结果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为不同井况选用适合的同位素载体粒径提供了指导,能够更准确进行方案设计、现场施工以及资料解释,给出符合地层实际情况的注入剖面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索喇嘛甸油田深部含油层系资源潜力,利用地震资料首次开展了扶余油层构造解释研究工作,为寻找有利的油藏圈必条件提供依据。在研究区喇55-1和喇153—1两口井完钻基础上,重点依靠地震资料,通过目的层地震合成记录标定、扶余油层顶底两个地震反射轴的追踪解释,落实了地层层序界面,绘制了扶余油层顶面构造图;利用地震剖面断层解释及平面上相干体解释方法,对工区断裂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断层闭合分析方法,落实了断层分布状况,最终落实了工区内扶余油层的构造特征。发现了128条断层,走向以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为主,共识别扶余顶反射层圈闭10个,圈闭类型为断块、断背斜、断鼻,以断块为主。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产量三相流动生产井,提出了新的产出剖面测井仪器组合。基于流动实验研究结果对其测井资料解释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试验区32口连续井各沉积单元、不同有效厚度级别、不同有效渗透率级别吸水状况分析,初步总结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层动用特点,试验区油层有效厚度动用比例达90%以上,有效厚度大于2m,渗透率大于0.37m2油层有效厚度动用比例最高;三元段塞注入后,表外储层动用程度可达70%以上;在注入化学剂0.4PV剖面发生反转,注入剖面反转后油层动用程度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80%以上;同时及时有效地提出改善油层动用状况的措施调整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试验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旭 《中国科技博览》2012,(12):205-205
注入剖面测井是油气藏开发中的重要监测技术,充分发挥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解释的作用,可解决重要的油藏、地质、工程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直读外流式电磁流量测井资料应用实例,说明直读外流式电磁流量测井在各种注入剖面测井中的成功应用,为改善注采系统以及为油水井采取相应措施所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给出开发和完善这种应用技术,能为油田开发录取到更加准确可靠的注入剖面资料这一事实,拓宽了注入剖面测井资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邓浩 《中国科技博览》2014,(20):133-133
2012年的双城区块处于双城断陷东南部,与莺山凹陷同属双城断陷。双城断陷内深层通过钻井揭示,油气可在此富集成藏,并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本区块内新发现了太平庄南凹陷,利用多种资料,如二维地震剖面、已知钻井资料、地震数据反演成果以及解释成果等,经过综合性分析,对该凹陷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定性分析认为是深层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吸水剖面返转规律研究,认为渗透率级差、有效厚度比、注入浓度是造成聚合物驱吸水剖面返转差异的主要因素。随着有效厚度比的增加返转时机提前,返转频率逐渐减小;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注入浓度的提高剖面返转时机延后,返转频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马鹏 《中国科技博览》2013,(13):250-250
低电阻率油气层在我国东、西部油田普遍存在,准确识别和评价此类隐蔽储层对油田稳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解释低电阻率油气层时,由于模型选择不当或模型中参数选择不合适,使得计算的饱和度误差很大,以致于油层误判为水层。经过对储层大量四性关系的研究和各种化验资料的分析,结合沉积相理论,明确了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军  李军 《硅谷》2012,(17):117-117,71
针对工作区构造发育的特点,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以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为主,结合方差体数据体,采用井约束法,从剖面、平面、沿层各个方向,利用地震数据的振幅、相位、频率特征,以及振幅的方差体特征,对工作区内发育在煤层上的地质构造进行不同角度的认识研究,从而获得切合实际的解释成果。  相似文献   

18.
油层吸水剖面发生返转对于提高采收率是一种不利现象,认识剖面返转发生的机理,可以为治理剖面反转提供理论依据。利用Darcy定律推导了动态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是进行室内并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9.
同位素五参数测井仪可在一次下井过程中,录取到磁定位、井温、压力、伽马、流量这五个参数,对于注水井的吸水剖面的解释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然而由于实际井况、投源点的选择、地层因素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会使同位素五参数测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膨润土插层聚合制备吸水材料的过程中各因素对膨润土-有机复合高性能吸水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探索低成本、工艺简单的方法制备出高性能吸水材料,通过XRD、S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该高性能吸水材料的推广将使有助于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得以利用,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