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氯化石蜡-52的反应特点和对反应产品质量的要求,建立了适宜连续化生产氯化石蜡-52工业反应器的多釜串联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合多釜串联数学模型和氯代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氯化反应器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器的有效体积与反应器数量及组合方式、氯气流量和反应器体积的分布方式等有关;单一全混釜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最大,6釜串联、氯气流量和反应器体积均布的次之,6釜串联、氯气流量均布或反应器体积相同的模式最小。模拟计算结果对实际连续化生产氯化石蜡-52反应器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药厂反应设备》课程和研究多釜串联反应器的重要性;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阐述了多釜串联反应器优化的意义;以等温等容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为例,通过将多釜串联反应器的总有效反应容积的求算转化为一个数学函数极值求算的方法,用数学的方法对多釜串联反应器的总有效反应容积进行优化,得到了《药厂反应设备》中多釜串联反应器优化的结论;最后指出了多釜串联反应器优化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为提高多釜串联反应器优化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丁基锂引发苯乙烯一丁二烯连续聚合的动力学机理,建立了该聚合过程的多釜串联数学模型.对存在和不存在链转移的多釜串联连续溶液聚合工艺以及工业化生产用塔式反应釜进行了模拟,并对双釜不同返混量的塔式反应器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得到的溶聚丁苯橡胶及国外产品的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比较吻合;双釜反应器的返混量越大,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越接近单釜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袁光辉 《广州化工》2013,(15):275-276,293
多釜串联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多釜串联实验的特点,结合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测定原理比较了多釜串联实验装置。探讨了微机控制优化多釜串联实验装置的优化教学,对高校化学化工类实验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二釜串联连续本体法制备S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釜串联连续本体工艺制备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无规共聚物,分别研究并获得了首釜和第二釜的启动操作策略和稳态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料守恒,以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全混流釜式反应器稳态模型方程,以修正的动力学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管式反应器稳态模型方程,对甲醛(FA)、异丁醛(IBA)缩合制羟基新戊醛(HPA)连续过程的反应器型式(包括单釜连续、两釜串联、三釜串联3种)进行了优化。实验条件:反应温度为75℃,反应压力为0.3 MPa,3种反应器型式模拟计算值和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17%,-0.11%和-0.77%,表明动力学模型、反应器模型是适定的。从反应结果和设备复杂程度两方面考虑,建议工业上HPA合成采用两釜串联工艺。  相似文献   

7.
根据热引发连续本体聚合生产高抗冲聚苯乙烯 (HIPS)的动力学机理 ,建立了苯乙烯 /顺丁二烯橡胶本体聚合过程的多釜串联 (CSTR)数学模型 ,并由两个不同品牌的实际工业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各釜出口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HIPS的接枝效率、接枝率以及自由PS的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8.
等β多釜串联反应器设计计算及算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按反应计量关系进料和等β值的前提下,对在多釜串联反应器中进行的不可逆反应推导出一个以反应级数n、釜数m和最终转化率x为参数的x的高次方程。采用序贯搜索法求出x关系,并绘出了曲线。利用该曲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前述条件多釜串联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9.
王芳  孙诚 《河北化工》2012,(9):34-36
研究了对氨基苯酚重氮水解制备对苯二酚的连续化水解工艺,重点考察了停留时间、反应釜的串联数、水解温度以及反应酸的套用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三釜串联,反应温度>108℃,停留时间为4h,重氮液从1#釜滴加,反应收率可以达到86%~90%,与间歇反应收率接近。采用连续化水解操作,设备投资小,产能高,工业化前景好。  相似文献   

10.
以多釜串联模型和连续搅拌槽反应器(CSTR)模型为基础,经推导建立了能够计算在稳态下系统的苯乙烯转化率、聚合物重均分子量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聚合温度、不同平均停留时间下的装置参数。通过实测值表明,模型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间歇反应所得的参数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法苯定向氯化制对二氯苯工艺实验,比较了搅拌釜多级串联与填料塔鼓泡2种反应方式,证明用三级串联搅拌釜工艺流程定向氯化制对二氯苯,苯转化率接近100%,残留  相似文献   

