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章从关怀视障儿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盲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总结了盲童产品的使用动作、习惯等特点,有利于指导视障儿童产品的相关设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3)
为了进一步增强青春期视障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加强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展视障学生的随班就读、重视视障学生的职后教育、完善青春期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设全社会无障碍环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5)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4)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音乐教学在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盲童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立足盲童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盲童在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优化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效地对盲童进行音乐教育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2):55-57
在高等融合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视障学生进入高校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音乐专业视障学生在钢琴学习上的技术难点及表现力问题,成为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以调查、访谈、实验的方式,力求对音乐专业视障大学生的钢琴学习现状做出精准调查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及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设计、回访,总结了盲童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提出了盲童学校总平面布置、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的设计要求,以期为盲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文中还介绍了盲童学校设计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7.
盲童是社会成员中特别需要照顾的特殊群体 .基于盲童人数相对较少 ,居住分散 ,社会经济发展限制等多方面原因 ,盲童的学习成长环境较差 ,盲童学校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和改进一直未得到建筑设计者的关注和重视 .从盲童的身心特点、学校教育需求出发 ,对盲童学校的总体空间构成及其组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拥有视障人群1700万,持证约380万人,目前盲道存在设计不规范、遭到占用与破坏等问题,导致盲人在社会中寸步难行。本次调研以福州市区为例,对盲道与公共设施的连结程度进行了重点调研,通过实地测量法、问卷调查法、GIS分析法等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力求对福州市区盲道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基于ArcGIS分析生成视障人士外出至不同目的地的最佳路径,便利视障人士的出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视觉障碍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京市秦淮区小西湖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提取视障人群出行特征、人流分布、出行倾向、助盲设施现状等核心影响要素,根据评价体系进行视障群体"15分钟"定制生活路径叠加推演,并进一步设计"15分钟"出行路径环境优化模式,通过模拟出行路径主要节点、优化各类软硬件设施等方式,旨在渐进式地提升视障人群出行安全性与舒适性,塑造更具包容性的"15分钟生活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且患有眼疾的老人与日俱增,因此对于视障老年居住空间的要求就日益增长,文章从务实的角度,分析了视障老人的心理特征,提出了视障老人居住空间中所涉及的问题,并阐述了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尽管视障群体只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小众群体,但是他们比正常人更渴望得到设计上的特别照顾。随着人们出行环境的复杂化,正常人出行都会遇到困难,视障人士就更加如此。本文基于视障人士的心理特点与视觉特点,为视障人士提供有效的人性化色彩设计与导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24)
指导视障学生家长搞好家庭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及其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针对视障学生家庭教育从德育教育、习惯养成、交流沟通、激励表扬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让视障学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1)
从盲校陶泥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出发,在视障学生中采用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补偿视障学生的残疾缺陷,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有所获。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盲童对学校环境的特殊需要,从盲童的感知觉特征入手,对盲校环境的畅通性,可识别性和安全性设计作了初步探讨,并将这三方面概括为盲校的无障碍系统。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1)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视障学生是社会的一员,理应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并为之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何提高视障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其环境素养,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主要的途径就是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研究表明,开展环境教育后,视障学生的环境素养得到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为得到了落实。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22)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音乐的灵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每一个视障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其中去探索,去触摸,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师应结合视障学生学习的特点分析、探讨如何开展适合视障学生发展的音乐课,从而更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欣赏和钻研艺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8)
<正>曾经有篇报道,上海盲童学校陈列着该校学生手工作品——贝多芬雕像,从神态上来看,现在市场上卖的贝多芬雕像或许就是来自他们的创作。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视力正常的人都难以做到的事,这些盲童是怎么做到的?从陈列的作品旁边摆放着大小不同的贝多芬泥塑未成品可以看出,这些盲童是用非同寻常的勤奋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推动无障碍环境高效建设,对帮助残障人群开展日常生活及优化各类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津市中心城区81名视障人员为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等方法对人群时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视障人群日常活动丰富,具有高比例的中、远距离活动行为;居住地周边1km是视障人群开展基本活动的主要空间范围,但此范围内无障碍标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缺失、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无法为视障人群提供有效帮助;在社会活动空间范围,存在社区无障碍设施与城市无障碍设施接驳不畅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空间范围、场景特征、服务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构建视障人群日常活动无障碍环境模型与制定规划响应策略,以期通过精准施策,建立无障碍设施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有效联系,为视障人群开展日常活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空间权利平等性不断强化与弱势群体空间被挤压的背景下,针对视障人群的步行安全问题,选取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以邯郸市丛台区为例,基于文献、条例与实地调研构建视障人群的街道空间步行安全性影响因素体系,包括环境噪音、规律要素、街道尺度、空间绕阻与导向设施五类。以视障群体的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权重。最后根据权重排序,围绕规律要素、导向设施与空间绕阻等显著影响因素,对邯郸市丛台区街道空间提出安全性优化建议,以期为提升视障人群步行安全性的街道空间优化设计与针对性整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1,(1)
21世纪是视觉文化引领的时代,沐浴在时代文化之下的儿童正茁壮成长。卡通作为一种活动的视觉艺术形式,丰富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备受儿童的喜爱。卡通形象、卡通产品引起了儿童审美的变化,也对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把这种深受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研究小学美术卡通教学的现状、作用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