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内齿圈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疲劳强度不足的问题,在其表面渗氮以增强其表面性能.在对渗氮方式和气体渗氮设备及工艺进行说明的基础上,重点对渗氮温度、氮势、渗氮时间等参数对内齿圈渗氮层脆性和耐磨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后续指导并提升内齿圈渗氮层的性能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气体氮化台阶硬度检验法气体氮化后工件质量的检查项目,《热处理手册》和一般资料中只规定检查氮化层深、表面硬度、脆性等级、变形量及金相组织。所以,一般工厂也只检查以上项目。表面硬度的检查,目前大多数工厂都是以同炉试片的表面硬度为准,而对氮化后硬度梯度(表心硬度分布曲线)却不予重视。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的氮化工艺规范,对同一种材料所获得的硬度梯度是不相同的。即使工艺规范相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42CrMo4合金结构钢连杆盖的离子氮化工艺,旨在解决连杆盖齿部表面硬度、深度、脆性等技术要求,以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及使用寿命。通过工艺研究,满足了零件的图样技术要求,增强了零件的使用性能,增加了装炉量,提高生产效率50%以上,且节约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分析某型小模数大直径转盘轴承齿圈采用传统表面感应淬火存在的不足,介绍了采用沿齿顶圆连续加热中频感应淬火工艺,对齿轮预处理、淬火介质、感应加热器及工艺参数进行分析讨论。经质量检测表明,改进后淬火工艺保证了小模数大直径转盘轴承齿轮的淬火质量,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欧文兴 《机电技术》2005,28(2):131-133
本文介绍了NGWN行星减速器齿圈应用环境,对渗碳淬火齿圈和氮化齿圈进行了分析对比,重点分析了氮化齿圈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厂生产的 MG1432A 砂轮架主轴是高精度镜面磨床的关键零件,原来采用气体氮化工艺,但由于处理中有时会产生弯曲变形及轴颈胀大等缺陷,引起了主轴表面硬度不均或偏低的现象。为进一步提高主轴的质量,我们采用离子氮化代替气体氮化工艺,对这种主轴进行系统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离子氮化工艺的探索1.氮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北京宣武电炉厂生产的 LD-100型离子氮化炉,工件材料均为38CrMoAlA 氮化钢。在装炉量相同,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490、520、540、560、580℃,一段氮化处理,保温时间为10小时,试验结果如表1。从表中可看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氮化层表面硬度下降,当氮化温度达580℃时,硬度严重下降。氮化层深度随温度升高而加深,当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分析的方法对调速器齿轮破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齿牙接触不良,表面氮化层浅及心部硬度低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必须提高组装质量,加厚氮化层及改善心部组织。实践检验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陈刚 《机电工程技术》2010,39(9):101-102
采用宏观和微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锥面有凹坑的氮化排气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因气门锥面氮化层次表面存在脆性的脉状组织,在气门锥面与座圈配合接触时,氮化层剥落形成凹坑。  相似文献   

9.
《机械》1980,(1)
本文对45钢机床齿轮和轴链轮及40Cr 钢伞齿轮进行了辉光离子氮化,测定和比较了氮化前后的变形情况,并进行了硬度梯度测定和显微组组分析,所得结果说明:试验的三种齿轮经离子氮化后变形小,硬度和层深都符合设计要求,故可减少原工艺流程中热处理后的两道工序——磨内孔和珩齿,可以代替高频或一般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滚刀离子氮化工艺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从而获得了适用于滚刀的无脆性ε相化合物层,而仅有纯扩散层的氮化组织。根据氮化介质、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工艺参数的不同,纯扩散层的氮化组织又可分为无ε相的扩散层和含有ε相扩散层二种氮化组织。本文还着重分析了适用于滚刀的二种氮化组织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经过离子氮化的滚刀,使用寿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宏观和微区形貌检查、磁粉探伤、化学成分、能谱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和显微硬度测试,对01型变速箱差速器齿圈表面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齿圈的渗碳层中存在不合格的碳化物,加之有效渗碳层较浅,基体心部硬度较软。在强喷时,喷丸会直接冲击齿圈表面,导致剥落掉块失效,并给出了必要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热处理行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相应的内在质量如硬度、金相组织、层深外,对外观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外观会直接影响热处理产品的价位和品位,故笔者就工作中遇到的软氮化产品的外观问题在此分享。1.工艺过程描述工艺流程为:前清洗→预热→软氮化→后清洗→回火。预热工艺:400℃×1h。以汽车齿毂软氮化为例,加工设备选用4-2  相似文献   

13.
赵畅 《机械工程师》2010,(6):164-165
着重研究GH4169的氮化工艺,在三菱公司推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氮化工艺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整,各个检测项目的结果(渗氮层的深度、脆性、氮化物组织、表面硬度)满足三菱公司技术标准的要求。该工艺试验研究的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降低了机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带齿零件氮化时出现了齿棱角呈网状氮化物;硬度和层深严重不均;氮化后工件出现颜色等情况,请问应如何解决? (石伟) [答]:一、齿棱角呈网状氮化物: 我们认为主要是因表面脱碳或半脱碳所致,脱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可控井式氮化炉合理控制氮化温度、时间和氨分解率的渗氮工艺,使W6Mo5Cr4V2钢试样表面获得到致密无脆的ε和ε ν‘白亮层和扩散层渗层组织。对渗氮后试样实测表明,该试样显微组织、脆性、显微硬度和渗层深度均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钢的氮化硬化层深度的测量及氮化层质量评定,国内工厂基本是用维氏硬度计测量表面硬度,兼评表面脆性的。对于氮化层深度的测定,有的用金相法,有的用斜面或阶梯试验棒测定硬度法。但是,对于用维氏硬度计的加载试验力各厂也不统一。总之,在国内钢的氮化硬化层深度测定方法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在国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编制了氮化层深度测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内齿圈是风电齿轮箱的核心重要部件,目前多采用渗碳淬火进行内齿强化,然而内齿圈的渗碳淬火畸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虽然进行了工艺优选、工装内圈定型淬火等防止变形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内齿直径1500mm以上的大型内齿圈的热处理畸变仍很严重,定型工装的制作和后期的磨齿成本仍然很高,同时也严重影响生产周期。有的制造厂采用内齿感应淬火,或内齿氮化处理等齿面强化手段,虽然基本可以解决热处理畸变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相应不足之处。如感应淬火需要专用淬火机床,  相似文献   

18.
针对摩托车曲轴轴承保持架采用软氮化工艺进行表面处理后的氮化层组织结构、渗层厚度、渗层硬度、耐磨性、抗拉强度、抗氧化性能等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42CrMo气体强化氮化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氮化前的热处理工艺不变的情况下,改进42CrMo的气体强化氮化工艺,使其HV≥600,层深在0.40~0.60 mm之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真空软氮化工艺参数对渗层特性的影响,并与气体软氮化、真空氮化进行了比较。通过离子探针、扫描电镜、波谱仪、声发射等对渗层C·N含量及分布、相结构、应力状态、抗咬合、脆性等进行测试。表明真空软氮化新工艺、具有渗速快、脆性小、变形小、节能、耐磨性和抗咬合性能好等特点。该工艺用于标准件十字槽冲头和六方下冲,寿命均达到30多万件,提高寿命10多倍,技术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