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实用的液压系统油温自动控制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众所周知,将液压油的工作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液压系统正常工作至关重要。由于液压系统种类繁多,其性能要求和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因而对油温最佳工作范围的确定也就各不相同。但一般情况下,系统油温以不超出10~65℃范围为宜。如油温低于10℃时,要使...  相似文献   

2.
我厂捷克VK-25型高温高压汽轮机组,额定容量2500千瓦,该机组端头式推力轴承自工作瓦块加装乌金温度测点以来,平均温度一直超过70℃,有时达到85℃,个别瓦块在90℃以上。进入1984年以后,由于高压轴封漏汽增大,外界对轴承传热量增加,工作瓦块温度又有增长,最高温度竟达到100℃,不得不降低轴承进油温度和限制机组运行工况来维护机组  相似文献   

3.
1台QH300型强夯机在环境气温38℃工作时,由于其发动机水温超过了100℃,致使膨胀水箱中的冷却液外溢。水温过高不但造成发动机工作异常,还导致液压油温度升高,并影响空调冷凝器制冷效果。该发动机配置的组合式散热器,由水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和中冷器组成,其前侧安装了空调冷凝器,如图1所示。经分析认为,造成该发动机水温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2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轴承》1978,(2)
本文主旨在于研究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应力三者在高温轴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和对尺寸变化的影响。用六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进行试验和分析对比。试件采用ZGCr15钢制的32118轴承套图和滚动体。实践证明:1.现行工艺采用三小时的回火时间是能够要求的。2.经225℃三小时回火在170℃温度条件下工作的轴承,由于残余奥氏体量较少,残余应力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3.经250℃回火三小时 在200℃条件下工作的轴承,残余奥氏体接近于零,残余应力也较小。在200℃时效过程中主要是马氏体脱溶起作用,使尺寸有所缩小。总的看来,它具有很好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900,930,950,980,1020℃)对飞机铁基粉末冶金刹车材料材料显微组织、致密化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借助于材料组织结构、摩擦试验后的材料表面观察及理论分析,阐述了材料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900℃的试样由于烧结不够充分,材料密度较低,珠光体的数量较少,硬度低,耐磨性差,经过摩擦试验后,摩擦材料表面大面积剥落和点蚀比较严重,材料磨损量较大,磨屑以大块状及条状为主;930℃试样的材料密度增加,珠光体数量增加,硬度及耐磨性增加,经摩擦试验后,试样表面比较光滑,但仍有大量的点状剥落,材料磨损量较900℃的试样有所降低;当烧结温度由950℃升高至1020℃时,由于原子扩散的加剧,材料的基体具有足够强度,珠光体的数量显著增加,显著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经摩擦试验后,材料表面生成了完整的氧化膜,材料的磨损量变化不大,相对于950℃和980℃的试样而言,1020℃时的材料摩擦表面出现更少的点状脱落并形成了多层叠加的工作层。  相似文献   

6.
MEMS耐高温压力传感器在封装结构上采用薄膜隔离式结构,在油腔与波纹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里面填充高温硅油.由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达250 ℃,硅油、壳体基座及波纹片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热膨胀,最终将给压阻力敏芯片形成一定附加压力,严重影响传感器的精度.文中主要就硅油、壳体基座及波纹片在250 ℃工作时由于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而导致的膨胀不一致情况进行ANSYS仿真分析,研究了平膜膜片及波纹状膜片情况下的硅油热膨胀问题,最后相应地得到了硅油相对于壳体和波纹片的热膨胀率,同时分析得出了合理设计波纹片结构可以有效减小硅油热膨胀时所产生的附加压力,提高传感器的工作灵敏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各种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类似变频器、伺服放大器、PLC控制器等精密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上述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热量,这部分热量如果得不到及时转移,将会造成控制柜内温度的升高,一旦柜内温度超过45℃(柜内空气温度超过40℃时,由于热岛效应,电路板上发热元器件表面的温度会超过55℃)将会影响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容易发生电路板元器件烧毁的事故。  相似文献   

8.
热锻模在高温下通过冲击加压、强制金属成形。模具在工作过程中经受巨大的负荷,同时经受压应力、拉应力和附加弯曲应力,被锻金属在模具型腔内流动并产生强烈的摩擦力,型腔表面金属与高温金属接触,被加热至300~400℃,局部高达500~600℃。此外由于经常受到反复的加热和冷却,极易产生热疲劳裂纹。为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1高温区域工作环境淮钢特钢公司炼钢厂共有35台起重机,其中1号连铸冷床上方有2台出坯起重机和外跨2台堆坯起重机,由于其始终在高温热坯上方工作,起重机司机离600℃热坯仅4m左右(起重机标高12m,司机室底部距地面9m,  相似文献   