12.
溶聚丁苯橡胶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现状及技术进展,综述了世界备大橡胶公司的单釜连续聚合和多釜串联连续聚合工艺,分析了溶聚丁苯橡胶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溶聚丁苯橡胶装置状况,提出了我国溶聚丁苯橡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彻 《化工机械》2013,(5):679-681,693
超临界萃取装置300LX2经改造成300LX3后,设备能实现3个萃取釜两两串联工作、串联同时并联工作和任意两个萃取釜单独工作,更容易实现单个萃取釜单独工作,用户可以根据物料萃取时间和本批次物料的多少选择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流动反应器内返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釜串联模型为主体,采用示踪法.对不同搅拌速率和不同流体流量下四联釜流动反应器内的返混状况进行了测定,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搅拌速率及流体流量影响系统返混程度大小,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上述2个可控制的因素,对反应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使反应向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石油钻井钻屑污染物治理的需要,开发了具有新颖结构的多层双锥液固逆流浸洗塔,整体上具有液固两相多级逆流传质浓度分布特征,级内呈现液固流态化良好的混合传递特性。釆用脉冲示踪法进行了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研宄,结果显示多釜串联模型符合其结构与流动混合特征,以理论级数N作为模型参数可以很好地表达颗粒物性及操作参数对过程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内径100mm的24层双锥塔理论级数在6.11~11.0,随液固比增大而增大、随颗粒粒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该塔在理论级数6.93的操作条件下连续逆流浸洗,钻屑平均停留时间4.23min残留COD浓度77mg·L-1,与6级间歇逆流平衡浸洗钻屑残留COD浓度56 mg.L-1的实验结果相近,为多釜串联模型用于多层双锥塔浸洗传质模型研究与过程放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7,(12)
[目的]研究釜式串联连续硝化制备2,5-二氯硝基苯的工艺方法。[方法]采用自制的三釜串联硝化反应装置进行对二氯苯连续硝化反应研究。[结果]当混酸组成为W(硫酸)57.52%,W(硝酸)39.19%,W(水)3.29%,1,4-二氯苯与混酸的流量比为5:4,1#、2#、3#釜的温度分别为70、85、85℃,停留时间大于25 min时,出料的产品含量可达到97%以上。[结论]连续硝化反应效果与间歇一致,但效率是间歇反应的14倍。  相似文献   

17.
对传质控制的聚碳酸酯聚合过程,本文考虑了一个预混合釜与四个反应釜串联的连续操作方式,提出了完全分散状态与液滴大小分布恒定的放大准则,设计了反应器的进出料口位置。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聚合釜的放大目前还主要依靠传统的逐级中试方法,数学模型化方法受到了难以全面了解聚合机理的限制。本文根据聚碳酸酯聚合过程的特性,采用了这样一种放大方法:用模试揭示反应特性,提出放大准则;然后经过中试验证,提出工业过程的放大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氯化石蜡生产中的热平衡及换热面积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讨论以光催化氯化、采用多釜串联工艺生产氯化石蜡的外循环换热新技术。通过理论计算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该过程中的热平衡及换热面积的计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压羰基合成喷射式环流反应器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张洪全 《化学工程》1994,22(1):28-33
以吉化公司丁辛醇生产中高压羰基合成反应器为例,对高温、高压反应状况下的喷射式环流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模型及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建立了多釜串联数学模型,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多釜串联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80 kt/a环己酮装置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分解工序工艺现状和CHHP分解反应机理的分析基础上,对分解工序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改3釜串联流程为2釜串联流程或单釜流程试运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流程下CHHP分解反应的停留时间和分解反应收率。结果表明:现有的3釜串联流程因反应停留时间较长,CHHP分解反应收率较低;3釜串联流程改为2釜串联流程,CHHP分解反应停留时间减少,分解反应收率明显提高;3釜串联流程改为单釜流程,CHHP分解反应停留时间也减少,但分解反应收率略有下降;在固定氧化通气量为11 000~12 000 Nm~3/h、循环量为250~270 m~3/h、第一分解反应釜温度为88~94℃及碱度为0.9~1.0 mmol/g的条件下,改3釜串联流程为2釜串联流程,分解反应停留时间由37.66 min减少至24.61 min,分解反应收率由83.93%提高至85.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