10.
MCT-100系列电脑化数字测温仪是北京市宇时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新一代产品,较过去同类产品在技术上有较大程度的改进和提高。仪表测量误差≤±20℃(在-200~2000℃范围内),远远高于国家检定规程JJG-617-89的技术要求。该产品在我厂使用一年多来始终保持测量精度不变。 热处理炉的温度控制是通过二次仪表、工作热电偶及补偿导线组成的闭环系统来实现的,但由于二次仪表、热电偶,补偿导线的误差及工作热电偶的安装  相似文献   

11.
195柴油机起动齿轮轴,原设计为45钢调质,由于45钢短缺,而用40Cr钢代替,要求调质硬度HRC22~28。 40Cr钢Ac_3点为780℃,常用850~870℃油淬工艺,由于车间油槽容量小,连续生产油温易升高,生产不安全。由于生产任务重,必须寻找以水代油的热处理工艺。经多次试验,我们采用了如下两种工艺。工艺1:盐浴炉加热,780℃,盐水冷至200℃左右空冷,硬度HRC54~57,经670℃回火后硬度HRC22~28。  相似文献   

12.
油箱是液压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起着储油、散热、分离出油中杂质和空气的作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从液压系统常出现的故障来看,很多原因出自于油箱,所以,油箱的改进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封闭式层温油箱(图1)的性能。一、散热性能液压系统中正常工作的油液温度一般在30~50℃;最佳工作温度为30~45℃。由于工作温度与油液粘度成反比,所以,油液的粘度在工作温度范  相似文献   

13.
钳口是把钢锭送入加热炉和取出重20吨、温度1260—1280℃赤热钢锭夹钳起重机的主要工作元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钳口常常遇热到高温(在运送钢锭时),并在空气和水中冷却。因此,工作表面被强烈地磨损,使钳口迅速报废。为了选择堆焊材料及拟制工艺方案和规  相似文献   

14.
重庆钢铁集团公司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的测量大多采用圆缺孔板。该炼铁厂5#高炉的自用煤气计量自1988年投产后采用圆缺孔板,由于工艺的改进,高炉煤气的工作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介质温度由过去的35℃变为130℃,流量也大幅增加,因而造成阻损过大而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1台徐工XR200型旋挖钻机在环境温度35℃工况下进行施工,在连续工作3h后,液压油温就达到80℃,显示器报警并停机.初步分析其主要是由于液压系统产生的热量过多或散热能力不足所致. 该旋挖钻机液压油散热系统如附图所示.齿轮泵1输出的压力油通过散热器阀块驱动风扇马达4带动风扇旋转,溢流阀2起到安全阀和缓冲阀的作用,电磁换向阀3控制散热器油路的通断. 温度传感器8检测液压油温度,当液压油温度低于40℃时,电磁换向阀3失电,工作油路断开,风扇不转动;当液压油温度超过45℃时,电磁换向阀3得电,工作油路连通,风扇旋转(散热器风扇为吸风状态),风扇推动大量的气流将液压油散热器5芯体中的热量带走,以维持液压系统中的热平衡.  相似文献   

16.
锻模的使用寿命除取决于锻模的材料,制造和结构设计外,还与能否正确使用维护有很大关系。一、锻模损坏形式锻模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在工作时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模膛表面受到高速流动金属的强烈摩擦;锻模的工作温度较高。模件通常达到400一500℃;由于锻造的润滑、冷却交替进行,锻模的温度忽高忽  相似文献   

17.
我厂热处理使用的一台苏制K-90型淬火炉,工艺温度850℃,输送链主轴为空心水冷结构,轴端两侧为φ48×38四层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依靠径向过盈密封,所以过盈量很大。由于密封处靠近炉墙,工作温度达120℃左右,橡胶圈极易老化。工作时导水管不旋转,时间一长,密封内孔磨损,产生泄漏,影响电炉安全运行和现场文明生产。平均一个月需更换一次密封。检修时必须停炉,热能浪费大。由于密封空间小,轴内温度高,外环密封紧,不易拆卸,轴内余水汽化还容易烫伤人。  相似文献   

18.
我厂30万kW汽轮机的汽缸结合面上,有相当数量的螺栓,其螺纹具有倒锥度,如图1所示。由于这种螺栓须在500℃以上的温度下长期工作,因此,螺栓材料选用含镍、铬、钼元素的耐热合金。这种材料的机械性能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有利烟灰回炉复燃,我厂在锅炉上装设了“炉内除尘器”,由于其部件“拦灰栅”与“抽吸缝”均处于高温环境中(烟气温度为667℃~680℃),因此按设计要求必须表面渗铝,第一台锅炉于1964年投产,上海锅炉厂为此锅炉设计加装了炉内除尘器,拦灰栅与抽吸缝的渗铝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最近,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提出了一种在氨气氛中添加空气(5%,体积比)的气体软氮化法。这种方法使空气与氮混合后直接通入500~600℃的工作炉内,由于空气中氧的存在,大大促进了氨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